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过去十五年,一直在做海外硕博申请辅导的工作,帮助过许多跨专业、跨行业的学生走向理想的发展路径。
在过去辅导硕博申请时,我见过很多没选对专业而在大学里陷入了痛苦、挣扎和迷茫的学生:
有的同学选了更稳妥的保送路,但代价是不能挑专业,也不能在本科期间转专业;
有的同学是因为高考分数不够选心仪专业,但够上名校,想着“能进XX大学就行,专业没那么重要”,结果硬着头皮读下来,越学越迷茫;
还有的同学压根没搞清楚专业学什么,“误打误撞”进去后,才发现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像好多人听说我学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就以为我是学生物的,但其实我学的电子和计算机相关课程更多!
01、硕博申请是第二次机会
不管是上述哪一种情况,我想说,其实并不存在“一选定终身”,更不会一步错步步错,因为你随时都可以主动选择,比如硕博申请,就是最佳的“翻身”机会。
过去十五年里,我见过成百上千跨专业跨行业发展得很好的人:
• 本科计算机,硕博都读了经济学,然后去了985做经济学教职;
• 本科材料学,硕士转去心理学,再去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
• 本科学医,硕士读了金融,进了香港投行;
• 本科数学,读了生物统计博士,又转去对冲基金做量化研究;
• 本科法学,法务工作两年后读了交互设计的硕士,现在真的去做设计师了
........
这样的故事,可能一整天都说不完。
能做到不被本科的专业限制,把路越走越宽,是因为硕博阶段选专业有其独特性:海外硕博的专业细分程度,丰富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 CMU 做为计算机四大神校之一,其计算机学校开设的项目细数下来有 22 个;
• 2024 U.S.News 教育学专排第一的哥大教育学院(TC)开设了 67 个专业,涵盖你能想到的各种领域,甚至包括营养学;
• 英港新的项目就更细分了,比如想读金融,在 LSE 至少有 8 个项目可选;
……
而且,“你是不是真的想读这个专业”会成为录取的第一考量标准,这就意味着:你更有可能选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实现“既要又要还要”。
02、好好选专业,是有方法的
我非常建议咱们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实现“既要又要还要”的前提,不是吗?
比如 Carrier,当她明确知道自己既想要去藤校,又想要好就业,还想要继续读自己喜欢的冷门专业社会学时,我们就可以找到她的完美答案“量化社科”,虽然项目数量相对少,但是宾大,芝大,哥大,伯克利的offer都收入了囊中。
而且好好选专业,真的是申请中最值得认真对待的环节,因为一旦选到合适的项目,申请成功率就会大幅上升。比如Lucas,在CMU计算机学院的22个项目里选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克服GPA2.3和德语本科的不利条件拿下offer。
反之,不合适的话,很难被录取。
Jenny 当年想做投行的并购业务,觉得金融竞争过于激烈就顺着自己的本专业会计申请了 NYU 想要保底,但事实上,录取她的反而是 MIT;而 NYU 觉得她已经基本考出来了 ACCA,基础已经足够扎实,不太需要再读一个为职业资格而设立的会计学硕士了。
看到一些同学愿意花3-4年攒GPA,耗200个小时刷语言,却只花20分钟就决定了自己的专业,总觉得十分可惜。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搞清楚你要什么,也搞清楚什么项目适合你,好好做一个能帮到自己的选择,也避免在异国他乡还要重蹈本科的覆辙。
好好选专业这件事我们研究和实践了二十多年,无论你现在是什么处境,想看看现实中到底有哪些选项适合你,欢迎扫码预约咨询,我们一起好好做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