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点在所学专业就业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的是,市场反馈的速度可能比我们预想的快很多。要不了三十年,可能十年、五年,冷热门专业就要大换血了。近两年比较典型的,就是计算机专业了,5 年前挤破头进的计算机专业,如今成了学生口中的 “新天坑”。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显示,计算机工程毕业生失业率 7.5%,计算机科学也有 6.1%,比艺术史专业(3%)还高一倍多!更让人震惊的是,失业率最高的十大专业里,计算机相关专业占了三席。曾经的 “香饽饽” 怎么突然成了 “就业天坑”?
对各专业大学毕业生数据统计
而曾经被吐槽 “毕业即失业” 的生化环材,却悄悄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今天,老师就来聊聊,为什么风头正盛的计算机专业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天坑”,还能申请吗?传统天坑专业又为什么开始崛起?
01、计算机怎么成了 “新天坑”?
先说说曾经的 “香饽饽” 计算机专业。前几年,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觉得 “学计算机准没错”,挤破头也要进这个专业,觉得毕业就能进大厂、拿高薪。可现在不一样了,计算机专业渐渐成了学生口中的 “新天坑”。
过去十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翻了一倍还多。内地的竞争更夸张,今年各大厂校招虽然喊着 “新增上万岗位”,但仔细看会发现,AI 相关岗位占比超五成,且门槛越来越高。普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如果没有 AI、算法等相关经验,想进大厂难如登天。
其次是薪资性价比越来越低。虽然数据显示,香港 AI 硕士里,头部 10% 能拿到 52.8 万港币的年薪,但这只是少数人的情况。
内地普通计算机毕业生,起薪涨幅其实很有限,一线城市程序员平均月薪在 8000-12000 元,可每天要面对 996 的加班模式,还得担心 35 岁的职业焦虑。
反观同样新能源行业,起薪已经涨到 8000-15000 元,工作强度反而比互联网行业低一些。
最“坑”的,可能是企业已经不招基础岗位了。现在 AI 编程工具越来越成熟Claude 3.5、GPT-4o 在编程竞赛里,还能赢过人类顶尖选手;微软的 “SW E 智能体”,已经达到了普通程序员的水平。
那些只懂敲代码、不懂业务的学生,很容易陷入尴尬,他们能做的基础岗位,正被外包和 AI 工具慢慢替代。云计算公司 Salesforce,就宣布 2025 年起不再招软件工程师,要么把工作外包出去,要么用自动化工具替代。
02、传统“天坑”专业需求暴涨!
和计算机专业遇冷不同的是,曾经被大家吐槽毕业即失业的 “生化环材” 这些传统 “天坑” 专业,现在,这些专业悄悄迎来了自己的就业春天。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的推动,让这些曾经的冷门领域,变成了如今的刚需赛道。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就业蓝皮书数据,2024届理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6115元,处于所有学科门类第三的位置。具体到专业,应用化学月收入较高,为6217元;数学与应用数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均较高,且均为87%,高于本科平均数据较多。
以前大家觉得 “生化环材” 是 “天坑”,主要是因为那时候产业结构还没转型,相关的岗位少,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自然就成了就业市场的 “香饽饽”。
数据显示,我国“十四五”期间,双碳领域人才需求近百万人,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缺口高达90万。
薪资也很诱人,碳排放管理员初级岗位年薪能有 10-25 万,资深的碳资产开发师,年薪甚至能破百万,比以前传统环保岗位的薪资直接翻了一倍。以前想找都找不到这么对口的岗位。
03、计算机专业还能选吗?
看到这么多负面消息,很多同学和家长会问:“现在还能申计算机相关专业吗吗?” 其实不是说计算机专业就完全不能选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仍然在。
虽然AI 工具可能替代 30% 的基础编程工作,但会创造更多高价值岗位。AI 训练师、模型优化工程师等新兴职业需求激增,2025 年相关岗位缺口超100万
只是企业的需求变了 ——要么缺高端技术人才,要么缺能把计算机和业务、行业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人才。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其实没有永远的 “天坑专业”,只有跟不上趋势的人。留学选专业,不能只看短期热度,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发展来系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