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策收紧、学签审批趋严、毕业后就业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国际商科学生,正在悄悄转向亚洲。
近日,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发布的一项覆盖全球 27 个国家商学院的调研显示:国际学生对于目的地国家政策变化的反应越来越快,传统热门留学国的吸引力正在被削弱。
一、传统四大国吸引力下滑
这份报告指出,67% 的受访商学院表示,近一年内本国对国际学生的法律或政策发生了变化。而在受影响的高校中,平均预期明年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将减少 16%,整体预计 2025/26 学年将下降 10%。
尤其是在美洲地区,84% 的商学院报告称受到政策或法律变化的冲击;相比之下,亚太地区受影响比例仅为 40%,欧洲、中东和非洲为 33%。
最常见的政策障碍包括签证政策收紧或变更频繁,毕业后工作机会不明确,此外还有地缘政治和社会氛围带来的不确定性 。
报告指出,学生对这些变化的反应极为迅速和现实——政策友好的国家国际招生增长,政策紧缩的地区则招生持续下滑。
二、亚洲教育新势力
AACSB 主席 Lily Bi 在报告中表示,亚洲不再只是国际学生的生源地,而正快速崛起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留学目的地。
诸如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正在通过以下这些措施,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简化留学生签证政策
-增设英文授课项目
-提供面向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支持
-打造本地与全球联动的产业实习和就业生态
加之生活成本相对低、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亚洲逐渐成为商科留学生心目中的性价比之选。
三、全球教育版图进入多极时代
面对亚太市场的迅猛崛起,传统英语国家的商学院也在紧急应对:
- 56% 的受访商学院表示,将更多重心转向本国生源市场;- 同时加快与海外高校的合作;- 加大对跨国教育项目(TNE)的投入;- 探索可持续、规模化的新型国际生招生模式
在欧洲,德国被认为是国际学生支持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之一。政府不仅投入 1.2 亿欧元支持留学生向本地技术人才转型,还扩大了在读留学生的工作时长配额,并提出“国际人才校园计划”。
Lily Bi 表示,这反映了部分国家真正理解国际学生带来的经济、社会与教育价值,而不仅仅是学费收益。
2025 年之后,全球高等教育正迈入一个多极化的时代。
对学生而言,选择不再是“冲哈佛”或“留英美”,而是要结合签证政策的稳定性、留学成本、未来就业路径等,理性判断与规划。
对高校而言,国际学生流动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教育生态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谁能提供更透明、稳定、有前景的路径,谁就能吸引下一代全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