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还没多久,又有学生被开除,这次事件发生在大藤!当地时间9月22日,耶鲁大学校报报道:耶鲁达文波特学院(Davenport College)一位名叫Katherina Lynn的大一新生因在申请时提交了虚假信息和存在不实陈述被开除。上周五下午,在耶鲁校警和达文波特学院院长Anjelica Gonzalez的陪同下,这名学生已经被带离了Lanman-Wright宿舍楼。
来源:
https://yaledailynews.com/blog/2025/09/22/first-year-removed-from-campus-for-falsified-application-information/
目前校方并未透露是如何发现这名学生申请造假,以及具体的造假内容。但事件发生后耶鲁校报采访了其室友,结合校方声明,分享了一些有蹊跷的地方。
- Lynn起初自称来自北达科他州,但在学校的学生名录里,她登记的地址是北达科他州一个小镇上的旅店;
- 在耶鲁期间曾多次提及自己曾居住在加州、中国和加拿大。
- 多次和室友讲自己有一个30多岁男朋友住在旧金山湾区,以及会在网上寻找其他X伴侣,还有带陌生中年男子回宿舍的想法。
就在Lynn被带离宿舍后,校方发出邮件称她已经退出耶鲁学院并且不会再回来。有同学目睹了Lynn被带离的过程,表示很震惊,没想到看起来安静内向的她竟然申请材料造假。
这不是第一起“造假开除”事件。去年斯坦福大学有一名大一新生在入学几个月后,被发现课外活动时间造假(她有一项照顾特殊儿童的志愿者活动,实际每年工作12周,每次4小时,却被她夸大为每年工作32周,每周12小时),校方处理也是开除。
通过这些真实事件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对待申请造假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一经发现就会撤销录取Offer或开除。警示同学们——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并且注意,就在近几天召开的NACAC 2025美国招生大会上,有一个session专门讲申请打假,提到了中国学生的造假行为。
6000人全美招生官大会上
点名中国学生的造假行为
在NACAC 2025美国招生大会的申请打假session,上海某高中校长、InitialView CEO和范德堡大学和纽约大学的招生官,分享了一些关于中国申请者的造假信息。
■NACAC 2025美国招生大会在Ohio哥伦布市举办,全美超6000名大学招生官、高中升学顾问、学区教育办、有正规资质和认证的独立教育机构参加。
机构本科申请北美导师全员到场,了解到很多最新的美本申请干货,如最新招生趋势、申请常见错误操作、文书写作指南、不同族裔审核区别等。还向美本名校招生官1对1询问了中国家庭关心的申请问题。
机构导师全程听下来,有以下3点内容值得重点关注:
1,招生官对目前中国学生
各种作弊手段和造假行为都了如指掌
包括代考、活动造假、篡改成绩单等,因此审核时会格外看重中国申请者材料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2,美国大学的打假手段和惩处力度升级
很多美国大学现在都有Fraud Squad(打假部门),专门打击申请材料造假行为。纽约大学招生官透露今年取消了一个2021年入学、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就读资格和学位,因为被查到其申请材料造假。
并且还分享了一个令全场震惊的造假案例:今年审核某位学生的申请时,招生官对其所在学校产生质疑,便前往学校指定地点核实是否存在。实地查看后发现,学校竟然是子虚乌有的,而是一个废旧仓库,这是典型的学校真实性欺诈。
PS:不禁让机构君想到,Inside Higerh Ed网站曾报道过发生在罗切斯特大学的一个申请造假事件:一名高中生原本就读于私立高中,但申请时声称自己读的home-schooled,没有通过高中提交任何申请材料,自己还伪造了一份假的高中成绩单提交。虽然收获了录取,但在开学后不到一个月就东窗事发,结果被罗切斯特大学开除。
现在纽约大学打假手段已经升级,曾经审核材料真实性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是某个社团主席、文书是否为本人所写、经历是否真实;而现在打假三个核心围绕在到底是谁提交的申请、成绩单的真实性、学校的真实性。并且发现申请造假后的惩罚力度也提升:
- 对于申请过程中有造假行为的学生,将终身不允许申请纽约大学,包括本科及研究生学院;
- 对于申请过程中有学校造假,该学校会被列为黑名单,后续该校所有学生的申请都会被重点审查。
此外还有招生官分享,如果一所大学发现学生的材料有问题并核实后,还会通知Common App联系学生申请的每一所学校,撤销学生的所有申请,且没有回旋余地。
3,招生官给出体现材料真实的方法
招生官视角,学生来自往年有很好录取历史的高中,比如国内知名国际部和有声誉的国际学校,是真实性的很好背书。此外,招生官建议参加大学提供的面试,或者参加InitialView面试也有助于凸显材料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同学们千万别小看美国大学招生官的“火眼金睛”,任何环节弄虚作假,都有极大可能被发现。
但每年申请季也不乏一些学生和家长“没有造假心却背了造假锅”。机构君总结了一些因包装过度容易被判定造假的行为,供大家避坑:
课外活动:❌夸大志愿活动时长❌捏造工作经历/实习经历❌杜撰一段课外活动或获奖经历文书:❌让别人替写或用AI写文书❌文书故事不真实❌抄袭别人的文书GPA&标化:❌伪造高分GPA&标化成绩单❌自我报告成绩与实际不符推荐信:❌自己仿写名校教授推荐信❌花高价买名人的推荐信种族身份:❌伪装自己的种族或民族❌伪装运动员、第一代大学生❌伪装LGBTQ群体、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