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为王的时代来了?特朗普强推大学招生信息公开 种族不再是录取筹码

美国大学的录取天平,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倾斜。

8月7日,特朗普政府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所有接受联邦资助的大学公开详细招生数据,包括申请者的种族、GPA和标准化考试成绩。

这一命令的核心目的,是确保高校不再通过隐性方式将种族作为录取因素,而是回归以学术能力为核心的录取原则。

换句话说,未来的美国大学招生,将更看重谁的成绩更高、谁的实力更强,而不是你来自什么背景。对于在学术成绩上长期表现突出的中国学生和家庭,这无疑是一则重大利好消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解析特朗普政府这一政策变动的背后逻辑,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和布朗大学在此协议中的具体内容,探讨这一变革对中国家庭在美国大学申请中的深远影响。

不止是罚款!哥大、布朗交出的“投名状”是什么?

在哥大和布朗和白宫达成和解后,许多人将目光聚焦于哥大和布朗支付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和解金,但对中国申请家庭而言,这份和解协议中真正具有“含金量”的,是那几条足以改变未来录取游戏规则的条款。

根据协议,哥伦比亚大学和布朗大学将公开所有申请者的录取数据,包括“被录取和被拒绝申请者的种族、平均绩点和标化考试成绩”。

这意味着,大学招生的“黑箱操作”将被彻底打开。任何针对特定群体的“隐形优待”都将暴露在阳光下,不再能掩藏在数据背后。

这对那些拥有优异GPA和标化考试成绩的亚裔或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的努力和成绩将得到更公正的评估。

此外,协议中的核心承诺写道:“必须维持‘基于才能的招生政策(merit-based admission policies)’”,“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非法优待申请人”,“任何种族招生的替代方案都将不被容忍”。

若高校未能及时、准确提交相关信息,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可依据《高等教育法》第 IV 章采取措施,包括取消其联邦助学金资格。

特朗普政府正在通过这一条款彻底杜绝大学在招生过程中通过“软性”标准(如生活背景、文化经历等)作为种族偏向的“后门”或“代理”。未来的招生将彻底以学术能力为标准,种族因素将不再扮演决定性角色。

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也在声明中指出:“有志于入学的学生将仅凭其自身才能评判,而非种族或性别。”

这不仅是美国政府对招生政策的声明,更是对每一个有志学生的期许:在未来,唯有个人能力才是评判的标准。

中国学生的学术优势将重获重视

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天平,正在向学术硬实力倾斜。对于长期在GPA、标化考试中占据优势的中国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已经打开。

数据显示,亚裔学生在标化考试中的优势十分明显。根据大学理事会的数据,2024年,有27%的亚裔高中毕业生SAT成绩在1400-1600分之间,而非裔学生中这一比例仅为1%。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差距,而是亚裔学生在学术能力上的压倒性优势。

当大学被迫回归“可衡量”的录取标准,如GPA和标化成绩,谁会在这个赛道上脱颖而出?

答案显而易见。

2024年秋季,哥伦比亚大学亚裔新生比例已从30%跃升至39%,而非裔学生比例从20%跌至12%。

这还仅仅是去年最高法院禁止“平权法案”后出现的初步变化,如果招生逻辑全面转向“唯能力论”,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新规之下,如何抓住机遇?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会想:既然规则变得更“公平”了,那是不是只要分数够高,就能稳进藤校?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

现实没那么简单。成绩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较量是——在一群高分选手中,谁的成绩更亮眼、谁的背景更有含金量。

在新规则下:

每一门课的GPA都至关重要

选课策略必须有连贯性和前瞻性

高含金量的学术项目、科研与竞赛,将成为关键加分项

文书故事必须能精准传达个人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如何抓住这一黄金窗口?

不管怎么说,美本招生如果重回唯成绩论的年代,那对于中国家庭而言,是难得的机遇期。

机构的GPA管理与选课策略体系,将致力于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战略性、可持续的学术路径;我们的学术研习与国际竞赛项目,可以为学生打造高含金量的亮点,让他们在高分者云集的藤校申请中脱颖而出。

在“种族牌”失效的时代,个人实力将被放大,准备越充分,受益越明显。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城市大学全奖博士招生(Prof. Biao CAI)

下一篇

EPQ北京营今晚截止报名!5天极速开启UCAS加分项目 速抢最后席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