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 A-Level 预估能拿 3A*~4A*,成绩很好,也在准备笔试。为什么还要去卷竞赛?不参加会被直接刷掉吗?”这是我们日常收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准备申请牛津、剑桥理工科专业的家长和学生,几乎都对“竞赛是不是硬性要求”感到焦虑。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聊聊——在牛剑申请中,没有竞赛,是不是一定会吃亏?
牛剑理工科申请:竞赛不是门槛,但会成为优势
Answer01
牛剑理工科本科申请,竞赛奖项不是必须的。是否具有顶尖学术能力,仍然是核心——竞赛只是加分项,不是门槛。
你如果有:
* A-Level 成绩预估 4A* 或 IB 44+;
* 扎实的笔试准备(如 PAT/MAT/ENGAA);
* 科研/阅读/学术活动有深度;
* 面试中思维逻辑清晰,能表达出对学科的热情与理解;
哪怕没有竞赛成绩,依然有很大的机会拿到 offer。
直白一点说——牛剑并不喜欢“堆履历”的人,他们喜欢“思维上够好的人”。牛剑真正看重的,是这些能力
Important Points02
你只要能在:
✅ 个人陈述中展示出对专业的热情、深入探索的主动性;
✅ 推荐信中让老师表达你“学术潜力极高”的评价;
✅ 笔试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深度和清晰度;
✅ 面试中展现出你真正理解学科、思维灵活有深度;这些都可以让你在没有竞赛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拿到 offer。
那为什么大家都在“提前卷竞赛”?
问题来了:既然牛剑不硬性要求竞赛,为什么越来越多同学从高一就开始准备 UKMT、BPhO、STEP、BMO 等竞赛?原因很简单——“优秀”早就不稀缺了。
你看看现在申请牛剑的学生:
- 预估3A*~4A* 的比比皆是;
- IB 学生里43~45 分也不罕见;
- 录取笔试高分同样“扎堆”,真正能进面试的,基本都发挥得很优秀。
也就是说,大家都已经站在“优秀”的起跑线了。在大家成绩都很好、笔试都不错的背景下,招生官只能看那些非标准指标
✅ 谁真正深入钻研过一个学术问题?
✅ 谁有课外做过与专业相关的深度阅读或探索?
✅ 谁参加过竞赛,展现出了解决超纲难题的能力?
✅ 谁主动做过一个小小的科研、写过一篇技术论文?
这些就成了牛剑招生官心中判断“谁是真正热爱学科、谁有大学研究潜质”的关键。
所以虽然竞赛不是必须,但它已经成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这个学生,不只是会考试,而是真的在追求学术深度。”
牛剑不会因为你没有竞赛就直接拒你,但在高度竞争的背景下:
❌ 没有竞赛 + 没有科研 + 没有深入阅读 才是真正的劣势。
What we can support?03
A-Level/IB 成绩和牛剑笔试 = 入场券面试 = 舞台表演竞赛/科研/项目经历 = 背景灯光能不能站在台上,是你够不够优秀;能不能成为聚光灯下最亮的那个,就看你有没有那些“发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