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选专业,常像蒙眼掷飞镖 —— 三年高考冲刺里,对 “专业” 的认知可能只来自父母的建议、百度的只言片语,或是名字的误判。不少人在大学课堂上才惊觉:填志愿时的 “一见钟情”,原来只是把“误解”当成“真爱”。
更扎心的是,很多高校转专业往往设置重重关卡,甚至干脆“此路不通”,而大多数学子并没有足够勇气面对人生“从头再来”。
但在加拿大,教育的包容体现在足够的容错率,不用担心选错专业就要重来一遍,多数高校鼓励学生先体验再决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加拿大转专业这点事儿!
校内转专业
在本校转专业,步骤其实不算复杂,但要善于收集信息,了解清楚目标专业的转入要求是换专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学校甚至同一所学校下不同的学院的转入标准可能都不一样。以多伦多大学文理学院(University of Toronto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为例,如果你目前就读于多伦多大学(包含预科、访问学者、非学位课程),即被视为大学内部转学生。要求最低累积平均绩点(CGPA)为2.7,或相当于扎实的B(某些专业类别的录取竞争可能更为激烈)。
图源:多伦多大学官网
相较于跨校转专业而言,校内转专业相对简便,是很多对就读院校满意的同学们的优选。然而,简便不意味着没有门槛,除开对GPA的要求,多数专业转入有先修课程要求,也有部分热门专业限制转入。仍然以多伦多大学为例,热门的罗德曼商学院、计算机科学等需在高中阶段申请获得,转学生(包括内部转学生)无资格申请。同学们在申请时一定要多留意!
图源:多伦多大学官网
跨校转专业
相较而言,跨校转专业虽然申请流程相对复杂,但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加拿大成熟的转学分体系以及包容的转学态度为学生搭建了一座高等院校间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院校间实现学分互认,大大降低转学/转专业的时间成本,为广大学子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
那么,跨校调整专业申请的核心条件是什么呢?如我们之前在在加拿大受追捧的“学分兑换券”,避开内卷也能进多大、UBC?提到,能否成功转入加拿大目标院校的目标专业,以及能够转入多少学分,取决于课程匹配度、学术表现以及院校认可度这3个关键因素。
1、课程匹配度
学生在原院校(转出院校)修读的课程,其内容、深度、学习成果和学时必须与目标院校(转入院校)目标专业的特定课程高度匹配。通常院校会根据修读课程的大纲等进行转学分评估。
2、学术表现
学生在转学申请时通常会被要求提供成绩单,如多大对从其他认可的大学的转学生的累积平均绩点是3.0,UBC则要求C(或2.0/4.0),达到最低转学分要求才可转入学分(竞争激烈的专业可能有更高要求)。
图源:UBC官网
图源:多伦多大学官网
国际生(未在英语国家连续接受英语授课教育的学生)转入通常还需提供达标的语言成绩。
3、院校认可度
转出院校必须是加拿大教育部认可的院校。国际学生从国外院校转学分,目标大学会审查该国外院校的资质和课程质量。
TIPS
除了3个关键因素,具体能转入多少学分要依据校方政策决定,以我们耳熟能详的两所院校为例。
- 多伦多大学:以文理学院为例,学生至多可转入10学分(20学分获得学位),而如果学生在其他认可大学完成了四年制学位,则至多转入5学分。
图源:多伦多大学官网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申请二年级的学生理想情况下应修满30 个学分;申请三年级的学生理想情况下应修满54-60 个学分,部分项目不接受该年级的转学生。学分少于24 个的申请者,将根据高中成绩和已完成的部分高等教育课程成绩进行评估。
图源:UBC官网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用单一的标准裁剪多样的灵魂,而是以包容为土壤,让每一种特质都能找到生长的姿态。当专业选择出现偏差时,它应该允许迷茫者试错,不必困于“从头再来”的焦虑,也无需背负“一错到底”的压力,合理规划便能重新锚定方向。
正如加拿大教育体制的包容与灵活,它给探索者空间,让不同节奏的成长都被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用自己的速度靠近热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上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