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牛津、剑桥的同学,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纠结:那么多学院,到底选哪个?对于牛剑的本科申请来说,选对学院往往能少走很多弯路。今天,老师就从录取数据出发,跟大家聊聊哪些牛剑学院对中国学生更友好。
牛津大学
要说明的是,牛津用的是 2025 申请季中国内地学生数据(只算把学院列为首选的情况)
在整体申请中,牛津大学申请人数超过1000的共有5个学院,其中Worcester College以近1451的申请数排名第一。
在中国学生的申请中,最受欢迎的却是St Anne's College、St Catherine's College和St Hugh's College,申请数都超过了 100 人,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都在10个以上,算得上相对友好。
- St Anne's College:收到 138 份申请,发了 14 封 Offer,Offer 率约 10.1%
- St Catherine's College:130 份申请,14 封 Offer,Offer 率约 10.8%
- St Hugh's College:114 份申请,10 封 Offer,Offer 率约 8.8%
- Lady Margaret Hall:105 份申请,11 封 Offer,Offer 率约 10.5%
- St Edmund Hall:104 份申请,11 封 Offer,Offer 率约 10.6%
- St Peter's College:100 份申请,8 封 Offer,Offer 率约 8.0%
如果想找 Offer 率更高、相对友好的学院,这几所值得重点关注,Offer 率都超15%:
- Oriel College:55 人申请,发了 13 封 Offer,Offer 率 23.6%
- Balliol College:34 人申请,8 封 Offer,Offer 率 23.5%
- Corpus Christi College:56 人申请,10 封 Offer,Offer 率 17.9%
- Magdalen College:35 人申请,6 封 Offer,Offer 率 17.1%
- Jesus College:47 人申请,8 封 Offer,Offer 率 17.0%
像 Keble College(14.5%)、St John's College(14.3%)这些,Offer 率也在 14% 以上,竞争力相对没那么极端。
机构案例
2025 Fall
申请背景:
- AP:6 门 5 分(物理 C 电学、计算机科学 A、微积分 BC、宏观经济学、物理 C 力学)+1 门 4 分(微观经济学);托福 108 分;SAT
- 竞赛:SPC、BPhO、AMC12;附加笔试:PAT、ESAT
关键困境与紧急破局:
①致命难题:错过 AP 物理 1 报名
牛津物理本科明确要求物理类课程成绩,F 同学初期错过校内 AP 物理 1 报名,直接影响申请资格。
签约前,顾问与规划老师协助其报名国外考场,补足物理课程成绩证明,解决核心申请门槛问题。
②两难选择:英美双申精力分散
F 同学倾向英国,又想尝试美国,但英美申请逻辑差异大(美国需文书、活动列表、早申等,英国重学术笔试 / 竞赛),精力难以兼顾。
策略确定优先按英国升学逻辑准备(攻克 PAT、竞赛等学术材料);申请季前根据最终背景,快速匹配美国院校,既聚焦梦校又保留多选项。
③申请全流程精准提效
- 针对性补 “盲区”:F 同学校内课业无压力,但高阶竞赛能力不足。规划老师分析AP 与 A-Level 物理知识点差异,仅安排少量针对性课程补足 “盲区”,节省时间优先准备笔试。
- 笔试提前启动:常规学生多在 2024 年暑假启动 PAT/ESAT 备考,F 同学经摸底测试确认基础扎实后,从 3 月提前启动;利用 AP 备考的碎片时间,每天刷几道笔试题,循序渐进积累,正式备考阶段比其他学生更从容。
- 成绩决策:F 同学担心 AP 微观经济 4 分拖后腿,考虑隐藏。规划老师分析后建议保留
- 学院选择:F 同学对牛津学院无偏好,规划老师从录取概率出发筛选:排除仅招 1-2 名物理学生的微型学院(如 St Benet’s);选择St Edmund Hall 学院(中大型学院,对中国学生友好,物理专业提供 6 个名额),提升录取几率。
录取院校与专业:
牛津大学物理学
剑桥大学
剑桥因为暂未公布 2025 数据,用的是 24 申请季的参考数据。
24 申请季,一共有 2306 位中国学生申请剑桥,最终拿到 341 封 Offer,整体 Offer 率约 14.8%。
先看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学院,Homerton College 以 224 份申请稳居第一,其次是 Fitzwilliam(159 份)和 Robinson(151 份)。但人气高不代表好申,比如 Homerton 虽然申请多,Offer 率却只有 9.82%,竞争挺激烈。
真正 “友好” 的是这些 Offer 率超 20% 的学院:
- Peterhouse College:52 人申请,12 封 Offer,Offer 率 23.08%
- Emmanuel College:49 人申请,11 封 Offer,Offer 率 22.45%
- Trinity Hall:69 人申请,14 封 Offer,Offer 率 20.29%
另外,Magdalene(18.35%)、St John's(18.75%)、Corpus Christi(19.72%)的 Offer 率也都接近 20%,性价比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Queens' College 不仅发 Offer 少,Offer 率还只有 6.45%,Girton(8.09%)、Clare(8.75%)的 Offer 率也低于 10%,申请时要多权衡。
还有个小提醒:剑桥的 Hughes Hall、St Edmund's、Wolfson 这三所学院,只招收 21 岁以上的 “成熟学生”,虽然它们的 Offer 率看着很高(比如 St Edmund's 63.64%、Wolfson 60%),但一般高中生不太适合。
机构案例
2025 Fall
申请背景:
- IGCSE:初始 4A*1A1B,冲刺后 5A*;
- A-Level:3A*1A(数学实考 A,物理 / 高数 / 化学 / 经济预估 4A*);雅思 7.5
- 软背景:BPHO R1金奖、AMC12、欧几里得数学竞赛、物理碗;IC 夏校、EPQ;附加笔试:ESAT
从 IG 到剑桥的分阶段突破:
①起步阶段(IG 衔接 A-Level):抓紧急考,奠定基础
H 同学签约时处于IG 衔接 A-Level 关键期,面临 IGCSE 和 P1S1 大考压力,且明确目标 “工科、冲剑桥 / IC”,规划核心为 “先提分,再搭专业框架”:
- 紧急提分:距大考不足 2 个月,制定 “每日 2 小时针对性复习计划”—— 物理电磁学用 “公式表 + 真题错题复盘” 强化,数学统计每天练 3 道典型题,最终 IG 大考斩获5A*,为 A-Level 铺路;
- 专业铺垫:推荐《赛车工程基础》《航天概论》,从兴趣切入理解工程;A-Level 选课锁定 “数学 + 高数 + 物理 + 化学 + 经济”,既覆盖工科硬核科目,又以经济补充跨学科思维,适配 G5 录取偏好。
②进阶阶段(10 升 11 年级暑假):“先修 + 竞赛 + 夏校” 三位一体
暑假是背景提升黄金期,规划团队针对 “工程申请需实践 + 学术双背书”,设计组合计划:
- 学术先修:提前学完 A-Level 物理 AS 内容(工科核心学科),减少后续课业压力;
- 竞赛突破:聚焦 BPHO(与工程强相关),每周 3 次专项补习(流体力学、热力学等超纲知识),用 “知识点拆解 + 真题演练” 消化难点;
- 夏校赋能:申请 IC 夏校,提前适应 G5 学习节奏,完成 “小型机械装置设计” 项目,将对工程的 “兴趣” 转化为 “实践认知”,补充背景竞争力。
最终,H 同学不仅夯实物理与 BPHO 基础,还通过夏校积累了申请关键素材。
③冲刺阶段(23 年末 - 24 年):分优先级攻坚
23 年末:竞赛集中期,抓核心放补充
BPHO 与工程申请直接相关,优先集中火力,AMC12 作为补充,利用碎片时间练高频考点;
成果:获BPHO R1 金奖(申请重磅筹码),AMC12 考 107 分晋级 AIME,同期雅思提至 7.5(单项 7.0),达标 G5 语言要求。
24 年 2-5 月:平衡竞赛与标化
双重任务:备战物理碗与 AS 大考;最终物理碗顺利完成,AS 成绩稳扎。
24 年 8 月后:攻克剑桥专属难点
ESAT 突破:H 同学知识点掌握但做题慢,教其 “抓题干关键数据,跳过无关信息”,最终 ESAT 获 8.7/8.3/8.3。
文书打磨:两次头脑风暴确定主线 ——“赛车 / 航天兴趣→夏校机械设计→BPHO 竞赛实践→想在剑桥深化工程跨学科应用”,重点写 IC 夏校 “优化机械装置结构减少能耗” 的细节;针对剑桥 My Cam 系统额外 PS,结合其 “赛车机械设计” 兴趣,强调 “想结合剑桥跨学科工程特色,探索赛车与航天材料的融合”,贴合院校偏好;
面试模拟:安排 3 轮模拟,模拟真实场景提问,教其 “先讲思路框架,再补细节计算”,避免紧张卡壳。
录取院校与专业:
剑桥大学 Engineering
牛剑的 “调剂机制”
可能有同学会问:“如果我选的学院竞争太激烈,能不能靠牛剑的调剂机制‘捡漏’?” 确实,牛剑都有内部调剂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选学院可以 “随便凑活”。
先跟大家说清楚调剂机制的具体情况:
- 剑桥的 “冬季调剂池”(winter pool)如果你申请的学院名额满了,但招生官觉得你很优秀,会把你放进调剂池。一般在 1 月中上旬,其他还有名额的学院可能会从池子里挑选学生,有时还会要求学生再参加一次面试。
- 牛津的 “重新分配”(reallocation)和剑桥类似,牛津会把优秀但未被第一志愿学院录取的申请者,分配给还有空缺的学院。数据显示,每年约有 1/3 的牛津录取生,收到的是 “非第一志愿学院” 的 Offer。
虽然调剂后拿到的学位和第一志愿学院没区别,但大家要明白:学院是你未来 3-4 年学习、生活的地方 —— 不同学院的宿舍条件、食堂水平、社团氛围、地理位置差异很大。
就算靠调剂被录取,要是分到一个和自己习惯、需求不匹配的学院,后续的大学生活也会受影响。所以,调剂机制更像是 “保底选项”,不能当成 “随便选学院” 的理由,一开始还是要认真选适合自己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