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U.S. News & World Report正式发布2026年全美最佳大学排名。这份承载着留学家庭、教育从业者高度关注的榜单,今年不仅呈现出多所高校的排名异动,与2025年排名的对比,美国高等教育竞争格局也发生着微妙变化。
从头部名校的位次调整,到公立校与私立校的实力角力,再到多所高校的"逆袭"与"滑落",本次排名的看点远超以往。
01、排名核心变动:头部洗牌与"黑马"突围
Top 10:普林斯顿"霸榜"依旧,加州理工、哥大位次承压2026年Top 10的排名延续了部分传统强势,但也出现关键调整。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分别稳居第1、2、3名,"第一梯队"地位毫无悬念,其中普林斯顿更是实现连续15年蝉联榜首,稳定性堪称"标杆"。
斯坦福大学与耶鲁大学并列第4,较2025年(耶鲁第5)而言,耶鲁大学上升1位,成功跻身并列TOP4。芝加哥大学则成为Top 10中的"最大赢家"——从2025年的第11名跃升5位至第6名,时隔多年重回Top 10行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这所往年稳居前十的顶尖理工强校,今年排名大幅下滑5位,从2025年的第6名跌至第11名,首次跌出Top 10,成为本次排名最令人意外的"滑落者"。
此外,第7名形成"四校并列"的密集格局:杜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占据该名次。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进步显著,从2025年的第10名上升3位。
而杜克、约翰斯·霍普金斯、西北大学则较2025年(均为第6名)各下降1位,反映出Top 10边缘的竞争愈发激烈。
Top 11-30:藤校内部格局生变,公立校与私立校双向突破藤校内部的排名变动成为本次榜单的另一大焦点。康奈尔大学(第12名)、布朗大学(第13名)、达特茅斯学院(第13名)均超越哥伦比亚大学,其中达特茅斯学院从2025年的第15名上升2位。而哥伦比亚大学则从2025年的第13名下滑2位至第15名,沦为藤校中排名最末的院校,打破了此前相对稳定的藤校位次格局。
在公立校与私立校的竞争中,多所高校实现"历史性突破":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均首次或重回Top 20行列。
CMU从2025年的第21名上升1位至第20名,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同从第21名上升1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则从2025年的第21名上升1位,三校与圣母大学共同并列第20名。值得注意的是,圣母大学较2025年(第18名)下降2位,虽仍在Top 20,但优势有所缩小。
而纽约大学(NYU)则成为Top 30中的"失意者":从2025年的第30名下滑2位至第32名,首次跌出Top 30。与之相反,佐治亚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则表现稳健,均从2025年的第33名上升1位至第32名,与纽约大学共同并列第32名,公立校在Top 30边缘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Top 31-80:东北大学"逆袭"回归,多所公立校稳中有进在中后段排名中,"逆袭"与"稳定"成为关键词。东北大学从2025年的第54名大幅上升8位至第46名,重新跻身Top 50行列,其在产学研结合、实习就业资源方面的优势或成为排名上升的重要支撑。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从2025年的第46名上升4位至第42名,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从2025年的第44名上升2位至第42名,公立校的整体表现依旧亮眼。
此外,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从2025年的第39名上升3位至第36名,波士顿学院、塔夫茨大学均从2025年的第37名上升1位至第36名。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则从2025年的第33名下滑3位至第36名,反映出Top 30-50区间的排名波动更为频繁。
2026U.S. News全美最佳综合性大学Top 80(附前两年对比)
2026排名 | 学校英文名 | 学校中文名 | 2025排名 | 排名变动 |
---|---|---|---|---|
1 | Princeton University | 普林斯顿大学 | 1 | 不变 |
2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麻省理工学院 | 2 | 不变 |
3 | Harvard University | 哈佛大学 | 3 | 不变 |
4 | Stanford University | 斯坦福大学 | 4 | 不变 |
4 | Yale University | 耶鲁大学 | 5 | 上升1位 |
6 | University of Chicago | 芝加哥大学 | 11 | 上升5位 |
7 | Duke University | 杜克大学 | 6 | 下降1位 |
7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 6 | 下降1位 |
7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西北大学 | 6 | 下降1位 |
7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10 | 上升3位 |
11 |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加州理工学院 | 6 | 下降5位 |
12 | Cornell University | 康奈尔大学 | 11 | 下降1位 |
13 | Brown University | 布朗大学 | 13 | 不变 |
13 | Dartmouth College | 达特茅斯学院 | 15 | 上升2位 |
15 | Columbia University | 哥伦比亚大学 | 13 | 下降2位 |
15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erkeley)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17 | 上升2位 |
17 | Rice University | 莱斯大学 | 18 | 上升1位 |
17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os Angeles)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15 | 下降2位 |
17 | Vanderbilt University | 范德堡大学 | 18 | 上升1位 |
20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 | 卡内基梅隆大学 | 21 | 上升1位 |
20 |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 21 | 上升1位 |
20 |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 圣母大学 | 18 | 下降2位 |
20 |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 21 | 上升1位 |
24 | Emory University | 埃默里大学 | 24 | 不变 |
24 | Georgetown University | 乔治城大学 | 24 | 不变 |
26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 27 | 上升1位 |
26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弗吉尼亚大学 | 24 | 下降2位 |
28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南加州大学 | 27 | 下降1位 |
29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an Diego)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29 | 不变 |
30 | University of Florida | 佛罗里达大学 | 30 | 不变 |
30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 30 | 不变 |
32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佐治亚理工学院 | 33 | 上升1位 |
32 |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 纽约大学 | 30 | 下降2位 |
32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C-Davis)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 33 | 上升1位 |
32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C-Irvine) |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 33 | 上升1位 |
36 | Boston College | 波士顿学院 | 37 | 上升1位 |
36 | Tufts University | 塔夫茨大学 | 37 | 上升1位 |
36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33 | 下降3位 |
36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39 | 上升3位 |
40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UC-Santa Barbara) |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 39 | 下降1位 |
41 |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 俄亥俄州立大学 | 41 | 不变 |
42 | Boston University | 波士顿大学 | 41 | 下降1位 |
42 | Rutgers University-New Brunswick | 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 | 41 | 下降1位 |
42 |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 44 | 上升2位 |
42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 46 | 上升4位 |
46 | Lehigh University | 里海大学 | 46 | 不变 |
46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东北大学 | 54 | 上升8位 |
46 |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 46 | 不变 |
46 | University of Georgia | 佐治亚大学 | 46 | 不变 |
46 |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 罗彻斯特大学 | 44 | 下降2位 |
51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 凯斯西储大学 | 51 | 不变 |
51 |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 54 | 上升3位 |
51 |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 德州农工大学(卡城分校) | 51 | 不变 |
51 | Virginia Tech |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 51 | 不变 |
51 | Wake Forest University | 维克森林大学 | 46 | 下降5位 |
51 |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 威廉玛丽学院 | 54 | 上升3位 |
57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 (UC-Merced) | 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 | 58 | 上升1位 |
57 | Villanova University | 维拉诺瓦大学 | 58 | 上升1位 |
59 |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 乔治华盛顿大学 | 63 | 上升4位 |
59 |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PSU) | 宾州州立大学帕克分校 | 63 | 上升4位 |
59 | Santa Clara University | 圣塔克拉拉大学 | 63 | 上升4位 |
59 | Stony Brook University-SUNY |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 58 | 下降1位 |
59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 54 | 下降5位 |
64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63 | 下降1位 |
64 |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 |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雷利分校 | 58 | 下降6位 |
64 |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伦斯勒理工学院 | 70 | 上升6位 |
64 |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 麻省大学阿姆斯特分校 | 58 | 下降6位 |
64 | University of Miami | 迈阿密大学 | 63 | 下降1位 |
69 | Brandeis University | 布兰迪斯大学 | 63 | 下降6位 |
69 | Tulane University | 杜兰大学 | 63 | 下降6位 |
70 |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康涅狄格大学 | 69 | 上升1位 |
70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匹兹堡大学 | 69 | 上升1位 |
73 | 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 |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 | 73 | 不变 |
73 |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 印第安纳大学伯机构分校 | 73 | 不变 |
75 | Clemson University | 克莱姆森大学 | 80 | 上升5位 |
75 | Rutgers University-Newark | 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分校 | 80 | 上升5位 |
75 | Syracuse University | 雪城大学 | 73 | 下降2位 |
76 |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 76 | 不变 |
76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UC-Riverside) |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 76 | 不变 |
80 |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 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 76 | 下降4位 |
80 | Drexel University | 德雷塞尔大学 | 86 | 上升6位 |
80 |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 | 76 | 下降4位 |
80 |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新泽西理工学院 | 84 | 上升4位 |
02、排名逻辑:数据稳定性与评价指标导向
2026年U.S. News排名的变动,既与高校自身实力的动态调整相关,也受排名规则的稳定性影响。根据此前发布的排名方法,2026年排名延续了两大核心原则:
1. 毕业生成果数据的沿用:由于College Scorecard尚未更新最新的毕业生收入与负债数据,本次排名继续使用上一年度的相关数据,避免了因数据波动导致的排名"大起大落",这也是多数高校排名仅小幅调整的重要原因。
2. 差异化指标权重:对"有可用SAT/ACT成绩"与"无可用SAT/ACT成绩"的学校采用不同权重(如毕业率权重分别为16%和21%,标准化考试成绩权重分别为5%和0%),这一调整更贴合当前美国高校"标化可选"的趋势,也让排名更具公平性。
从排名变动来看,学术声誉、教学成果、科研影响力仍是核心驱动因素:芝加哥大学的跃升与其在学术研究(如领域加权引用影响、顶级期刊发表占比)和教学成果(毕业率、佩尔助学金获得者毕业表现)的提升密切相关。
而加州理工学院的下滑或与其在部分科研指标、同行评估中的得分波动有关。
此外,公立校的整体崛起(如UCB、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也反映出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在资金投入、师资建设方面的持续发力。
对于留学申请者而言,本次排名既是选校的重要参考,也需理性看待——排名变动仅反映特定维度的表现,高校的专业优势、地理位置、校园文化等"软实力",同样是决定留学体验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