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接获一起求助案件,案件涉及“港漂”学生,受骗人于今年4月收到自称为“内地官员”的诈骗电话,受骗人听信对方的言论,并分多次转账给对方,等其醒悟后,累计被骗金额已达1000万港元。
临近秋季开学,赴港留学生如何保护自己财产安全?
▍内地生被骗超过1000万?
这位被骗的内地生就读于香港某所大学,骗子用的还是老掉牙的套路,但你可千万别小瞧——骗子话术一套接一套,愣是让人防不胜防。据了解,这名学生收到假冒官员电话,骗子自称是“入境事务处官员”,告诉这位学生需要他配合提供一些文件。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骗子轻松取得该学生的个人资料。接着骗子指控这位学生涉嫌内地洗钱案件,随后电话被转接给另一名自称是“珠海市公安局官员”的男子,说要这位内地生将保释金转入指定银行账户进行资产审查,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名学生先后分批次转账总计超过1000万港元到相关银行账户。谁能想到对方销声匿迹了,学生后知后觉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其实,这已经不是个例,早前就有18岁内地新生因电话诈骗先后损失约920万港元,骗子的套路也是假冒官员,指控她涉及一宗洗黑钱案。
在2024年涉及“港漂”学生诈骗案中,有八成受骗人在赴港第一年时已经被骗,甚至有受骗人在未开学时已经落入诈骗案。认为骗徒正式利用受骗人未熟悉香港环境,未能及时接触香港防骗资讯,因此成为目标群体。
为此,香港今年已提前做好准备,让“港漂”学生赴港后第一时间接受反诈骗信息。但也不排除学生个人资料经不法渠道泄露。
另外,各大学也在行动起来宣传防诈骗。比如,在今年年初,港大向学生发送了一封邮件提醒大家注意财产安全。邮件内容表明:近月港大有60多名学生被诈骗,损失金额超过6000万港元,绝大部分受骗的是内地生。
▍在港留学生如何保护自己?
正是因为留学生遭遇的诈骗案件猖獗,且大部分都是瞄准内地生,港校纷纷出招防骗。港大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防骗问卷,如果不填写,可能会无法进出图书馆。早在港大之前,香港理工大学就规定学生必须填写防骗问卷,不填写就不能获取学生证。
香港科技大学从2024年底开始,就将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提供的学习包增设至大一课程,并与警方紧密合作,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岭南大学也要求学生填写防骗问卷。香港警方除了与各院校合作,还积极与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香港警务处处长更是向内地来港就读学生发公开信,提醒大家提防诈骗,远离陷阱。
那么作为初到香港的留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首先,大家要有警惕心,在接触任何不熟悉的事情之前,先不要很快做决定,更不要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虽然套路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最为常见:
- 部分电骗电话会以+852开头;
- 自称速递公司职员、电讯公司职员,或各类公职人员,包括入境处职员、卫生署职员、内地公安及其他执法人员等;
- 会制作含有个人相片的假通缉令;
- 要求提供银行户口资料,如网上银行户口登入名称及密码等;
- 要求缴交担保金或调查费用,把钱存入或汇至指定的银行户口;
- 大部分骗案都讲普通话,对方不会英文和广东话。
诈骗分子对人性的拿捏令人发指,为了拉你下水,他们甚至能说出“香港警察不能相信”“不要连累你的家人”这种颠倒黑白的话。目前,电话诈骗手段之高超令人防不胜防。为避免被骗,大家要多提高警惕!牢牢记住:不要接听陌生来电,不要随意点链接,不要理会陌生邮件。如果真的遇到了可疑或者诈骗的情况,除了向警方求助,还可以拨打香港反诈骗中心ADCC的24小时防骗易热线18222。
另外,香港入境处也提及学生要小心“黑中介”。有个别“黑中介”利用保证成功为噱头,或故意为不符合签证资格的人士伪造学历,以获取在香港就读或者工作的签证。还有部分“黑中介”帮学生制作假材料,导致学生被开除和被抓的案例,因此务必要小心。
社会的险恶,也给家长和孩子上了一课,尤其是对于刚出社会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成长并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书本的知识上。如何与周围的同学相处,如何和社会相处,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一环。
尤其是对想送孩子出境读书的家长来说,在对孩子的社会教育方面,也应该重视起来。
如果你不清楚申请流程和申请专业的注意事项、细则,需要找到一个专业的留学机构帮助申请,大家可以扫文章下面二维码,添加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