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今年动作频频,不仅提出要扩招,还开始扩建校园。
最近不仅有港科在清水湾新校区扩建方案的曝光,还有港大全新国际创新中心方案的修订重启。另外,今年香港大学不仅在上海开了校区,而且最近还在西班牙建立了新校区。
可以看出各大港校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对未来几年“留学香港”品牌的强烈回应。对于打算到香港留学的家庭来说,扩建消息不只是校园面积的增加,还意味着学额扩充、科研资源提升的全面升级。
▍港大扩建/全球开校区
✅ 港大在西班牙开设新校区
9.15日香港大学(HKU)正式宣布,其首个欧洲校区将落户西班牙巴塞罗那。
该校区位于Llacuna街28号的一座新建现代化建筑内,总面积超过8,450平方米,由建筑师Victor Bergnes de las Casas设计。这一决定标志着港大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旨在加强中欧在教育、研究与创新领域的合作。
巴塞罗那市当局表示,此举将进一步巩固城市作为全球创新与人才吸引力的地位。港大校长张翔教授评论道:“巴塞罗那校区不仅是学术扩展,更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知识网络的战略枢纽。”目前,校区大楼已完成建设,课程开课时间及具体招生细节即将公布,预计将涵盖本科、研究生及专业发展项目。
这也是香港大学在欧洲的首个校区。港大有超过3万名学生和庞大的国际科研网络,并与北美及欧洲的顶尖院校保持合作。此次进驻巴塞罗那,正是其全球扩张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在世界主要知识节点的影响力。
✅ 港大扩建校区
另外,在去年港大原本计划在薄扶林道与域多利道之间兴建一座“国际创新中心”,重点发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但方案一经发出,城规会就收到不少反馈,引发临近居民与机构的担忧。
尤其是选址附件的心光盲人院暨学校,距离新建楼不到15米的距离,很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环境。于是,城规会在去年11月要求港大重新修订方案计划。
今年7月,港大再次带着修订方案“重磅回归”,并做出不少调整。港大明确表示,未来创新中心不会设立P3、P4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打消社会疑虑,回应群众关切。
预计2026年3月,港大向城规会提交最终修订方案,在此之前还会完成全面的技术评估,确保方案安全合理,坚持科研创新的同时,也努力做到与社会“和谐共处”。
✅ 港大在上海开设新校区
今年7月8日,香港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正式落户张江科学城,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科研平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助力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而在2025年10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上海中心将正式启用。
香港大学还表示,正在积极构建其全球化网络,布局多个国际中心,包括香港大学北京中心、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香港大学特拉维夫创新中心、香港大学越南办事处。以及将于2025年10月启用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上海中心。
可以看出,港大正在全球范围扩张,学校甚至比学生还努力。
▍港科也要扩建
香港科技大学近日宣布,为配合特区政府将香港发展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政策,计划于2027年在清水湾校区西南面兴建4座实验室及教学大楼。
这一重大扩建项目将直接支持科大逐步增加非本地生名额至40%的目标。
扩建项目选址于清水湾校园西南面,毗邻前邵氏影城和科大南门巴士站。项目总占地2.1公顷,其中1.2公顷土地由邵逸夫先生创立的邵氏基金会捐赠,其余0.9公顷为政府用地。
规划中的4座大楼均高8层,包括两层基座和6层主体建筑,总楼面面积达45300平方米。这些设施将以实验室和教学空间为主,同时配备办公室、学习交流空间及餐饮配套,为师生提供完善的教学与研究环境。
此次扩建计划直接响应将香港发展成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政策方向。特区政府去年推出"留学香港"品牌,旨在吸引更多境外学生来港升学。
港科表示,扩建项目将发挥多重效益:
- 为新增的非本地生提供充足的教学空间
- 容纳新增教授及其研究团队
- 进一步提升大学学术及研究能力
- 完善校园配套设施,提升整体教学环境
目前,扩建计划已获得教育局政策支持,相关可行性研究已完成。科大已向政府部门提交交通、环境、排污、排水、供水、岩土、树木及视觉影响等专项评估报告。据悉,该项目最快将于2027年动工。
我们从港科和港大扩建新校区的计划对比来看,不难发现:港科走的是“扩容路线”,直接加地盘、加大楼,满足未来更多学生的学习科研需求;港大走的是“优化路线”,专注建设国际创新中心,推动源头科研突破。
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发展教育思路,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学额,吸引更多国际生;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科研实力,巩固全球学术地位。扩建计划的背后,更是蕴含着香港“教育+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延续,都在为香港打造“国际教育枢纽”添砖加瓦。
总之,对于留学生来说,香港高校扩建不仅是空间升级,更是教育资源、科研资金、录取名额的全面扩张。现在行动就能抓住:扩招期的更高录取率+新建实验室的科研机会+香港+大湾区就业双重优势!
▍港校本科和硕士申请人数都在增长
港校这几年热度非常高,学校动作频频,学生申请人数也是一直增加。
2016-2023年,以内地生为例,赴港读本科的人数以年均35%的速度激增,2023年已突破1.6万人。从“留学保底选项”到“比牛剑还卷的香饽饽”。
申请人数的增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录取难度增加。比如,港科大2023年4000+申请者仅录60人,热门专业报录比甚至达20:1。
那么,港校申请如今有哪些趋势和信息呢?
1️⃣ 多重申请红利,推动申请人数增加
从2025年起,QS前50高校在读生可直接申请港大、港科的本科转学,大一结束即可无缝衔接,无需重读。这对受美国签证政策影响的学生来说,堪称“救命稻草”。
再加上,香港IANG签证的内地生获批率超95%,留港满7年即可拿永居。2024年数据显示,港校毕业生留港就业率达78%,远高于英国的42%,起薪中位数35万港币/年(约合人民币32万)。
另外,香港留学成本相比英美来说还是比较低。以本科为例,本科年均项目每年的学费开支大概在10-16万人民币(商科约18万),仅为英美高校的1/3-1/4;加上生活成本(约10万/年),四年总费用可控制在80万内,比赴美留学节省200万+。更重要的是,香港与内地文化相近,家长无需担心孩子“水土不服”。
而且香港硕士项目全、学制短、排名高、毕业后又能回内地就业。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不管是申请本科还是硕士项目的人数,一直在增加。
2️⃣ 虽然扩招,但竞争非常激烈
据港媒消息称:中国香港今年多所高校的申请量暴涨超200%,很多院校收到了历史最高数量申请。其中港大的申请人数已经突破25,000人次,录取名额仅1400个,综合录取率约5%,与牛剑的录取难度相当。
根据数据监测,截至7月初,2025/26学年港大非本地生入学申请人数已突破2.5万,较上一学年暴增25%。其中,内地生申请人数逾2.1万,比上一学年增加了20%;国际生申请人数逾4000,更是激增49%。
除了港大以外,其他香港各大学的情况也都差不多:香港科技大学2025年最新申请数据显示,目前共计2万名非本地本科生提交入学申请,国际生的申请增幅40%。
香港理工大学今年申请人数也超过了2.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港府还宣布,将资助大学的非本地本科生限额倍增至40%,未来更多的非本地学生有机会进入香港的顶尖学府。另外香港高校还通过增加三分之一的奖学金名额,吸引留学学生。
随着每年大量学生的申请,想拿到港校offer难度越来越高,如果你打算申请本科/硕士项目,请务必提前规划,最好能选择英港、港新、港澳等联申,增加被录取的概率。如今26fall申请已经开始,更多项目即将全面开放,请务必尽快行动起来赶在第一、二轮递交申请,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