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DSE放榜,16名状元笑脸占据头条,喜讯铺天盖地,却少有人提及考场外沉默的大多数——那些分数尴尬、前路迷茫的普通考生。
据今年的数据,八大高校基本门槛「332A+33」的达标人数有17,662人,超七成考生与港八大本科无缘。剩下的学生只能布局其他路线:去读副学士、自资学位、非JUPAS或海外升学。
当“DSE是名校捷径”、“低分上名校”等夸张的宣传铺天盖地,最后的结果却让无数家庭有种满满的欺骗感......
1、DSE的“高光”与“阴影”并存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低分上名校的背后是另一种残酷!
今年DSE的高分段表现很优异,但港八大和副学士的通过率却略有下滑。每100个考生中,不到40人能达到港前八的基本入读门槛。
△图源:香港文汇报
通过率下滑,除了与考试难度息息相关,也受连年上涨的考试人数影响。
香港优质教育+DSE名校捷径的宣传,许多家长都扎堆选择让自己的孩子转轨DSE,但被媒体刻意“忽略”的非尖子生升学数据却让他们狠狠“栽了跟头”。
对比高考985/211的录取率来说,DSE的优势确实很明显,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门槛,尤其是对特定学生群体而言。
👉英文科——难以逾越的“珠峰”:这可以说是DSE最大的“拦路虎”,每年及格率仅50%左右。其难度远超内地高中英语水平,对标雅思约6.5,要求极高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听力能力。
几乎所有本地大学的学士学位课程都要求申请者在英文科达到3分或以上成绩。如果没有合格,基本无法申请学士学位上大学。更为严格的是,部分热门专业(医学、法律等)对英文科成绩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非英语母语或在非全英文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僧多粥少,竞争白热化:“332A+33”仅仅是最低入围门槛。港八大提供的政府资助学士学位名额有限(每年约1.5万个),面对数万达标考生,热门学科(如医科、法律、金融、工程)的竞争堪称惨烈。达标≠录取,尤其是心仪的专业和学校。所谓的“低分上名校”宣传,忽略了优质学位的稀缺性。
👉课程并非万能适配:DSE的考核方式(尤其重视写作、论述的通识/公民科)可能不适合所有学习风格的学生。强于逻辑推理和计算但弱于语言表达的学生,可能在DSE体系下难以完全发挥优势。
👉“捷径”泡沫的破灭:过度简化、强调优势而淡化难度的宣传,让部分家庭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现实“7成无缘港八大”的结局呈现时,巨大的心理落差便产生了“被骗”的感受。这并非体系本身刻意欺骗,而是信息不对称和期望管理失衡的结果。
2、香港教育优势仍在,关键在“转轨”思维
DSE的挑战并不意味着香港教育失去了价值。恰恰相反,香港教育的核心优势——国际化与多元化依然显著,只是需要家长和学生善用“转轨”策略。
小天和大家聊过关于大批DSE学生转轨国际班(IGCSE和A Level)的事儿:DSE水土不服,培侨大批港籍班学生“转轨”!选错赛道误三年......
课程“水土不服”的情况已逐渐浮现。DSE只是选项之一,“适合”永远大于“跟风”。
✔️评估核心:孩子的英文能力(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学科强项与弱项、学习风格(适合应试还是探究?)、抗压能力、未来升学目标(本地/内地/海外?什么专业?)、家庭资源(国际课程费用较高)。
✔️转轨窗口期:中三/中四是最常见的评估和决策点。部分家庭甚至在更早阶段(如小升初后)就根据孩子特点规划路径。越早清晰评估,转轨越从容,选择空间越大。
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提供丰富的国际课程选择,除了DSE外,孩子们还可以选择以下几种主流转轨路径⬇️
1、A-Level
课程特点:英国传统金牌课程,以深度见长。学生通常只需选择3-4门与未来大学专业高度相关的科目进行深度学习(如数、理、化;经、商、历史等)。考试为主,分AS(第一年)和A2(第二年),成绩按等级划分(A* - E)。知识深度和考试技巧是关键。
适合
◾️有明显学科优势或偏科者:可集中火力攻读擅长的3-4门科目,避开短板(如中文或通识),非常适合“专才”。
◾️目标明确,方向清晰者:尤其适合已确定专业方向(如工程、医学、自然科学、经济金融、法律)的学生,可精准选课。
◾️应试能力较强者:虽然也有课程作业,但最终成绩主要取决于大考。适合擅长考试、能在特定时间点发挥最佳状态的学生。
◾️目标英联邦国家(英、澳、加、新加坡、香港本地大学)名校者:A-Level是这些地区大学最熟悉和普遍接受的入学标准。
◾️英文能力良好者:虽然对英文的综合性要求略低于IBDP(尤其写作量),但仍需扎实的英文读写能力应对专业学习与考试。
不适合学科兴趣广泛但都不精、讨厌考试压力、需要广泛通识教育、英文基础较差(尤其阅读理解)的学生。
2、IBDP
课程特点:最具综合性和挑战性。要求学生学习6大学科组(母语、外语、人文、科学、数学、艺术)+三大核心(知识论TOK、拓展论文EE、创造力行动服务CAS)。强调全人教育、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和跨学科理解。满分45分。
适合
◾️学术全面均衡发展者:文理兼优,无明显短板,能同时应对多领域深度学习和写作要求。
◾️自我驱动、时间管理能力强者:课业量极大,需高效规划时间应对大量阅读、写作、项目和研究(EE、TOK)。
◾️热爱探究、批判性思考者:课程设计鼓励质疑、反思和建立知识联系(TOK核心)。
◾️目标全球顶尖综合性大学者:尤其受美国常春藤、英国G5等顶尖名校高度认可,是申请最有力的学术凭证之一。
◾️英文能力顶尖者:虽然评估非纯考试,但所有科目(除母语)学习、阅读材料、写作及答辩均需高水平英文支撑。
不适合严重偏科、应试驱动型、不善写作表达、英文基础薄弱、时间管理困难的学生。
3、AP
课程特点:美国体系,本质是大学水平的单科课程和考试。学生可在高中阶段选修,证明自己具备大学学习能力。没有固定文凭要求,灵活度高,可自由组合科目(常搭配美高文凭或其它课程如IB/A-Level)。考试5分制,5分为最优。
适合
◾️学有余力,追求学术挑战者:尤其是在特定学科上能力超群,希望在高中就接触大学难度内容。
◾️目标冲刺美国顶尖大学者:AP高分(尤其是核心科目和多门5分)是申请美国顶尖名校(藤校、Top 30)的重要加分项,展示学术潜力。
◾️希望换取大学学分/缩短学制者:许多美国大学接受AP高分(通常4-5分)抵扣相应大学课程学分,节省时间和学费。
◾️需要灵活补充特定学科实力者:例如,DSE学生想额外证明自己某理科很强,或IB/A-Level学生想强化某一领域。
◾️英文能力良好者:学习材料和考试均为英文。
❗注意:AP通常不独立构成高中毕业文凭,需配合所在学校的高中文凭(如美式高中课程、IB证书、甚至DSE部分科目)。单纯考几门AP没有完整高中文凭,无法申请大学。
不适合作为唯一高中课程体系(需配合文凭)、学术基础薄弱、目标非北美大学为主的学生。
英文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选择,假设同学的英语水平相当不错,那么你就可以从国际课程的其他方面去评估;相反,如果英语水平一般,那么就要找到英语科以外的优势方向,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课程。
⭕孩子的学术强项与兴趣:在英语上有很大优势的可以闭眼选DSE,偏科选A-Level,全能选IB,单科突出挑战选AP,目标国明确选该国课程。
⭕目标升学国家与大学:不同课程在不同地区的认可度和权重有差异(如IB/A-Level全球通用,AP主攻美国)。
⭕孩子的学习风格:擅长考试选A-Level,善于探究写作选IB,喜欢单科深度挑战选AP。
⭕家庭经济能力:提供国际课程的学校(尤其国际学校)学费普遍远高于本地官津学校。
各课程都有自身偏重及优缺点,如果实在不清楚自己/孩子适合什么方向,欢迎联系我们,由专业的升学老师为您进行精准评估。
3、DSE失利≠世界末日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对于那“沉默的大多数”,DSE成绩不理想绝非升学的终点。香港教育体系的多元化优势,在此刻才真正显现价值,提供了丰富的“Plan B, C, D...”。
1、本地升学
✅副学士:两年制课程,衔接性学位,涵盖通识及专业基础。
◾如何衔接本科:毕业生凭优异成绩(GPA是关键!)可申请升读港八大或自资院校的学士学位三年级(即“2+2”),完成剩余两年课程即可获得本科学位。
这是香港本地最重要的“逆袭”通道之一!港八大名校均有接收优秀副学士毕业生的传统(有香港身份更好哦~)。
◾优势:学费相对较低,提供缓冲和提升机会,成功衔接后获得的学位与直接入读的学位无异。
◾适合人群:DSE成绩距心仪本科稍差但有潜力、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清晰愿意努力提升GPA的学生。
✅自资学士学位:由大学或专上学院自资开办的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不通过JUPAS招生。
◾优势:提供更多学位名额,部分课程颇具特色。入学门槛通常较资助学位灵活。
◾注意:学费普遍较高,需仔细甄别院校及课程质素和认可度。
✅职业训练局(VTC)课程:提供涵盖不同行业的证书、文凭、高级文凭及学士学位课程,以实用技能培训见长,就业导向明确,是踏入职场的优质跳板。
2、非本地升学(Non-JUPAS)
✅海外升学(英、澳、加、美、欧洲、亚洲等):
DSE成绩的认可度: 被全球广泛认可。许多海外大学(尤其英澳)对DSE成绩的要求可能低于港八大热门专业的门槛。例如,英国不少罗素集团大学接受DSE成绩,且对英文要求可能更灵活(或提供语言班)。
✅预科/基础课程(Foundation):如果DSE成绩未达直入本科要求,预科是绝佳跳板,通常一年后成绩达标即可升读本科一年级。
✅内地升学:香港身份的“王牌”
我们知道,持回乡证的港籍同学直接以DSE报读内地高校。
◾DSE各科合格,能上什么学校
申请内地高效需满足中英数公民4科332A的最低要求,部分内地985,211院校收生大概在核心4科及格的水平。
◾英文不及格且总分也低
暨大华大:DSE家长圈流行这样一句话,暨大是DSE考生保底学校。
这并不假,暨大独立招生只需要5科12分,每科最低2分,且接受英文不及格。如果分数达不到5科12分,还可以选择入读暨大预科班,读一年预科班再升读本科。(核心前提:务必确认孩子符合回乡证及居住要求!)
香港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DSE进入港八大,而在于其植根于国际化土壤的多元化升学体系,以及香港身份赋予的独特机遇。它提供了选择的权利和转换赛道的可能。
与其沉溺于“被骗”的愤懑,不如回归理性:
客观认知DSE:承认其高门槛(尤其英文),理解其并非适合所有人。
善用香港优势:最大化利用国际资源、多元路径和身份红利。
因材施教,及早规划:根据孩子的特质(能力、兴趣、性格)和家庭目标,勇敢、明智地“转轨”,选择最适合的路径——无论是国际课程、副学士、华侨生联考还是海外升学。
“失利”只是暂时的结果,香港教育赋予的选择权和可能性,才是更宝贵的财富。能否将“沉默”转化为“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打破对单一赛道的执着,拥抱多元化带来的广阔天地。升学之路,本就不止一条独木桥,香港的学子,本就拥有更辽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