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的大学里,有一群既是学者,又像明星的人。他们的科研成就足以改变学科的走向,他们的言论又常常登上媒体头条。有的像理性的思想家,有的像舞台上的表演者,有的则在社会议题中激起浪花。正是他们,让法国的大学既有深厚的学术气质,又多了几分鲜活的人文色彩。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就是Aurélien Barrau,黑洞学者与环保斗士。
🌌 黑洞里的探索者
Aurélien Barrau 出生于 1973 年,如今是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同时担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涵盖黑洞物理、量子引力和早期宇宙学,在国际学界有重要影响。
他曾在《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Physics Letters B》等顶尖物理期刊发表上百篇论文,尤其关注黑洞与量子信息的联系。这不仅是理论物理学的前沿问题,也是人类理解宇宙极限的关键。
在学术界,他的地位并不亚于那些只专注理论的同僚,但 Barrau 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试图把科学与文学、哲学联系起来。在格勒诺布尔大学,他开设过跨学科课程,把黑洞理论与诗歌、艺术并置,学生们常说“他的课堂不像课堂,更像一场思想与想象力的演出”。
🎤 舞台上的诗人与环保斗士
Barrau 并不满足于在学术象牙塔里写论文。他是一名诗人,出版过诗集和散文,文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课堂上可能会突然吟诵瓦莱里的诗句,然后又冷不丁地抛出一个量子引力公式。对于学生来说,他像是把“宇宙”与“人文”塞进了一间教室。
真正让他成为公众人物的,是他在环保领域的声音。2018 年,他与 200 多名法国科学家联名,在《世界报》上发表公开信,呼吁政府采取“紧急的生态措施”,那篇文章被媒体称为“法国科学界的呐喊”。此后,他频频登上电视、广播、报纸,形象鲜明:长发披肩,胡须蓬乱,黑色衬衣,言辞激烈。媒体喜欢称他为“法国物理界的摇滚诗人”。
他的一句名言被广泛引用:“探索宇宙是我作为科学家的使命,但保护地球是我作为人的责任。”
这句话,也解释了为什么他能吸引那么多年轻追随者。
⚡ 争议与法国传统
当然,Barrau 并非没有批评者。有人认为他把环保口号凌驾于科学理性之上;有人质疑他过于情绪化,不符合“学者”的冷静气质。但这正是法国大学传统的延续:在这里,科学家不仅是研究者,更是公共知识分子。
从萨特、福柯到今天的 Piketty、Barrau,法国知识界一直有一种独特气质:学者要走出书斋,在社会议题上大声发声。法国公众也乐于把他们当作“明星”——他们既要在学术舞台上证明自己,也要在公共生活中留下声音。
Barrau 的矛盾与争议,恰恰证明了法国高校的独特魅力: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 结尾
这就是今天的明星科学家:一个研究黑洞的宇宙学家,却把最大的激情投向了地球的未来。在下一篇里,我们还会遇见另一位法国高校里的“科学明星”,看看他们如何以各自的方式,让学术走出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