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施政报告》即将于9月17日发布!
其中备受关注的"非本地生招生限额"政策有望迎来重大调整。据立法会消息人士透露,港府正考虑将八大高校非本地生招生限额从现行的40%进一步提升至50%。
有议员倡议:非本地生名额上调至50%!
早在2024/25学年开始,港府就已经把资助大学的非本地生录取上限从20%提高到40%。
总结上学年,港八大共取录超过1.7万名非本地本科生(包括不同年级),相当于本地生约23%,以香港大学占比最高,有30%,其次是香港理工大学的28%及香港科技大学的25%。
港大校长张翔早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今年9月港大取录的非本地生比例已接近40%限额,建议可以进一步增加,但须守住收生质素并有足够软硬件配套配合。
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早前亦透露,与八大校长见面时部分院校反映四成非本地生限额已用完,认为香港吸纳国际人才学生的容量需要再提升,而教育局会按需要再做调整。
*立法会议员、岭南大学校长特别顾问刘智鹏
立法会议员、岭南大学校长特别顾问刘智鹏在接受访问时就直言,自己已向特首建议“把非本地生限额上调到50%,并且考虑按年增加,甚至未来提高到70%或80%也不是不可能”。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非本地生占本地学额的比例其实只有23.2%,远未达到40%的上限。理论上各大学还有不少“余额”可以使用。
那为什么目前有些大学连40%的名额都没用满?是申请人数不够吗?
刘智鹏点出一个现实:“有些大学是为了推高收生成绩”,所以宁愿不录那么多非本地生。换句话说,不是没有申请者,而是学校在选择上“有保留”。
周文港:建议设“留学香港专门办公室”
同样支持提高限额的,还有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周文港。
他认为八大校在硬件上,比如教室、宿舍、教师资源,其实是有能力接纳更多非本地生的。
*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周文港
他还提出一个挺具体的建议:由教育局牵头,和八大合作成立一个“留学香港专门办公室”,主动去海外招生,吸引更多元背景的学生来港。
教育局回应:密切关注限额调整需要!
教育局方面的回应显得比较谨慎。
他们表示会“密切留意进一步调整非本地生限额的需要”,但也强调:就算之后真的宣布提高比例,也“绝对不会影响本地生入读大学的机会”。
教资会每年提供的1.5万个学士学位课程学额,是不会改变的。
另外局方也提到,正在规划中的“北都大学教育城”会探讨设置共享设施,比如学生宿舍,以支持长远发展。
宿舍不足一直是香港高校扩大非本地收生的瓶颈,但政府表示,目前正通过“宿舍发展基金”推15个新宿舍项目,全部落成后可多提供14300个宿位。
而刚刚推出的“城中学舍计划”也在观察阶段,政府会向有兴趣的发展商提供支持。
政策要不要放宽、能放宽多少,说到底不只是一个数字游戏,还关系到宿舍有没有、课室够不够、老师能不能跟上。
而在“扩大国际生比例”和“保障本地生权益”之间,香港正在试着找一个平衡。
今天的内容分享到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