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特朗普政府针对高技能外籍劳工的H-1B签证政策调整,引发教育界震动。这项包含10万美元签证费、优先录用年长技术工人等内容的新政,不仅让科技公司面临冲击,更让美国高校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高校的外籍员工招聘和研究生招生工作,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政直击高校痛点:
10万美金人才“税”+签证规则大改
H-1B签证新政中,高达10万美元的签证费令美国高校压力骤增。作为对比,根据美国移民委员会此前的数据,H-1B签证费用原仅为2000至5000美元,如今涨幅高达20至50倍。
更关键的是,一般企业可待明年3月年度抽签时再缴纳该费用,而高校、科研机构及非营利组织虽在签证配额上享有“豁免权”——即可全年申请、不受8.5万份年度配额限制——却未被明确排除在10万美元费用之外。目前仅有特朗普公告中一句模糊表述,称“可基于国家利益设置例外”,实际执行仍存不确定性。
华盛顿无党派智库Institute for Progress移民政策主任杰里米·诺伊菲尔德直言:“高校站在政策冲击的最前线,这笔费用对他们的人才输送渠道来说,就是一笔纯粹的‘税’。”
除了高额费用,抽签规则的调整也让高校处境更加艰难。今年9月,政府提议在H-1B抽签中优先考虑年长(推测薪资也会更高)的申请人。这一变化将显著加大在美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外籍毕业生留美工作的难度,而留美就业,正是许多国际学生选择赴美留学的重要考量。
雪上加霜的是,早在8月,特朗普政府就已提议修改F-1学生签证规则,拟为签证设置新的时间限制,并提高国际毕业生参加“OPT(选择性实践培训)”项目的门槛。OPT原本是国际毕业生留美工作的重要跳板,允许普通专业毕业生留美1年,STEM专业毕业生更可留美3年。若政策收紧,美国高校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或将大幅减弱。
数据触目惊心:
外籍生源锐减,25所名校成重灾区
新政的连锁反应正在逐步浮现。美国国际贸易署数据显示,今年8月(除加拿大和墨西哥外)的国际学生入境人数较2024年同期下降 19%,仅307419人;7月入境人数更是同比暴跌28%,降至76519人。《福布斯》移民专栏资深撰稿人斯图尔特·安德森分析,尽管部分下降可能与高校建议学生暑期留美、避免入境风险有关,但整体下滑趋势已不容忽视。
对于研究生项目规模较大的高校而言,打击更为严峻。2023-2024学年,全美高校的外籍研究生总数已达502291人,远超342875人的外籍本科生数量。这些高校不仅面临国际生源减少的压力,还同时承受着特朗普政府削减科研经费、以及从明年起限制研究生贷款等多重挑战。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高校对国际人才的依赖。在2025财年上半年(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25所高校在H-1B签证(包括新签与续签)数量上位居前列,其中13所高校的外籍研究生比例不低于25%。具体来看:
- 斯坦福大学以500份H-1B签证位居榜首,外籍研究生占比36%;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分别有285份、204份签证,两校外籍研究生占比均高达46%;
- 密歇根大学(359份,33%)、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232份,29%)等名校也在名单之列。
2025财年获得新H-1B签证和续签H-1B签证最多的大学
(图源福布斯官网)
这些数字清晰地表明,外籍高层次人才对这些顶尖高校的科研与教学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界一片反对:
“招聘最优秀人才的能力遭重创”
高额签证费与政策收紧,不仅加剧了高校的财务压力,更从根本上动摇了其长期秉持的招聘原则。西北大学现代拉丁美洲及安第斯文学专家豪尔赫·科罗纳多教授回忆,2010-2017年他担任该校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系主任时,候选人的签证身份几乎不在招聘考量之内。“我们的理念是招聘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签证身份无关紧要”。 然而如今,他所在院系的教师中约有30%至40%为外籍人士,10万美元的签证费用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现实负担。“在原本就紧张的预算中额外增加这笔开支,我们不可能不将其纳入决策。”
一位最初持H-1B签证赴美、现任教于某常春藤盟校的医学教授(因未获授权而匿名)直言:“这一政策严重威胁到我们招聘顶尖人才的能力。”斯坦福大学遗传学与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安舒尔·昆达杰(他本人曾持H-1B签证从事博士后研究)更在社交平台上直言不讳,批评新费用“极其愚蠢”“荒唐可笑”。他强调,其实验室中持H-1B签证的项目主管与科研人员是美国科研产出的中坚力量,新政实则打击了最应被保留的高端人才。
昆达杰也强调,自己不反对加强质量控制、打击H-1B签证滥用(这确实是存在的问题),但新政的方式完全错误:“我所说的这些人是精英科学家,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才来维持美国的领先地位,把他们和欺诈者归为一类,毫无道理。”
新政争议不断:
诉讼已提起,豁免仍未知
自公布以来,这项政策便持续引发混乱与争议(可参阅我们早前关于H-1B政策的文章:又反转!别被H-1B新政吓住,中国学生的机会来了!)。
医疗界正积极争取豁免。美国医院协会等机构正大力推动将外籍医生纳入豁免范围,因为他们对缓解美国本土医生短缺问题至关重要,这一问题在不少共和党选区尤为突出。白宫方面虽回应“可能考虑”此类豁免,但尚未作出任何明确承诺。相比之下,高校及相关科研岗位能否获得豁免,至今仍无任何消息。
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反对声音已进一步转化为法律行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近日受理了一起诉讼,旨在阻止10万美元签证费的实施。原告阵容庞大,涵盖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代表研究生与住院医师的工会、一家教堂、一名牧师、招聘公司“全球护士力量”,以及一名来自印度的博士后研究员(其所在高校因高昂费用已暂停为她办理H-1B签证担保)。
诉状中指出,10万美元的费用适用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至已持其他合法签证、希望转为H-1B身份的人员。例如,持F-1签证的研究生,以及持J-1签证赴美参加实习或住院医师培训的外籍医学毕业生——他们若希望留美行医,通常需转为H-1B签证,而这也将受到新政的直接影响。
对计划申请美本或已在美读本科的学生及家长来说,无需过度焦虑,可从以下角度理性看待此次政策调整:
- 美国高校需求未变:学术能力仍是录取“硬通货”美国高校,特别是顶尖学府,对优质国际生的核心需求并未改变。从数据来看,25所受影响名校中,外籍研究生占比高,说明高校重视国际人才,且本科阶段的录取核心仍是学生的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短期内政策调整不会改变这一核心逻辑。尤其是顶尖高校,仍会通过各种方式争取优秀国际学生,维持学术竞争力。
- 留美发展路径虽有调整,但仍有备选方案即使未来OPT、H-1B政策进一步收紧,学生依然拥有充分的备选方案。一方面,可重点关注美国本土的政策豁免空间,例如医疗等关键领域,以及作为美国科技竞争力基石的STEM专业,仍有望保有相对宽松的留美通道;另一方面可以主动将目光投向全球: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正积极推出人才吸引政策,旨在承接原本流向美国的H-1B人才库。提前了解这些国家的留学、就业与移民政策,能为个人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北美或欧洲路径。
- 专注自身成长:以不变的实力应对万变的政策当前新政仍存变数,法律诉讼与高校博弈都可能影响最终走向。对学生而言,与其过度纠结于尚未落地的政策,不如将精力聚焦于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出色的学术成绩、扎实的科研或实习经历、以及卓越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都是在任何赛道中脱颖而出的根本。美本教育所提供的优质资源、全球视野和思维训练,其长期价值并未因短期政策调整而贬值。因此,强化自身,理性规划,才是应对一切不确定性最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