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杉矶时报》披露,加州大学系统正在积极评估一项重大变革:将现有以“学季制(Quarter)”为主的教学模式,全面转换为“学期制(Semester)”。
这项可能持续数年、耗资高达数亿美元的计划,一旦落地,将影响数十万在读学生,及未来申请者的学业节奏和职业规划。
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简称UC)下属10所分校,是全球最具声望的公立大学体系之一。
目前,其中8所分校采用的是学季制,仅有伯克利(UC Berkeley)和默塞德(UC Merced)两所分校使用学期制。
UC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从学期制转为学季制,目的是为应对学生数量激增所带来的教学资源压力。但经过数十年实践,学季制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
首先学季制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面临时间错位,美国超过80%的高校采用学期制,校招、暑期实习、研究项目等也多围绕学期制设计。
UC的学生由于课程周期更短、开学时间较晚,往往错过关键的招聘时间窗口,失去与其他高校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
其次,不同学制之间的时间差异,也阻碍了UC系统内部的课程共享、双学位项目与科研合作。学制不统一还会影响学生的转学与升学路径。
许多本科阶段采用学季制的学生在进入学期制为主的研究生项目后,往往面临课表不接轨、毕业延迟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促使了UC系统提出修改学制的想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期制与学季制的本质差异:
Semester,即学期制
每学年分为两个主要学期(秋季和春季),每学期大约15周,适合深入系统性学习。
课程密度适中,考试频率较低,便于学生安排实习与职业发展。多所常春藤名校及精英高校,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均采用此学制。
Quarter,即学季制
将学年划分为三个至四个学季,每学季大约10周,学习节奏快,考试频繁,适合高强度、灵活选修的学习模式。
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以及多数UC分校目前均属此类。
Quarter制的优点在于课程安排灵活,学生可在较短周期内尝试不同学科,有利于跨专业探索。
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课程节奏过快假期零散,学生压力大且毕业时间常常晚于其他学制院校,影响就业竞争力。
尽管转向学期制在理念上获得一定支持,但巨大的实施成本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根据UC内部评估,该改革将耗资2.88亿美元至3.71亿美元,主要用于教学系统重构、课程重设、以及教职员工的再培训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美国多数院校预算吃紧、教学/研究资源收缩的背景下,很多UC的师生认为推行改革并不现实。
有教授表示,这样的教学改革自己会不得不重写课程大纲、调整授课计划,极大增加了工作负担。也有学生担忧,改革会打乱毕业安排,造成一系列学术成绩的波动。
2022年,《美国经济期刊:经济政策》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学制变更在短期内可能会对毕业率和GPA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在学生适应新节奏的过程中,学习效率存在明显波动。
目前UC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对于计划申请或已经在UC就读的留学生家庭来说,可以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
首先,学生需要结合自身学习习惯,判断自己更适合哪种学制。偏好快节奏、多样化课程体验者可能更适应学季制;而注重系统性学习、希望稳扎稳打者则更倾向学期制。
统一学制将进一步激活UC系统的跨校区项目合作与科研联动,对于国际学生而言意味着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整个UC系统的顶尖资源,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学术成长与就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