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来自哈佛大学国际办公室与法学院的内部安全指引,揭示了美国入境审查政策正在悄然收紧。这份通过闭门会议发布的指南,特别提醒来自中国和伊朗、主修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或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需对入境审查做好充分准备。
该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近期已发生多起国际学生因社交媒体言论或电子设备中的内容,在入境时遭长时间盘问甚至被拒绝入境的事件,引发了留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
入境策略:机场选择与法律准备
慎选入境机场:尽管没有官方禁令,但哈佛强烈建议学生(尤其是伊朗学生)谨慎选择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BOS)。法学院律师指出,该机场近期的审查频率有所上升。纽约JFK、芝加哥奥黑尔(ORD)和洛杉矶国际机场(LAX)被认为是审查压力相对较小的替代选项。
处理过往法律记录:即使是轻微的法律纠纷(如曾被捕或传唤),也可能成为入境时的审查重点。建议有相关记录的学生提前咨询律师,并随身携带完整的结案证明或无犯罪记录等法律文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数字“指纹”:电子设备与社交媒体的应对之道
坦然面对设备检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有权检查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此,哈佛明确警告:切勿在入境前刻意删除数据或重置设备。这种行为极易被视为“隐藏信息”,反而招致更严格的审查。正确的做法是仅携带必要设备,并提前退出非必要账户。
警惕社交媒体风险:美国国务院在签证阶段就可能审查公开的社交媒体账户。指南提醒,在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上发布的涉及批评美国政策、亲巴勒斯坦运动、反犹太主义等敏感政治立场的帖子,都可能成为审查的重点。校方强调:“谨慎是必要的,但透明度同样关键。”
理性看待:这不是“劝退”,而是“备战”
面对日益严格的审查,我们不必风声鹤唳。美国顶尖大学依然渴求优秀的国际人才,许多前沿科研项目离不开中国学生的智慧与贡献。教授们也深知中国学生的能力与价值。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留学的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过去一张录取通知书或许就能保证顺利入境,如今,从容应对盘问、熟悉规则、管理好个人数字足迹,已成为留学“必修课”。
这并非意味着留学之路被堵死,而是标志着留学进入了一个需要更全面准备的新阶段。风向虽变,但通往世界的大门并未关闭,它只是要求我们以更审慎、更规范的方式进入。
无论你是否是哈佛学子,只要计划留学,这份指南都极具参考价值。理性应对,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在变化中稳步前行,让求学之路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