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在英国大学里,物理学不仅是“宇宙的守门人”,更是英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门面学科。可是,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却如同小行星撞地球一般砸出了轩然大波:调查显示,全英国四分之一的大学物理系正面临被关停的风险。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很难想象诞生了牛顿、麦克斯韦、霍金的英国物理学界会遇到这样的窘境。但量子力学再复杂,也敌不过校园暖气的账单;黑洞的信息悖论再烧脑,也比不上招生办公室对“没人选物理”的叹息。如今英国的物理学家们一边计算万有引力常数,一边担心自己下个月的工资常数。

如果你觉得这无非又是一个“英国的问题”,那可就天真了。学科收缩背后牵扯的是全球范围内的 STEM 教育生态、科研投入模式以及产业对“实用”与“基础”的永恒拉扯。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物理学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关心宇宙的第一性原理: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为什么光能同时是波又是粒子,为什么我们总能在考试前一晚陷入“薛定谔的复习状态”。可问题在于,这些哲学般的深邃问题,并不能直接换算成学费与科研经费的收支平衡。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根据《卫报》报道,过去几年,英国大学普遍面临财务压力:国际学生数量波动、政府对理工科投入有限、科研资助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物理系甚至比文史哲等人文学科更快成为了“开刀”对象。理由很简单:

昂贵:建实验室、买加速器、维护光谱仪,这些都是动辄百万英镑的硬支出;

冷门:相比商科/法学/计算机,物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往往少得可怜;

产出周期长:物理研究成果往往十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转化为现实应用,投资回报率在财务表上极度不好看。

这就形成了一种尴尬的循环:物理系招生不足 → 学校收不回成本 → 财务紧缩优先削减昂贵部门 → 更难维持优质教学和科研 → 进一步影响招生。结果就是,物理在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逐渐沦落为一种“奢侈学科”。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而这其实折射出一个更大的结构性矛盾: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价值天平。当社会越来越强调“立竿见影”的回报时,物理这种“慢学科”就显得不合时宜。可如果没有物理,今天的半导体、量子计算、核磁共振成像恐怕都无从谈起。换句话说,物理就是现代社会的“底层操作系统”,只是这个系统的维护成本高得惊人,而投资人(政府与大学)却不愿或无力再长期续费。

所以,英国物理系的危机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现代大学面临的难题:大学究竟是培养市场化劳动力的工厂,还是维系人类知识长远探索的灯塔?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显然一个黑色幽默正逐渐显现,物理学在知识体系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却在高校运营逻辑里成了“优先牺牲”的候选。

科学的基石地位

从半导体芯片到量子计算,从新能源材料到医学影像,几乎所有重大科技突破背后都有物理学的影子。没有物理,工程就失去了“底层逻辑”,化学就少了“微观支撑”,计算机科学也会在“算力物理极限”上无所适从。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就业逻辑的悖论

物理学的学生训练了最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功底,却常常“曲线救国”:跑去投行、咨询、IT业,成了别人家的“工具人”。这让大学在对外宣传时陷入尴尬:就业率高,但就业去向和物理本身无关。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大学的财务计算

在一张财务表里,物理学的存在很容易被简化成:“昂贵的实验设备 + 不算多的学生学费 = 一个必须补贴的科目”。当大学开始像企业一样算ROI(投入产出比),物理就成了“嫌疑人”。

于是,英国大学物理系的处境就像量子叠加态:在科研逻辑中,它是必须存在的;在财务逻辑中,它最好消失。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那么,英国大学们的物理系会就此“熄灭”吗?

当然不会。事实上,每一次学科危机,往往也是一次重组契机。而未来的出路大概有三个方向:

跨学科融合:物理不必孤立存在。量子计算可以与计算机科学联姻,材料物理可以与工程学合体,生物物理甚至能进入医疗前沿。这样一来,物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贴近产业”,同时也能在学生心中建立更明确的职业预期。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科研与产业共建:英国政府和产业界若能加大投资,比如像德国的“弗劳恩霍夫模式”或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体系”,让物理研究与产业转化更紧密,物理系的生存压力就会缓解。毕竟,光靠大学学费去维持一个昂贵的激光实验室,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全球化的人才网络:物理学的研究天然是国际化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CERN)、美国的量子项目、亚洲在半导体和空间探索上的崛起,都意味着物理人才的价值依然旺盛。英国若能更好地融入这一全球网络,哪怕本土系所收缩,也能保证学科生态的延续。

换句话说,物理学可能不会再以“全国几十所大学都有独立系所”的形式存在,而是通过跨学科中心、国际合作机构来维持生命力。它不是熄灭的恒星,而更像一次“塌缩—重生”的循环。

从短期看,关停物理系也许能让部分大学账面好看一点;但从长期看,这将削弱英国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竞争力。

英国历史上,物理学曾孕育了牛顿、麦克斯韦、霍金这样改变世界的人物。如今如果任由物理系凋零,英国未来在科技话语权上可能真的“失重”。

物理的困境并非因为它“不重要”,而恰恰是因为它太重要,却短期内“不好赚钱”。这是一种制度性的讽刺:人类的未来仰赖物理学的突破(能源、通信、人工智能、航天),但大学财务表上的红字却可能扼杀这些突破的萌芽。

物理学科研项目

“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宇宙守门人要失业了?”: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的物理系面临关停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光华剑桥入学考试要培训吗?

下一篇

贝赛思G1-G8首场Benchmark考试时间公布!考前做到这6点冲A更稳!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