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有效学习技巧教师可以这样教给学生

【编辑推荐】教师在学期内往往会考虑许多事情,但记者丹尼尔发现,有一项关键能力常被忽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高效学习的方法?许多中学生仍在用自行摸索或道听途说的低效策略,直接影响学习成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主动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技巧,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课堂内外建立更扎实、更自主的学习习惯,为新学年的成功奠定基础。

每到新学年开始,老师们通常会把重点放在建立课堂常规、发展师生关系和推进教学内容上。但有一项基础技能常常被忽视:学习本身。很多学生,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并不真正清楚高效学习应该是什么样子。缺少这个基础,即使课程内容再生动,也很难在他们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当你问学生为什么采用某种学习方式时,他们通常会回答‘我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或者说是从YouTube、朋友那学来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威林厄姆在2023年接受《教育乌托邦》采访时说道。

为了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花几分钟介绍或演示学习策略。比如,高中科学老师艾莉森・斯通在带学生使用“间隔练习”“知识提取”等方法时,会明确指出这些策略的名称,并鼓励他们在家也使用。

威林厄姆最近在接受 KQED 新闻网《思维转变》栏目记者卡罗琳・史密斯采访时,分享了他认为最值得在本学年教授给学生的七种有效学习技巧。

排除干扰

学生通常低估了电子设备带来的干扰。KQED报道称,“69%的青少年认为刷社交媒体不会影响学习”。但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研究发现,手机会让人养成习惯性的 “查看行为”,一旦学生因为收到通知而把注意力转向手机,他们往往会在手机上 “进行一连串与任务无关的后续操作”。

2014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仅仅分神三秒钟——就像把手机调成静音所需的时间——也会使执行需要专注的任务时的错误率翻倍;另一项研究发现,仅仅把手机放在桌面上,不管有没有看它,都会影响学习表现。

如何教给学生

威林厄姆建议学生在家选择一个没有手机、电视、游戏机等设备的学习空间。

神经学家兼教师朱迪・威利斯建议,在学年刚开始时,让学生做一个小练习。当他们回家学习时,让他们列出所有会让自己分心的东西——比如手机通知、电视、某些网站——并记录下平时学习时这些干扰物有多少。然后,让学生连续两晚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第一晚保留干扰物,第二晚排除干扰物。

当学生记录下两晚完成任务的时间后,他们无疑会发现这些干扰物 “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效果”。

像老师一样思考

2024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被要求向同学解释某个概念的学生,其 “大脑活动更活跃、更复杂”,在相关内容的测试中比那些只是重新学习一遍的学生得分高出近 50%。让学生向同伴(真实的或想象的)教授某个主题,能暴露他们对知识理解中的漏洞或矛盾之处。

如何教给学生

课堂上可以尝试很多交流讨论活动,比如“思考 - 配对 - 分享”练习和拼图式教学。这些活动结束后,向学生解释他们刚刚体验到的好处,并鼓励他们在考前复习时,试着把知识教给朋友或家人。

研究表明,即使没有同伴,大声向自己、向屏幕上的动画角色,甚至向一只橡皮鸭解释概念,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如果想进行更有互动性的对话,学生现在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让聊天机器人向他们提出探索性问题,戳穿他们对某个主题理解的漏洞;或者让机器人根据材料创建选择题、简答题或填空题测验,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分。

拒绝临时抱佛脚

大多数学生都等到考试前一晚才开始学习。这是低效的:熬夜突击会让学生在考试时疲惫不堪,而且 “研究表明,学生临时抱佛脚会导致知识遗忘得非常快”,威林厄姆告诉《教育乌托邦》。

威林厄姆强调,让学生认识到“分散练习”的价值至关重要——即把学习分散在几天(或几周)内进行,而不是一次性完成。2021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三周内分多次完成 12 道数学练习题的初中生,在后续测试中的得分比一次性做完 12 道题的同龄人高出 21 个百分点。

如何教给学生

让学生使用计划本是个有用的办法。“教会学生使用计划本,不仅意味着教他们写下重要考试和项目的日期,还包括设置提醒,并安排好工作或学习时间,以便逐步完成任务,” 史密斯写道。研究也支持这一点:2017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明确被鼓励为考试提前做计划,并被详细引导了解可用学习资源的学生,其成绩比没有得到这种指导的同龄人高出三分之一的等级。

可以尝试把高效规划作为一项小组活动来示范。例如,八年级老师凯瑟琳・保罗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当前的作业及其截止日期。在课堂讨论中,他们根据任务的优先级(综合考虑截止日期和可能花费的时间)对它们进行排序。

别忘了休息

就像在课堂上一样,学习时短暂的大脑休息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例如,2021 年的一项研究中,学生在练习打字时连接着脑部扫描仪。研究人员发现,休息时学生的大脑活动模式与上课期间观察到的相似,但更为紧凑,这表明他们的大脑在快速重复练习活动。事实证明,暂时离开学习活动,其实根本没有离开活动本身。

如何教给学生

威林厄姆建议,可以教学生“番茄工作法”:连续学习 25 分钟,中间穿插 5 到 10 分钟的休息,这样可以提高动力、减少疲劳。

同样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把学习分成清晰、独立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不是把学习看作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整体。为了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史密斯建议让他们在重大考试前进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讨论任务分解策略,这既能促进同伴合作,集思广益学习方法,同时也让老师能对不同策略的效果作出反馈。

好笔记 = 好学习

记笔记时,太多学生陷入了一个误区:试图逐字逐句记下老师的话,却没有真正理解意思。“他们认为,‘我现在其实不需要理解,以后再理解就行’,” 威林厄姆说。这往往导致笔记写了满满几页,却混乱难懂、难以使用。事实上,2023 年的一项研究证实,学生的笔记往往 “质量低、不完整”,只记录了 46% 的主要观点和细节。

如何教给学生

引导学生少记笔记,在写的时候关注内容的意义。例如,鼓励他们认真听讲,记下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想法,而不是逐字抄写,这有助于确保他们在主动处理信息。教育研究员简・肖尔写道,示范一些简单的策略,比如添加箭头、问题或页边笔记,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加深理解。

肖尔建议告诉学生,不要把课堂笔记当成一份完整的记录稿,而要将其视为一份他们需要不断回顾和完善的“动态文档”。学生应该主动问自己问题,进行独立研究,以填补课堂上可能遗漏的笔记空白。为了激励学生完善笔记,高中历史老师本杰明・巴伯会对学生进行两次测试:一次凭记忆,一次借助笔记。“当学生重写笔记、添加更多细节时,很多时候他们甚至没意识到这就是在学习,” 巴伯说。

锻炼记忆力

很多学生学习时只是重读笔记或课本,但研究表明,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练习主动提取——迫使自己在没有外部辅助的情况下回忆并阐述所学内容。例如,2015 年的一项研究中,三年级学生复习了关于太阳的知识后,做相关练习题的学生在后续测试中的得分,比单纯复习两次的同龄人高出 34 个百分点。

如何教给学生

学习时,鼓励孩子合上课本或笔记,凭记忆学习。例如,复习完重要内容后,他们可以把记住的所有东西“从脑中倾倒”出来:写下所有记得的内容,然后与原文对比;或者做练习题并评分,可以是章节末尾的练习题,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生成题目。

长期以来备受学生喜爱的抽认卡,如果使用得当,也是一种强大的回忆工具。学生们往往在成功回忆几次后就停止复习抽认卡,但 2011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应持续复习直到能准确回忆四到五次,这可以将知识保留率提高40%。

勇于接受挑战

最后,要提醒学生,最简单的学习策略通常不是最有效的。“学生们倾向于选择那些在认知上相当于‘跪姿俯卧撑’的认知策略,” 威林厄姆说。“感觉进展顺利,而且也不那么难,所以看起来是个好策略。”但像划重点或被动观看复习视频这样的方法,往往制造了学习的假象,而非真正的学习。

如何教给学生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那些感觉更费力的策略——比如自我测试、讲给同伴听、仔细整理笔记——不是因为困难才选择它们,而是因为其困难才有效。“告诉学生,感觉更难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更努力地工作,建立更多联系,” 科学老师伊恩・凯勒赫写道。“正因为如此,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才会更长久地扎根于记忆中。”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加州大学系统搞大动作?扩招20万学位+学制变革发展规划不断...

下一篇

牛剑本科录取数据出炉哪些留学生更容易被录取?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