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CA的家长群沸腾了!
针对近期热议的“DSE考试移民”现象,香港政府已经正式出手,明确了最新的“本地生”的资格认定标准!
香港政府公布了和本地生定义修改相关的新方案:通过优才/高才/专才/进修留学这些人才计划及受养人签证拿的香港身份,想借此薅香港DSE本地生羊毛的路走不通了!
2028年及以后必须在香港居住满2年(要么在香港读2年全日制高中,要么每年居港时间不少于270天)!
身份标准不变学费分层暴涨,21万香港人才家庭的教育算盘要需要变了!
香港重新定义本地生:增设居港年限要求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1日
🎯 政策目的:遏制“考试移民”,保障本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官方新闻稿:
7 月 31 日,香港特区政府修订政府资助大学课程学额及申请资格,设两类学费并调整准则。
香港政府称,有意见指出部分不在港学生以本地生身份申请资助学额,影响他人升学及公帑使用。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作出调整。该局认为,获签发受养人签证或进入许可的受养子女,必须居港满两年才符合资格申请政府资助大学课程学额。
至于持有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或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的人士,将不再符合资格申请政府资助大学等课程学额。
根据新规,相关学生将被划分为两个学费类别:
Part.1
第I类别的学生,可以获得特区政府的学费资助,其学费水平比较低。这些学生包括:
1.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由入境处签发并显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权/居留权的其他文件,以及无条件限制逗留签证标签;
2.单程证;
3.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香港入境处签发有关文件时未满18岁,且需要在所修读课程开课首日前的两年内居住于香港)。
Part.2
第II类别的学生,则不会获得政府资助,因此所需缴纳的学费较高。这类学生包括:
1.首次获香港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未满18岁,并且不符合两年居港规定的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
2.全职工作签证/工作许可证持有人;
3.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包括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或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
4.非本地学生(例如:学生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下的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时年满18岁或以上的受养人签证/进入许可持有人)。
香港特区政府将针对这些修订设立过渡安排。也就是在2027/2028学年(申请周期于2026年10月开始)的居港规定设为一年,2028/2029学年起才实行两年的居港规定。
🧭时间表说明:
DSE应届年份 | 是否受影响 | 满足条件才可作为本地生 |
2026年 | ❌ 不受影响 | 无门槛,继续算作本地生 |
2027年 | ⚠️ 有条件 | 居港满9个月 且 不离港超3个月或读满1年全日制 |
2028年起 | ⚠️ 更严格 | 居港满2年 且 不离港超3个月或读满2年全日制 |
政策背后的意义
新政策是为了保障香港教育公平,让真正在港生活的学生获得更合理的升学机会。既可筛除短期投机者,又能将教育资源向真正扎根香港的人才家庭倾斜,实现“人才留港”的政策初衷。
确保公帑用在实处,避免资源浪费,精准支持本地教育发展。
过渡期的设置,可最大程度平衡不同诉求,体现政策的人性化考量。
香港“本地生”学费分层新规的出炉,对于新港人家庭和目标港校升学的家庭来说,长远规划和及时调整升学策略尤为重要。
不同诉求的家庭怎么选路径?
面对新政策,很多同学和家长会有些担忧和迷茫,香港“本地生”门槛收紧,未来香港升学这条路该怎么走?还好走吗?
CA友情提示,香港此举是为了维持公平性,并非不要人才和学生,如果我们顺着政策的规则合理规划,入读港八大是完全没问题的!
不同诉求的家庭怎么选路径?按照家长类型,我们给出3大规划方案:
家长类型 | 建议课程体系 | 升学路径 | 学费收费模式 |
想读港大 + 不在意学费 | A-Level / IB | Non-JUPAS(国际通道) | 非资助,约14万港币 |
想读港大 + 想拿资助学额 | DSE + 提前迁港入学 | JUPAS(资助通道) | 资助,约4–5万港币 |
无法拿港身份/走资助位 | A-Level + 联申英澳 | 英澳大学,未来返港就业 | 也能获工作签→永居 |
方案一:重视录取机会 > 不太在意学费
如果不确定能不能满足未来的本地生定义,不如选国际体系。A-Level成绩出得早、灵活度高,还能同时申请英/港/澳多国,录取机会反而更大。
此类家庭更关注子女能否成功入读港八大,对学费高低接受度较高,尤其适合子女为受养人签证来港、学术能力一般或 DSE 备考压力大的情况。
建议选择 A-Level/IB/AP 等国际课程体系,通过非 JUPAS 路径申请香港高校。
该路径优势在于:
避开 DSE 政策对本地生资格的不确定性,无需纠结身份边缘问题;
国际课程成绩组合灵活,实考成绩可提前出具,能增强申请竞争力;
可同步申请英、港、澳等多国院校,扩大录取机会。
规划上需提前一年准备,可入读 Pre-A 班或 Year 11 预科课程,再进行 2 年全日制 A-Level 学习,借助配套的教学与申请一站式服务,提升升学成功率。
机构拥有香港校区与A-level考试中心资格,配套教学与申请一站式完成,大家可以放心选择我们!
如需A-level辅导,扫码添加老师微信:ukbaike即可咨询
方案二:希望以“本地生”身份申请 + 拿资助学额(学费便宜)
想拿学费资助的家庭,一定要提前两年完成迁居+安排孩子在香港全日制入学。否则就算孩子考了DSE,也只能以非本地身份交全额学费。
如果对学费敏感,目标是享受每年 3 万左右的资助学额(而非非本地生 14 万以上的学费),且子女年纪较小、计划长期留港发展。核心是满足 “居港时长 + 全日制读书年限” 的本地生资格要求。
具体规划为:2027 年考生需在 2026 年暑假前迁居香港并安排子女读书;2028 年考生则需在 2026 年暑假前启动在港居住与全日制学习,确保符合居港规定。建议选择香港主流国际学校、直资中学等,保证 “全日制” 身份被政府认可。
家长需提前规划家庭搬迁或子女寄宿安排,避免因时间不足或就读学校不被认可,导致无法以本地生身份享受学费资助。
方案三:无法在港拿身份的受养人家庭
对于暂时无法在港获取符合要求身份的受养人家庭,可考虑直接申请英国、澳洲等国的大学。
这些地区教育体系稳定,学术要求灵活,申请压力较小,且毕业后可通过香港的“优才计划”“IANG” 等人才签证返港工作,升学质量与香港相当,长期职业发展不受明显影响。
错误预期提醒:很多家长会误以为“有受养人签证=本地生”
许多家长存在 “有受养人签证就等于本地生” 的误解,实际上,受养人签证不等于永久居民身份,也不自动获得本地生资格。
在香港,持有受养人签证并不等同于本地学生。受养人签证是允许特定人士(如配偶、子女)跟随在香港居住或工作的亲属来港居住的签证,而本地学生是指在香港本地院校就读,并符合相关居港年限等要求的学生。
若无法满足政策要求的 “居港时长 + 读书年限”,即使参加 DSE,也只能按非本地生缴纳全额学费,这类误区在中产或刚持人才签来港的家长中较常见。
香港本地生定义有新变化,家长若想孩子顺利升读香港本科,需尽早应对调整。机构在香港和深圳设有大湾区办公室,老师熟悉当地政策与学校情况,能帮您判断孩子是否符合 “本地生” 或 “非本地生” 资格,助力规划升学路。
若您打算让孩子以本地生身份升学,机构可提供专业规划指导,包括居港时长、就读证明等关键要点把控。
同时,我们能协助寻找靠谱的香港当地学校,不管是国际学校、直资中学还是其他类型院校,都能精准匹配需求,让您在政策变动中稳握升学主动权,为孩子铺就顺畅升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