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争议许久的关于“香港本地生定义”
终于尘埃落定!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
针对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即高等教育)
学额及申请资格的重要修订
受政策影响最大的
就是人才引进计划的受养人子女
即受养子女必须在港居住满2年
才能申请政府资助专上课程的学额!
也就是说
像高才通等人才计划来港的
他们18岁以下的孩子
想要享受“本地生”待遇
读香港院校的本科等高等教育学位
必须在香港居住满两年
图源 | 香港政府
政策原文链接:https://sc.isd.gov.hk/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7/31/P2025073100288.htm?fontSize=2
01、港府最新本地生政策!
过去,只要未满18岁、持受养人签证(LS5)来港的学生,即可被视为“本地学生”,享受政府资助。然而,近期社会关注部分学生虽获本地学生身份,却并未实质居港,造成资源使用不公及浪费。
受养人签证:是指非香港居民作为香港居民的配偶、子女或父母,以香港居民为保证人申请来港定居的签证类型。
港府对本地生定义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1、香港政府将设立两种学费模式
一类为:可获得政府补贴的“资助学费”:
持有下列文件的人士,符合资格申请副学位,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
①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由入境处签发并显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权/居留权的其它文件,以及无条件限制逗留签证标签;
② 单程证;
③ 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有关文件时未满18岁,须在紧接所修读课程开课首天前的两年内居住于香港。
另一类为:“非资助学费”,需考生自费缴交:
① 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未满18岁,并且不符合两年居港规定的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
② 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持有人;
③ 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包括优才、香港投资移民或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
④ 非本地学生(例如:学生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年满18岁或以上的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
虽然第二类别的人群仍可申请报读政府资助副学位、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但须缴付不获资助的学费,相关学费水平须与非本地学生的学费水平一致。
获资助学费或不获资助学费,区别有多大呢?
以港大本科为例,本地生的学费约4.4港元每年,非本地生则高达19万港元每年,四年下来,相差还是很大的。
2、未居港满2年将失去学费补贴
从28Fall开始,如希望申请政府资助学额(如持有受养人签证LS5的学生),必须在课程开课前连续居港满两年。
两年的居港要求可通过以下两种实现:
在港就读本地全日制课程;——由香港学校出具
或提交入境处出入境记录,证明每年在港时间不少于275天(即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入境处出入境记录
备注:永居的同学不受影响。
不仅学士学位课程是这样,其他政府资助专上课程的学额,包括教资会资助大学的副学位、高年级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相关院校在审批有关申请时,也会采取类似以上的做法。
3、新政设立过渡期
2026Fall学生:不受新规影响,仍可按现行条件申请资助;
2027Fall学生:则需在港连续居住满一年(以2026年10月起算),才符合资助资格;
不符合居港年限的考生:将无法申请JUPAS系统中的资助学额(大约15000个名额),意味着他们将以“非资助生”或“国际生”身份被分类处理。
02、紧急应对策略:不同家庭如何规划?
港府透露,截止到25年6月,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接近50万宗申请,其中近33万宗已获批准,已有近22万人才及其家人抵港!尤其是“高才通计划”,有超过10.8万宗获批。
对于通过高才通或优才计划来港人士,其子女一般以受养人签证身份随行。新政策落地后,如希望孩子未来就读香港政府资助的大学并享受本地学费待遇,建议:
1、2026届申请者:无需恐慌
✅ 过渡期保护下,现有资格不受影响
2、2027届及以后:两条路选择
方案A:放弃受养人身份,按非本地生申请(学费高,但竞争较小);
方案B:立即赴港居住!2027届最迟需在2026年10月前抵港,满足“1年过渡期”要求。
▶ 尽早来港定居:孩子越早来港、开始实际居住并就学,越容易满足未来“连续居港两年”的资助资格要求。
▶ 提前规划升学时间表:明确目标入学年份,倒推两年安排孩子在港学习和生活。
▶ 保存好出入境记录或本地就学证明:为未来申请政府资助时提供有效凭证。
⚠️特别提醒:由于过渡期,2026年入学的学生无居住时间要求,2027/28学年仅有一年居港的要求,如子女正值高中阶段,现在开始规划仍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