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保研中的压力型面试,指的是老师专门针对面试者的弱项、缺点进行提问,考察大家在高压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自主提升能力等素质。
随着保研竞争愈发激烈,原本主要为“进阶选手”准备的压力面试杀伤范围越来越大,如今甚至成为了保研面试的“标配”。
1、保研压力面试大赏
01、氛围严肃,不苟言笑
一些面试老师会正襟危坐,默默注视面试者,全程表情几乎不变;听到回答时也不会有明显的情绪波动,甚至刻意冷场,让人拿不准自己是对还是错,面试气氛愈发凝重。
这种情况下,保研er容易进入内耗模式:我刚刚这句话对吗?老师赞同吗?从表情上看不出来啊,诶呀我不会说错了吧,应该这样的……精神高度紧张,反而更容易嘴瓢失误。
02、深挖经历细节
为了测试保研er的抗压能力和真实水平,老师可能会连续发问,深挖某段经历中的细节信息。
例如,实验仪器的品牌型号、数据收集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协助、科研idea是怎么想出来的等等,只有自己没注意到的,没有老师不感兴趣的。
这些针对细枝末节的追问,可能会让候选者汗流浃背,舌头打结;甚至由于太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连原本记得的内容都没答上来。
03、对弱项“穷追猛打”
还有部分面试老师,会专门挑着候选人成绩/科研竞赛/四六级上的弱点提问:“这门课成绩怎么这么低?”“你的成绩还行,科研竞赛经历为什么那么少?”“看起来你在项目里没做过什么关键任务呀”……为的就是考察候选人是否具备自主提升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在观察能否及时应变。
有阅生无数的buff加持,老师们包能抓到痛点的,就是苦了汗流浃背的保研er。
2、保研面试老师钟爱“压力面”的原因
其实,面试老师在看到简历时已经对大家的水平有了估计。
之所以还要刻意询问成绩、项目经历等,主要是想看看简历上的内容是否有“水分”,以及候选人能否从容应对读研后更严峻的挑战,通过快速控制情绪、分析问题、思考对策,进而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
01、筛掉过度包装的保研er
老师们为了防止招进来的学生“货不对板”,经常会问某段经历的细节,真实水平一聊便知。如果简历上有国家级/省部级这类闪闪发光的奖项,被问的概率直接double。
保研简历都有美化包装的成分,这很正常,但认知和经历不匹配就尴尬了。
比如一些保研er凡是参与过的项目,必把自己写成“核心负责人”,成果还获得领导“高度肯定”;其实是给本校学长姐的毕业课题搭把手,发问卷,面试老师问三不知,连研究方法都不熟悉,最后遭到了该院校的拒绝。
如果能够有条有理地陈述自己承担了哪些工作,至少能给老师留下真诚的印象,提高拿到offer的概率。
02、想读研,先学会抗压
抗压能力是老师们最看重的学生素质之一,重要性堪比科研能力。
且不说近年来频频被顶上热搜的被奇葩导师、学校pua等原因,研究生阶段本身自带压力,学术研究、文章发表、实习和就业等哪件事都有难度,但又哪件事都不能落下。
如果遇到压力就容易手足无措,没办法专注于眼下要解决的问题,困难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把自己压垮。
面试老师无疑最想避免这种情况,所以会千方百计地创造压力情境——除了提出尖锐的问题,偶尔也会突然打断发言、质疑或否认答案,让候选人在步步紧逼下自我怀疑。
除了考验心理承受能力,老师们还希望借此还原出候选人最本质的一面,例如在高压状态下是否还能逻辑清晰地作答,如果依旧能对答如流,便也从侧面说明了基础打得好,确实值得发offer。
3、压力面准备攻略
广大保研er之所以对压力面试“闻风丧胆”,一是担心过于紧张导致大脑宕机,展现不出原有实力;二就是害怕为了“包装”自己铤而走险塞到简历上的私货被问个正着,努力打造的好学生形象崩塌,再与offer无缘。
01、熟悉简历,充分准备
面试老师提问的主要依据就是个人简历,因此务必要对自己写上去的每个字了如指掌,以防被老师问到却答不上来。
面试前,保研er们可以全面复盘一遍自己的简历,找出薄弱点和闪光点,推测老师可能对哪里有兴趣、会如何提问,反复模拟回答。
之后,还可以找有经验的学长老师帮忙进行模拟面试,想象身处考场的紧张和兴奋,再复盘整理录音录像,一边适应一遍优化面试表现,真正面试时会更游刃有余。
02、适度包装,避免“塌房”
其实,保研老师反感的并不是美化包装,而是瞎编乱造。
举个例子,老师之所以让小A进入面试环节,很可能就是看中了小A简历上的某段科研竞赛经历,以及小A通过该项目学习到的科研技能;谁知面试问到数据收集方法、实验范式、创新点等基础内容,小A只能原地罚站,因为压根不知道。
试想一下,假如老师没有通过连续追问测试小A的含金量,后来才发现招了个科研小白,院校可能需要额外付出不少培养成本。
因此,面试老师都会特别注意检查科研竞赛经历的含金量,一旦发现候选人认知与简历描述不符,基本就不再考虑。
既然科研竞赛经历是压力面“爆雷”的重灾区,难道广大缺乏相关经历的保研er只能让简历大片留白,然后对梦校说再见?
实际上,没参加过科研竞赛项目≠没有科研能力,因为但凡“与科研相关的经历”,都可以美化为“科研经历”。比如:
1. 课程论文(课程大作业):一篇高质量课程论文的含金量绝不比蹭来的竞赛奖项低,能说明保研生已经具备文献调研、学术思辨和论文写作的基础能力。
2. 实验设计:有比较精妙的、获得过老师指导和肯定的实验设计也很加分,代表逻辑思考能力强。
3. 调研报告(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技能);研究计划(初步了解研究该怎么开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只要熟悉简历上的每段经历,以及能够合理强调各种体验对科研能力的提升,就算没有什么高大上的项目经验,老师同样能够get到大家的实力。
4、保研压力面常见问题及回答
当我们真正遇到压力型问题时,该如何分析老师的提问目的并合理作答呢?小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3个范例。
问题
你这门课的分数为什么这么低?
解析:测试心理承受能力,黑历史不能不认(狡辩必扣印象分),但需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回答:那一年的题目出的比较难,知识点考察的比较深,周围的同学分数普遍都不高/那段时间自己正好在参加几个比赛,耽误了期末复习,所以导致没有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
我充分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更加认真学习课内知识/注重时间管理,在之后的一次考试中,我的成绩/排名为xx,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升。
问题
别的同学也非常优秀,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给你发offer呢?
解析:这时候要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老师肯定不是觉得你不优秀,不然没必要放你进来面试;可能只是想发掘一下你身上的闪光点,看看是否有科研潜力。
这个时候需要肯定一下别的同学也很优秀(如果竞争对手不优秀,那不是说明面试的这个学校水平不行嘛),然后话锋一转,说说自己的一些优点,最好是做科研比较需要的一些能力或者特质,比如能坐得住冷板凳,做事认真等等。
回答:今天能入围面试的同学做了充足的准备,我相信大家都很优秀。我个人的沟通能力比较强,善于与不同人交流,有助于未来的科研工作。在研究生深造期间,我也会努力提升科研能力,争取做出自己的贡献。
问题
除了我们,你还申请了其他哪些院校啊?
解析:送命题,需要好好回答。
建议先说说参加过其他的夏令营,分别是xx大学和xx大学(这两所大学要比面试的大学档次稍微低一些),然后夸一下面试的学校(比如学科实力强,或者有大牛导师之类的,一言以蔽之,吹彩虹屁~),并且表示如果都拿到offer的话,优先考虑面试学校。
回答:我还投递了xx大学和xx大学,因为贵校的竞争太激烈啦,我害怕自己过不了简历初筛。贵校一直是我的梦校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贵校必然是我第一选择!如果最终很遗憾未能通过筛选,我才会再去思考其他选项。
写在最后
保研压力面无疑是对保研er临场智慧和勇气的大考。如果学弟学妹们真的在面试中被问到了刁钻的问题,思维卡壳,也无需就此怀疑自己的实力,甚至后悔踏入保研这场“高端局”。
因为既然能够进入面试,就说明大家身上必然有院校看重的闪光点。骤然遇到压力型问题,紧张在所难免,只要保持不卑不亢,真诚回应每个问题,都能够给老师留下积极印象。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各位保研er在保研面试中如鱼得水,上岸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