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妈妈的话:美高生活的第一印象
“那为什么选择 Catalina,是因为我妈要叫我去,我一开始不想去了……然后发现那边海边很好,老师也很好,朋友和同学也都非常好……学校真的很漂亮,和官网长得一模一样。”
Coco 美高申请中录取多所学校,其中不乏Top30的寄宿中学,但最终选择了位于加州蒙特雷的一所小而美的女校 Santa Catalina School。初来乍到,她立刻被学校的海景、美丽的校园和友善的老师同学吸引。她感慨地说:“学校真的和官网一样漂亮。”
从高一的拘谨,到高四的自信独立,Coco 用“在美国长大的感觉”来形容这四年带来的变化。她提到最重要的成长,是心理上的成熟:“以前还需要妈妈帮忙,现在什么都能自己搞定。”
二、运动场上的高光与伤痛
“我膝盖的韧带断了,半月板也碎了……我做了手术,康复了九个月。那段时间我用拐杖,不能再拿着拐杖打篮球,就干了些别的事情,比如做公益、弹钢琴。”
Coco 热爱运动,曾是校越野、篮球和田径队的活跃成员。她从 JV(Junior Varsity)一步步打进 Varsity。田径教练一句“中国人适合掷铁饼”,让她发现自己在铅球与铁饼方面的天赋。
然而,高二一次篮球比赛中,她严重受伤:膝盖韧带断裂、半月板破碎,最终不得不手术,休养了九个月。这段“被迫停下”的时光,成了她投入公益项目、乐队、舞蹈和戏剧的契机,也成为她大学文书的灵感源泉。
三、从台前到幕后:热情不止于舞台
“我从第一年只弹钢琴,到第二年唱歌和吉他,腿断后只能坐着弹琴,第四年我弹钢琴、唱歌和弹贝斯……最后还拿了音乐奖。”
受伤后无法运动的 Coco,转而投身更多校园活动:
乐队:从钢琴手,到主唱、吉他、贝斯全能选手;
舞蹈课:四年坚持,最终参与编舞并登上晚会舞台;
音乐剧:在从未演戏的前提下入选,全情投入;
合唱团:原本只是“被逼去”,最终斩获“Highest Achievement”奖项;
Science Fair:研究海洋微塑料对螃蟹体内含量的影响,荣获第二名;
Marine Ecology Research Program:完成独立课题并在全校演讲中展示成果。
四、带着温度做公益:从舞台走向世界
“我们音乐剧中场卖饼干卖水,赚的钱都捐给我朋友家在哥伦比亚的医院,给兔唇小孩做免费手术……去年我们赚了几千美金,还给医院买了个冰箱。”
Coco 与朋友发起了一个公益社团,每逢学校音乐剧期间在剧场外卖饼干、矿泉水,将收益捐赠给其朋友在哥伦比亚的家庭医院,用于为当地儿童免费实施兔唇手术。
去年他们筹集了数千美金,甚至为医院捐赠了一台急需的冰箱。Coco坦言:“那段时间让我明白,影响力不仅来自舞台,更来自实际行动。”
五、在校园内发光:Prefect、学生会与导览员
“我是 Prefect,要看同学们学习情况,还参与纪律委员会……我们学生也有投票权来决定是否退学的处罚。”“我还做了 tour guide,每次有访校家庭,都会介绍学校……今年我还带了很多白人,我蛮震惊的。”
Coco 是名副其实的“校园明星”:
被选为 Prefect,负责晚间巡房与学弟妹支持;
担任学生纪律委员会代表,参与实际处分讨论;
成为学校 Tour Guide,带领大量访校家庭参观校园;
参与 Middle School Scholar 项目,协助组织大型活动并对接不懂英语的学生家长;
加入学生会,担任 freshman boarding representative;
主导多个科学与文化社团。
她的老师评价道:“当老师想起哪个学生可以担当任务,第一个想到的总是 Coco。”
六、文书三稿:如何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
Coco 的 Personal Statement 写了三稿:
第一稿讲述受伤与公益的连接,但被评价为“太典型”;
第二稿写“吃饭”和探索新文化,表达不够深刻;
最终稿回溯初中时被领唱拒绝的经历,引出在 Catalina 被尊重与肯定的反差,展现她“从被否定到主导舞台”的成长。
七、从“被全拒”到“惊喜录取”:她的大学申请季
EA/ED 全拒之后,Coco 曾以为“没大学可上”,但随着 RD 陆续放榜,她收获了大量录取与奖学金,包括:
Wake Forest(惊喜录取 + 奖学金)
NYU(太意外了!)
UC Davis(最终选择)
Occidental(获高额奖学金)
以及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法医专业 + 优厚奖学金)
八、选择 UC Davis 的理由:不仅是排名
“我在 COSMOS 上了四周的量子力学和纳米科技夏校,每天晚上打篮球,特别快乐……而且 UC Davis 空调不能调温,就不会因为温度和室友吵架,我觉得很好。”“咖喱虾真的很好吃,我们一桌十个人吃了三十多盘。”
她选择 UC Davis,不是因为排名最高,而是因为:
COSMOS 夏校经历极好;
校园饭好吃,尤其是“咖喱虾”;
有酿酒、舞台搭建等趣味课程;
空调不能调温,避免室友吵架(她认真地认为这是优点);
校园氛围多元、包容、友好;
学术氛围强,支持探索型课程;
有完善的 pre-health pathway。
不是排名、也不是刻板印象,而是实地参访、真实体验和味觉记忆,让她坚定了选择 UC Davis 的心意。这种“接地气”的决策方式,或许才是最成熟的判断力。
九、结语:活成学校的“贡献者”
“其实 Coco 从来不是‘莫名其妙获得奖’的人,她是一开始就全情投入的那类学生,是老师们最先想到的 leader。” by Janie
Coco 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只有名校光环才能定义一个人的申请成功。她选择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环境,最大程度地投入,并通过“脚踏实地”的方式收获了来自师生、社群与招生官的肯定。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别人觉得最厉害的。”—— Coco 的申请箴言
Coco 并非“刷分型”申请者,而是全情投入每一件事,把自己活成了一所学校的“贡献者”。她选择了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也用努力回应了这四年的每一份信任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