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送娃去英国?这篇申请全攻略帮你避开 90% 的坑!

“孩子现在初一,想高中去英国读,现在准备来得及吗?”“英国私校到底看重什么?成绩好就能进吗?”“8升9该怎么准备?” 最近后台收到太多家长的提问,看得出来大家对中学阶段送娃去英国留学既期待又迷茫。

其实,中学阶段(11+、13+、16+)是申请英国私校的黄金期,但也是最容易踩坑的阶段—— 有的家长等到孩子初二才开始准备,结果 UKiset 考试来不及刷分;有的孩子成绩拔尖,却因面试时不会表达兴趣爱好被拒。

今天就把中国家庭申请英国中学的 “核心逻辑” 讲透,从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 到 “每一步该怎么做”,帮你少走弯路!

先搞懂:英国中学申请,不是 “成绩好就行”很多家长以为 “孩子国内成绩拔尖,申请英国私校就稳了”,但实际录取时,英国学校更看重 “潜力 + 适配度”,这 4 类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

01、学术能力 “不偏科”,还会 “灵活用”

英国私校不喜欢 “死读书” 的孩子,比如数学考满分的孩子,若能说出 “这道几何题的逻辑,和设计书架时计算空间大小有关”,会比只说 “我刷了很多题” 更受青睐。像申请布莱顿学院 13 + 的学生,数学不仅要答对题,还要写出解题思路,招生官会通过思路判断孩子的 “学术潜力”。

02、英语能 “学术交流”,不只是 “日常对话”

很多孩子雅思能考 6.0,但面对 “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与家族仇恨的关系” 这类学术问题,却连完整句子都说不出。英国中学课堂全英文授课,要求学生能看懂英文教材、写学术短文,比如 16 + 申请文科的学生,要能写出 300 字的 “英国脱欧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分析,这需要提前 1-2 年积累学术词汇和写作逻辑。

03、有 “长期坚持的兴趣”,不是 “兴趣清单堆一堆”

“会钢琴、会画画、参加过志愿者活动” 这类泛泛的经历,很难打动招生官。但如果孩子 “连续 3 年每周去养老院教老人用手机,还组织过 2 场公益义卖”,或 “坚持练小提琴 5 年,考过英皇 8 级,还在学校音乐节上独奏”,就能体现 “深度投入”—— 英国私校认为,长期坚持一个兴趣,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抗挫折力。

04、能 “独立生活”,不是 “只会学习的小皇帝”

英国中学多为寄宿制,孩子要自己整理房间、规划时间、处理和室友的关系。曾有个学生,成绩和 UKiset 都达标,但面试时被问到 “如果和室友吵架怎么办”,回答 “让妈妈来解决”,直接被拒。反而另一个学生说 “先冷静下来,找室友一起聊矛盾点,要是解决不了再找宿管老师”,展现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拿到 offer。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一对一定制专属留学方案

关键时间轴:从小学到高中,每一步都不能错英国中学申请是 “长线战”,不同入学阶段(11+、13+、16+)的准备时间差很多,错过节点就可能错失机会,这份时间轴一定要收好:

1. 目标顶私(如伊顿、布莱顿学院):13 + 入学,提前 3 年启动8 岁(小学 2 年级):打基础阶段英语:每天读 15 分钟英文绘本(如《Charlotte's Web》),积累基础词汇,培养语感;思维:玩数独、拼图、逻辑推理小游戏(如 “找不同”“图形规律”),锻炼非文字推理能力;兴趣:确定 1-2 个长期兴趣,比如开始学乐器、加入校运动队,避免 “三分钟热度”。

9 岁(小学 3 年级):注册 + 备考启动注册:完成目标学校的 “早期注册”(部分顶私如伊顿,10 岁后就不能注册了);备考:开始系统学习 UKiset 题型,每周做 1 套文字推理、非文字推理练习题;访校:参加学校线上开放日,了解学校的课程特色(如布莱顿学院的科学实验室、马术课程),为后续面试做准备。

10 岁(小学 4 年级):考试 + 面试准备考试:参加第一次 UKiset 考试,若成绩低于 125 分(顶私门槛),留出 3-6 个月刷分;学科:开始学习英国 Year 6 的数学、英语内容,适应英式题型(如汇率计算、英文阅读理解);面试:每周进行 1 次模拟面试,练习 “个人经历描述”“兴趣阐述” 等问题,比如 “为什么想读我们学校的科学课程”。

11 岁(小学 5 年级):提交申请 + 冲刺材料:提交成绩单、UKiset 成绩、推荐信(找熟悉孩子的老师写,突出学术和品德优势);笔试:针对目标学校的学科测试(如数学、科学),刷校本题库(布莱顿学院官网有 13 + 样题);面试:深入研究学校特色,比如了解学校的校训、知名校友、特色活动,面试时结合这些内容表达 “为什么想来这所学校”。

2. 目标普通私校:11 + 或 13 + 入学,提前 1.5 年准备初一上学期:确定目标 + 打基础选校:根据孩子成绩、兴趣,确定 3-5 所匹配的学校(避免只盯顶私,留 1-2 所保底校);英语:开始备考雅思,每周写 1 篇 200 字英文短文(如 “我的周末计划”),提升写作能力;学科:梳理国内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重点复习应用题、几何基础,适应英式数学题型。

初一下学期:集中备考测试:参加 UKiset 或 CAT4 考试,拿到目标分数;学科:针对学校笔试科目(英语、数学,部分考科学),刷历年真题,总结错题;面试:准备常见问题,比如 “你最擅长的科目是什么?为什么?”“你遇到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初二上学期:提交申请 + 面试材料:10 月前完成所有学校的申请提交;面试:参加学校面试,展现自信、礼貌,回答问题时结合具体经历,不空洞;跟进:提交申请后,1 个月内给招生官发 1 封邮件,表达对学校的向往(避免频繁打扰)。

3. 16 + 入学(国内高一转英高):提前 2 年准备,补 GCSE 是关键高一上学期:补基础学科:自学英国 GCSE 的数学、英语、科学课程(申请理科要学物理、化学,文科要学历史、地理),目标成绩达到 B 以上;英语:雅思冲刺 6.5 分,重点提升学术写作能力(如写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议论文);选校:根据 GCSE 目标科目,选择匹配的 A-Level 课程学校(如想学生物,选有实验室资源的学校)。

高一下学期:考试 + 申请考试:参加 GCSE 模拟考试,提交预估成绩;申请:提交材料,部分学校会加试 A-Level 衔接课程(如数学考微积分基础,英语考文学分析);面试:准备 “为什么转去英国读高中”“未来想读什么大学专业” 等问题,展现清晰的规划。

避坑指南:中国家长最容易踩的 3 个雷,别再犯!

1、误区一:“等孩子成绩稳定了再准备”

很多家长想 “等孩子初二成绩定型了,再决定是否申请”,“感觉英语还没有用准备好.”但此时顶私的注册已经截止,UKiset 也来不及刷分。英国私校申请 “先到先得”,尤其是优质名额,往往提前 2-3 年就被预订,成绩可以后期提升,但名额没了就真的没了。

2、误区二:“只刷国内题,不适应英式思维”

有个家长让孩子刷了半年国内奥数题,结果参加布莱顿学院数学笔试时,因没写解题步骤,即使答案对了也只拿了一半分 —— 国内数学重 “计算速度”,英国重 “逻辑过程”,一定要提前适应英式答题思路,每一步都写清楚 “为什么这么算”。

3、误区三:“面试背模板,没自己的想法”

很多孩子面试时被问到 “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只会背 “你们学校排名高、环境好”,毫无新意。其实招生官更想听到个性化的回答,比如 “我参加过你们学校的线上科学讲座,教授讲的‘基因编辑’内容,和我之前做的生物实验很像,我想在这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经历和学校特色,才能打动招生官。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从11+到16+ 中国家庭必看的全流程攻略申请英国查特豪斯公学(Charterhouse)

下一篇

香港2025施政报告教育新政解析:扩招、互认、建大学城 打造国际教育枢纽!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