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最难毕业的德国 去年毕业率竟然提高了2%?

提起德国留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毕业”。严格的考试制度、复杂的课程体系、平均四到五年的修业周期,再加上教授对学术严谨度的近乎苛求,让“在德国读完本科都能拿到博士的心态”成为留学生圈的调侃。

然而,最新的官方数据似乎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印象。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24年德国高校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了近一万名,总体增长率达到1.9%。而在近几年的入学人数则是呈现微下降趋势的,所以换句话说,德国全国的毕业率整体提高了约2%。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出现在一个曾被认为毕业难度极高的领域——师范专业。

在2024年考试年度,获得硕士学位或教师资格考试(Staatsexamen)学位的学生人数同比增长了5%,达到约30,600人。同时,博士学位获得者也增长了6%,总计28,600人。这意味着,德国在过去一年不仅有更多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有更多人选择在教育与研究领域深造。从结构上看,教师类毕业生的增加,是推动整体毕业人数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这背后的原因,与德国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教师短缺危机密切相关。

过去几年,德国基础教育体系面临巨大压力。随着退休教师增多、新移民家庭子女入学人数上升,以及教育数字化改革对师资的需求扩大,德国几乎所有联邦州都出现了教师紧缺现象。部分地区小学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教两班”的情况。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各州教育部门纷纷出台政策,降低师范生入学门槛、调整课程结构,甚至增加实习环节的灵活性。这一系列改革使得师范专业在招生和毕业环节上都出现了松动,也让更多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入教师队伍。

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德国本土学生对师范类专业的兴趣反而显著上升。以往,师范专业常被视为“稳但不赚”的选择,而如今,在就业市场极度紧缺的背景下,教师职业成了最有保障的职业之一。官方数据显示,教师类毕业生的就业率接近100%,且入职后享有公务员身份、稳定薪资与完善社会保障。这让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这条“稳定路线”,也推动了毕业率的整体上升。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毕业人数的上升并不代表学术要求降低。德国大学依然保持了对学术标准的严格把控,尤其是在硕士与博士阶段。报告显示,虽然师范类和博士类毕业人数增长显著,但学士学位的增长幅度仅为0.8%,几乎保持持平。这说明,德国大学的基础阶段依旧严格,真正顺利完成学业的比例仍然有限。与此相呼应的是,工程类专业依旧维持着高淘汰率,四分之一的毕业生来自工程学科,但这背后往往伴随着更高的学习强度和更多的退学率。

从学科分布来看,法律、经济与社会科学依旧是德国高校中最受欢迎的领域,占全部学位的41%。工程学排名第二,占比约25%;而数学、自然科学类学位占11%,人文学科占9%,医学与健康科学占7%。可以看出,尽管教育体系趋向灵活化,但整体学术结构依旧体现出德国“理工强、文科稳”的传统特征。

对国际学生而言,这一变化也有着积极意义。毕业率的提升意味着德国高校在教学方法与学制安排上变得更加灵活和人性化。越来越多大学开始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线选修机制,以及更为透明的学分认定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进度。尤其是在师范类与教育类相关专业中,国际学生参与比例也在逐步提高。对于希望未来在德国长期工作、甚至进入公立教育体系的留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信号——教育行业正处于用人旺季。

当然,这一趋势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有教育专家认为,毕业率上升不应被简单解读为“学习变容易”,而是德国高校正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具备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毕业生。德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一直强调学术自由与自我驱动,这种体系注定不会大幅降低标准,而是通过结构性优化来帮助更多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总体而言,2024年德国毕业率上升的背后,是教育体系、社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教师短缺加剧、高校改革推进以及学术资源分配更加高效,德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难毕业”的标签中走出,向“高质量完成学业”过渡。对于未来计划赴德深造的学生来说,这既是一个积极信号,也是一种提醒:德国依旧保持高标准的学术传统,但正以更开放、更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完学业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有想要了解斯图加特大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直接dd我们哦~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政府出新招施压美国大学:本科申请者必须参加SAT/ACT标化考试!

下一篇

港五里12个传媒类专业全面解析!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