杨梓龙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主修农业经济与企业管理(Agribusiness)
GPA为3.75/4.0.
参与项目:
《现代管理学课题:未来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数据赋能趋势下的企业新机遇探索及创新战略分析》
我在2024年独立完成并发表了一篇国际会议期刊论文,题目为 “The Impact of Data Analytics on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Agribusiness”,主要探讨了大数据分析在企业市场策略中的应用与价值。
除此之外,我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比如曾参与帮扶留守儿童的志愿项目,也曾在中学开设基础会计知识课程,向学生们普及财经常识。这些经历让我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更全面的发展
你当时为什么想要做科研?觉得这个课题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呀?
我当时之所以决定参与科研项目,一方面是因为我的课程本身就主要围绕企业管理和市场分析,很多内容都和市场策略、数据决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我个人本身也对分析类的方向非常感兴趣,喜欢通过数据去理解市场背后的逻辑和变化。
当我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契合我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它不仅能让我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还能让我深入了解大数据如何在企业中发挥实际作用。这种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行业问题中的机会,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杨同学同款科研项目
导师介绍:
导师:Niyazi
学校: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导师级别:终身正教授
专业方向:管理学
Niyazi导师的研究兴趣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i) 新产品开发、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 (ii) 运营和技术对社会成果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和博弈论视角。Niyazi导师曾作为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Tesco的运营分析师。他曾为埃森哲、樟宜机场集团、花旗银行、谷歌、英飞凌、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等公司和组织提供超过 50 个行业项目的咨询服务。他还为来自 Adobe、戴姆勒移动、星展银行、DHL、四季酒店、惠普、壳牌、渣打银行、万事达卡、默克、松下等公司的高管讲授有关大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定制和开放式高管教育课程Niyazi导师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分析与运营系助理教授,他还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担任访问学者一职。拥有丰富的行业经历及学术造诣。
项目背景:
工业1.0时代的伟大诗人歌德曾说:“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先行者的独创精神,曾经推动我们的社会从农业时代跨进到工业时代。然而,在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与市场的边界被不断重构,跨界降维打击不断发生,新技术更迭周期日益缩短,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内部资源进行“独创”,显然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通过开放创新,激发群体智慧,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才是这个时代大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该项目会重点分析分析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目标、并且结合其行业的发展趋势,洞悉大企业的创新趋势。
项目介绍:
该项目将带领同学们去评判性的思考企业如何利用数据和数字技术在新兴行业和成熟行业中超越竞争对手,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去分析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企业的战略决策与理想化决策分析的不同。同时导师也将带领同学们通过商业模拟比赛,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在产品服务设计,销售预测,库存管理等关键性环节在真实商战中的体现。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更准确的去判断某公司业务的潜在利益或威胁,并能够提供自己的专业建议。学生将在项目结束时提交课题报告,并完成演讲及成果展示。
整体参加完之后,觉得集思的这个课题有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值?
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课程内容还可以,算是中规中矩。在后期我重新回顾了一下笔记和教授讲的内容,才意识到其实很多知识点非常经典,讲得也很有深度。特别是一些关于大数据在市场中的实际应用,比如精准客户定位和预测模型的逻辑,原来只是简单听过去,但后来越思考越觉得有价值。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教授使用了一个模拟商业模型,让我们扮演企业负责人,根据给出的市场数据做出营销策略的决策。这个环节特别有挑战性,我们不仅要分析消费者数据,还要考虑竞争对手和成本结构,最后还要展示我们的市场定位方案。整个过程就像一次“实战演练”,让我真正感受到数据分析和商业逻辑是如何在现实中结合起来的。这个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教授给杨同学写的推荐信
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又是怎么解决的?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在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这两块遇到了不少挑战。刚开始找文献时,国外很多期刊数据库的访问就不太顺利,而且要从海量文献里筛选出真正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也特别耗时。光是摸索哪些关键词搜索效率更高、哪些数据库更契合我的研究方向,就花了好几天时间。
数据分析这块,我原本没什么经验,尤其是面对市场数据时,怎么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类和解读,一度让我犯难。为此,我专门花了不少时间自学相关的分析工具,慢慢才找到门道。
还有论文格式问题,也让我印象很深。发表论文对格式的要求特别规范,像引文格式、段落结构、摘要内容这些细节都不能马虎。一开始我经常因为格式不达标被退回来修改,虽然过程很繁琐,但也让我系统掌握了正式写作的规范流程。
现在回头看,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在资料查找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上,我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段经历还是很有价值的。
杨同学项目结业证书
final课题和论文的方向是什么呀?对自己的final是否满意,展开讲讲?
我的 Final 课题是关于 Sam’s Club 的商业与产业分析(Sam’s Club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Analysis),论文主要从行业背景、企业痛点、竞争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研究中,我特别关注了 Sam’s Club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比如通过智能库存系统预测补货时间、调配仓储资源,从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我还分析了他们推出的 Scan & Go App,这项技术让顾客可以边逛边扫码结账,极大地提升了购物的灵活性和效率,也增强了会员的满意度与黏性。
这些内容都让我意识到,传统零售行业在科技加持下也可以实现“降本增效”,而 Sam’s Club 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
整体来说,我对自己的 Final 是比较满意的。论文不仅结构完整,而且结合了实际案例与数据,既有理论深度,也具备行业洞察力。通过这次写作,我在资料整合、商业逻辑、以及学术表达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杨同学生活照
完整的参加完集思的项目课题,对于你申请/目前学习有什么帮助?给同样准备留学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这个项目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提前体验了一次真正的“学术研究+商业分析”的全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资料检索能力,也提升了我的英文写作和表达水平。尤其是在撰写英文论文时,我学会了如何按照国际学术规范去组织结构、引用资料、展开论证,这对我未来申请研究型项目非常有帮助。
同时,这个经历也丰富了我的简历,让我在申请时可以具体展示自己对某个方向有深入了解,并且具备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是一项成果,更是我学术能力和学习态度的体现。
如果要给准备留学的同学一些建议,我想说的是:不要怕挑战,也不要太急着追求“完美”,重要的是敢于动手、愿意坚持到底。在项目初期你可能会迷茫、不知道从哪开始,但只要你肯投入时间、愿意请教和学习,最后的成长一定会超出你的预期。
请评价一下教授,论文导师 / 助教 / 班主任
我觉得这次项目中遇到的教授和导师都非常专业,也非常有耐心。尤其是主讲教授,他的课程内容不仅有理论深度,而且非常注重实际应用,像他用商业模拟模型让我们做市场分析这个环节,我到现在都印象很深。他在讲解复杂概念时能够结合案例,让我们真正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在论文写作阶段,导师也给予了我很多具体指导,特别是在论文结构和论文格式上帮助了我很多。
助教也很负责任,每次在群里提问都能很快回复。
总的来说,他们不只是“教知识”,更是在帮我们建立起一种严谨思维模式,我非常感激。
杨同学的论文录用函
讲一下你身上独特的故事~
我觉得我身上最特别、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历,就是我的“跨界”背景。在上大学之前,我是一名美术生,长期接触绘画让我养成了观察细致、追求结构和整体感的习惯,也锻炼了我的创造力。
进入大学后,我选择了一个和艺术完全不同的专业——农业企业管理。这个专业更偏向于商业方向,核心内容包括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定量研究等。刚开始确实有一些不适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对商业分析这一方向尤其感兴趣。我喜欢从数据中寻找规律,用逻辑解释市场变化,并通过可视化工具表达分析成果。
现在回头看,这种“从艺术到管理,再走向数据与商业”的跨界经历,其实让我具备了独特的综合素质:既有创意思维,也有结构思维;既能表达,又能分析。这也让我在写论文、做项目或团队合作中,常常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独到的观点。
未来我希望继续往商业分析方向发展,把自己的跨学科背景转化为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全面、更有深度的洞察。
相关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