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有时像家人,有时像朋友,当意见不合的时候,拌嘴甚至闹别扭都是常事。也许很多学生曾吐槽过,导师这种水平,竟然能博士毕业并且顺利成为博导、硕导。但事实上,能够走到今天,TA们一定有闪光之处值得大家发掘。
今天小科就来盘点那些让博士生们记忆深刻、感觉有水平的“导师金句语录”~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当中,广大硕博生们有没有听到过导师比较有水平的发言,让你们印象深刻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写下自己导师曾说出的金句。
来看看导师们都曾说过哪些金句
毕业了就赶紧买房,不管你找亲戚借、贷款、问爸妈要,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挑你能承受的最贵的房子买
A导师-北京某211硕导
毕业前夕,课题组和导师一起吃饭,大家酒过三巡,开始了日常吹大牛环节。聊到毕业后的发展和去向问题,导师语重心长的和大家说道,“毕业后一定尽快买房,一定要买承受能力内最贵的。”
不少同学都以为是一句玩笑话,所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有两个同学听进去了,毕业后立马在北京买房安家。当年是02年,现在这两位同门和导师的关系也是最好的,逢年过节就去给导师送礼,感谢当年的忠告。
多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身份、不同信仰的人,倾听更多的声音才能看到更加深刻的世界
B导师-中科院某博导
之前申请CSC公派联培留学,出发前导师请课题组聚餐。当我给导师敬酒的时候,导师语重心长跟我说道:“出去后一定要多接触不同的人,把握住这次机会,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有“culture shock”。导师的忠告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在心里,随着自己成为教授、博导,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阅历更加丰富,我也逐渐意识到了多接触人的重要性。
现在我的研究合作伙伴已经遍及世界各地,我也已经走过6大洲,从之前读博阶段认为上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再到现在目光着眼全球,导师的这句忠告让我这么多年来受益匪浅。
不要瞧不起领导干部,能做到这个位置,一定有TA的过人之处,你可以不认同,但你还年轻,不要把不屑写在脸上
C导师-苏南某211博导
之前有一次和导师到地级市下属的县级市调研,晚饭过后和导师打车回酒店,导师看出了我对当地官员做事风格的不满,于是教诲我“要将自己的不满放在心里,不能写在脸上,毕竟你还年轻,人家做到这个位置一定有其道理。”
那次的对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这个专业免不了与地方政府打交道,从那往后我很少会展现出对领导干部的不认同,而是真正做到导师所说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不再轻易地全盘否定一个人,而是尝试去学习对方言行中值得借鉴的逻辑、经验或技巧。这堂课,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让我受用终身。
少喝酒,虽然有好的酒品,但身体是自己的
D导师-山东某985博导
之前导师带我出去吃饭喝酒,为了不给导师丢人,也是为了达成目的,所以每次基本上都是喝的酩酊大醉,甚至好几次都差点吐在出租车上。有一次饭前,导师给我递了一瓶酸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虽然有时我们例行公事不得不喝,但在可以控制的情况下一定要少喝。我知道你酒品不错,但是身体毕竟是自己的,肠胃不是钢铁做的。”
导师的关心让我十分感动,后来自己到企业入职,遇到年轻人像自己当年那样玩命喝酒,我也会告诫TA们,甚至自己组织的公司饭局也都尽量做到喝酒自由,不灌酒。
永远不要打光自己手里的底牌
E导师-南方某985博导
读博期间,我总共写了7篇文章,其中4篇已经投稿甚至发表,还有三篇在手里。本打算在毕业前夕投出去,作为博士期间的成果,但刚评上博导的导师却阻止了我,并十分大度地告诉我“要给自己的求职留出足够的底牌,留三篇文章作晋升用。”
这让我十分感动,导师自己还需要文章完成考核,但却从我的角度出发为我考虑,让出三篇文章到我求职时使用。要知道,如果成果的第一单位并非本校,那么这三篇工作可能对TA而言毫无用处。导师也为我上了一课,让我知道在日后做事情要留有余地,给自己留出底牌。
选择到大厂,不要死磕技术,而要尽量往管理层靠拢
F导师-北京某科研院所博导
我其实并不算好学生,博士毕业前请导师到校外简单吃了一顿饭。那天导师十分高兴,可能是因为导师发现我并非像TA之前认知的那般内向。
于是那天导师很高兴的给了我几条箴言,其中一条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脱离科研圈去大厂,就要放弃所谓的学生思维,不要一味死磕技术,如果想要发展长远,还是需要靠向管理岗。”
听从导师的建议,我在入职之后开始往管理岗位靠拢,也如愿在35岁这道坎之前进入了管理团队。看着当初身边和我一起入职的小伙伴离职,非常庆幸当初听了导师的建议,否则现在被“毕业”的人里面也会有我的身影。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G导师-四川某985硕导
我跟导师关系很好,每年都会去看他和师娘几次,平时联系也不少。我拖家带口读研的时候,是导师和师娘把他们房子空出来给我们住了一年,没要一分钱,物业费都给交了。毕业时,我导师给了我一段忠告,让我一直念念不忘。
“面试的时候学生都在说是因为新闻理想而考研,我听着都觉得好笑,明知道你们是在骗我的,是学来的面试技巧,我却只能选择点头相信。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你是真的去做新闻实践了,你是第一个说到做到的。我看好你,好好做,记住季羡林先生的那句话,‘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我一直记得导师的这段话,并且也一直奉行。
大家在一起就是缘分,不要一毕业就着急删我微信
H导师-河南某双非博导
毕业聚餐的时候,导师在饭桌上提了一杯,第一句话便是:“我和你们在一起相处这么多年,其实也是一种缘分。在这期间我有做得好的地方,当然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大家觉得哪里做的不合适,也请多多谅解,不要一毕业就着急删我微信。”
导师的此番感叹,是因为之前有个师姐一毕业就把导师的微信删除了,结果后来论文抽检,两人联系不上了。即使一毕业就被学生删除了微信,导师也没有指责或是抱怨,反而以这种半开玩笑式的请求传递了善意,其实这也是共情能力与处世智慧的体现。因此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明白了每一段关系都需要彼此理解、彼此珍惜。
写在最后
有时导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也许是一句叮嘱、一句批评、甚至是一句玩笑,但却在某个关键时刻,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所以,听老师的话,不是盲从,而是一种尊重经验的态度。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遇到愿意用心点拨、引领我们前行的好老师。也希望进入高校的广大博士们,终有一天也能说出一句“最有水平的话”,引领学生有更好的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