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新一轮申请季,部分学校已率先开放申请通道,对众多学生而言,这又是要全力以赴的一年。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留学趋势,重点聚焦英国,为何说今年英国大学首轮申请会格外好“拿捏”?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01、学校本身还没反应过来
25fall申请季,英国大学正处在生源下滑的周期里,整体招生形势不容乐观。且不说QS排名50名之后的院校,就连QS前50的华威、KCL这类学校,申请门槛也明显降低,变得好申了不少。
QS50名之后的学校情况更甚。像之前有些“傲娇”的南安、布里斯托等校,在申请后半程开启疯狂“捞人”模式。利兹和格拉也不再“端着”,即便有学生前期被拒,后半程也会重新将其“捞”回来。而且,不少专业都开始降低录取分数。
从学校层面来看,很多学校还没反应过来,觉得今年大概率会延续招生难的行情,所以在前期会调整招生节奏,向中国留学生释放更多友好信号。
具体表现就是,前期申请门槛更宽松,录取速度更快,现在提交申请的一般都会有不错的结果。尤其是申请QS50 - 100名左右院校的同学,像谢菲尔德大学、诺丁汉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前期申请大概率能收获好结果。只要符合条件,基本很快就能拿到offer,特别是谢菲尔德大学,25fall生源锐减,今年又重返QS前百,招生目标明确,求生欲满满。
由于英国大学前期并不清楚26fall的招生情况,所以会在圣诞前的第一波申请阶段疯狂录取学生,届时各方面申请行情都会向好。目前还“摆谱”“矜持”的,也就G5以及王曼爱华这几所学校了。
不过,估计华威大学今年也会提前加入“捞人”行列,让申请者体验一把顺遂的申请过程。等到圣诞后,也就是1月之后的第二波申请高峰,学校可能会反应过来,发现市场行情好转,留学生申请热情高涨,到时候或许又会恢复“傲娇”姿态。
02、国内留学生热情再度燃起
中国留学生常选的留学目的地其实就那么几个。先说美国,近年来政策上不太友好,有劝退效应,估计近两年对留学生而言不太有利,劝退了不少人。
港新地区热度极高,确实值得考虑,但扎堆申请的人太多。好学校就那么几所,港前三加上新二,算上港理工和港城大,总共也就7所,可申请人数众多,僧多粥少,根本不够分。
澳洲则实行了配额限制,而中国学生又大多只钟情于澳洲八大,严格来说,可能更倾向于莫纳什及以上水平的院校,像澳国立、新南威尔士、墨尔本、悉尼,最多再加上昆士兰。而且大家基本优先选择QS前50的院校,否则觉得费那么大劲,在澳洲多读半年或一年,还不如去英国读QS50 - 100的硕士,或者再加一年,通过二硕的方式曲线申请更好的学校。
所以,留学市场的形势决定了英国的申请热度会再次升温,竞争烽烟再起,申请难度会在第二个申请高峰期显著加剧。毕竟能承接住市场热情的,目前来看也就英国了,总不能都去东南亚或者加拿大吧。到时候就会发现,英国尤其是QS前50的学校,申请难度又会回到困难甚至地狱模式,每次申请人数一多,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人一多,学生自己也容易“内卷”,喜欢疯狂提升自己的背景,多申请学校,甚至一个学校申请多个专业,申到了又不去,把申请泡沫越吹越大。学校这边也不消停,觉得自己又成了市场“香饽饽”,就开始搞小动作,一会儿提高语言成绩要求,一会儿提高均分门槛,要是前期录取人数过多,觉得标准放得太宽,还会撤回一些offer,越是好的学校越爱干这种“不地道”的事。
03、大家都在多国联合申,港新真的卷不动
近年来,不少留学生内心缺乏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大多源于自身。当下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在此情形下,学生们不得不更“卷”,努力争取那些尚有留学优势的学校,而这类学校基本集中在QS前50。
大家都一窝蜂地追求QS前50院校,申请难度自然水涨船高。不少学生盲目追求与自身条件不匹配的学校,结果收到大量拒信,甚至全军覆没,身心俱疲。为了能在名校占有一席之地,他们不惜接受排名靠后、冷门或跨学科的专业,采取各种策略来增加成功几率。
这种心态导致许多学生心里没底,进而做出一些可能并无实际效果的举动,比如跨国多地申请。像今年英国本科的学生,就同时申请英国和港新地区的学校;国内不少211和985高校的学生也采取类似操作。
然而,当很多人都这样做的时,就会发现,无论怎么折腾,能申请到的名额还是那么多。如果不愿意在专业上妥协,学校通常也不会为你降低标准。最终,大家会发现港新地区竞争太过激烈,而这两个地方的冷门和跨学科专业又不如英国多,于是只能无奈地发现,自己的选择只剩下澳洲或英国。
总结一下:大概率上,今年申请英国的学生将迎来第一波申请红利,offer发放率会明显提高。因此,建议学生们不妨大胆冲刺更好的学校,说不定就能“中奖”呢。
真正算得上“劝退”、申请难度居高不下且不太受市场行情与招生趋势影响的,只有帝国理工学院(IC)、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以及爱丁堡大学这几所,它们依旧会保持“傲娇”姿态。其中,帝国理工学院甚至还处于申请热度持续上升的阶段。至于其他学校,大胆申请就对了。
就连牛津、剑桥这类顶尖学府,今年其实也有争取的机会。毕竟敢于申请它们的人相对较少,而且欧盟地区的生源无法在短期内迅速填补空缺,印度学生也有不少转向了澳洲。所以,这波申请红利理应属于中国学生。
对于那些对名校有追求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抓住这波短期红利,说不定今年申请英国院校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以上就是机构编辑部老师分享。想要申请的小伙伴要开始着手准备啦!希望能帮助到正在申博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