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美国大学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冷开学季”。
据全球最大国际教育组织NAFSA(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国际学生人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下滑。
这不仅关乎高校招生,更可能对美国经济与全球科研竞争力构成重大冲击。
国际新生骤减,经济损失或达70亿美元
NAFSA联合美国国务院与SEVIS的最新数据分析指出:2025年秋季,新入学的国际学生人数预计将下降30%–40%,整体国际学生注册人数将下滑约15%。
来源:nafsa
这意味着,美国大学将流失数万名国际学生,并带来多重连锁反应,直接经济损失约70亿美元。
来源:nafsa
超过60,000个就业岗位将受到波及,涵盖高校内部职位、本地租房、交通、零售与医疗等多个关联行业。
教育资源依赖国际生支持的州和学校首当其冲。例如,密苏里州预计将减少超过5,100名学生,造成1,700万美元经济损失与上百个岗位流失。
来源:bizjournals
留学生为什么不来了
美国作为传统留学大国的地位,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本轮国际生锐减的背后,原因复杂而现实。
签证系统不畅,审批堪比“抽奖”
自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美国的F-1学生签证流程愈发繁琐。来自中国、印度、日本等多个主要生源国的申请人普遍反馈:“预约难、等待久、拒签率高”。
2025年5月和6月本应是留学签证的高峰期,F-1签证签发量却同比下降超过80%,多地美领馆甚至一度停摆。
再加上对社交媒体内容的审查政策,申请人被迫“删帖、清号”,否则可能因一条微博或推文而被拒。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政策朝令夕改,留学环境不稳定
重返政坛后,移民限制再度升级。已有19个国家被列入入境限制名单,更有传言称还将扩大至36国。
来源:Reuters
与此同时,多所美国高校被卷入“意识形态调查”风波,奖学金项目被叫停、国际招生被严格审查,国际学生的处境变得极不确定。
哥大已与政府达成和解协议,承诺将“减少对国际学生的财政依赖”,并对国际招生政策进行“全面审查”,以换取恢复约 4亿美元的联邦科研资金支持。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首次有高校在联邦压力下就国际招生作出让步。
来源:Chronicle
与此同时,哈佛大学也被美国国务院列为“合规性审查”对象,其是否继续拥有访问学者和学生签证项目(EVP)的资格仍在被审查之中。
来源:state.gov
在白宫高级幕僚的主导下,类似措施或将在其他大学陆续推行,可能会不同程度影响国际学生的入学与留美工作。
来源:Forbes
成本高昂,回报难测
美国大学的学费一直居高不下,学费标价上涨4%或更高已经是常态。本科、研究生全线涨价,无一幸免。
来源:Forbes
包括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等精英学校,在2025-26学年的本科读书成本均已超过9万美元的门槛。
而对于国际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支付全额学费,鲜有资格申请政府奖学金。
在OPT政策摇摆、H-1B抽签竞争白热化,绿卡遥遥无期的背景下,读书-工作-移民的路径并不明朗,如今的美国留学已不再是“性价比”的选择。
来源:forbes
留学生流失,对美国高校意味着什么
财务缺口持续扩大
国际学生长期以来都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关键支柱,不仅贡献财务收入,更支撑科研产能,并代表美国在全球传播软实力。如今,这三大支柱正在同时遭受冲击。
国际学生支付的全额学费长期被视为美国高校的“现金来源”。这些收入不仅支撑了学校日常运营,也间接资助了许多本地生兴趣不足却成本高昂的人文学科、冷门语言和艺术类课程。
数据显示,国际学生数量骤降对于中西部与南部地区州立大学尤为致命。这些高校财政本就紧张,对国际生收入高度依赖。
来源:brookings.edu
学术竞争力下滑
国际学生尤其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研究型硕博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NAFSA指出,国际学生数量骤减,意味着高校科研团队的基础力量严重削弱,这将直接导致美国高校在全球科研创新竞争中“后劲不足”,长期影响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引擎动力。
来源:nafsa
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削弱
教育交流一直是美国输出价值观、增强全球影响力的核心途径之一。
过去几十年,国际学生是美国教育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全球精英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如今,这条通往“美国梦”的桥梁正变得摇摇欲坠。
“美国优先”的政策正动摇着这些年轻国际人才对美国的信任与向往,越来越多留学生转向英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替代目的地。
来源:brookings.edu
“美国不再是唯一留学首选”的观念正悄然兴起。
不仅是个人和家庭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些国家甚至开始主动转变公派留学政策。例如,马来西亚政府已明确将原计划送往美国的部分公派学生重新安排至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相对“更加稳定”的国家,原因正是美国当前不稳定的政策环境。
来源:The Pie News
当前,美国正面临“双重失守”:一方面在签证与移民政策上失去便利,另一方面在教育品牌与价值认同上失去全球信任。
这不仅仅是美国大学的招生难题,更是美国国家战略软实力的系统性流失。
目前,美国高校与相关教育组织已经开始积极呼吁政府采取措施,缓解国际学生入学与签证所面临的困难。
毫无疑问,国际生在美国高校的财政支撑、学术产出与国家竞争力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无论是美国高校还是机构组织,预计都将努力采取措施,保护国际学生权益,提升赴美留学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预见,2026年秋季可能将迎来“抄底”美国名校的黄金时机。不过,在当前政策频繁变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赴美留学还是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每个人都需要审慎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总之,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建议大家始终保持理性思考,综合自身情况和长远目标,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升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