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0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我到底能申上哪所学校?这问题就像薛定谔的猫:在offer拆开前,你既是哈佛候选人,也是“全拒得”预备员。

于是你打开小红书、知乎和一亩三分地,开始了每天的仰卧起坐: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

• 刷到“双非逆袭藤校”,立马坐起来:我又行了!

• 看到“海本3.9全拒”,直接躺回去:我不配。

• 收藏“冷门项目推荐”,感觉未来可期;

• 点开“水硕避雷分析”,瞬间生无可恋。

你的心情在“我能拯救世界”和“世界放弃了我”之间反复横跳,而收藏夹里对立的帖子,甚至能自己吵起来。

留学选校,完美治好了你的精神内耗,因为它让你直接进入了精神分裂。

那些让你焦虑的信息

每当在申请前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做法,毕竟留学申请至关重要,大家都想做到心中有数。但问题是,碎片化的经验、片面的评价、未经证实的经验之谈,看似在帮你解惑,其实是在削弱你的判断力。

第一类:过于夸张的帖子

最近,老师在翻阅小红书时,发现了很多吸引眼球的帖子,标题诸如“GPA低到惨不忍睹也能成功申请名校!”、“低分逆袭藤校?我就是这样做到的!”等。

很多人晒出三维(GPA、标化成绩、实习数量等)和录取结果,但对这个人往往我们是没办法看到全貌的。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

除了直观的数字,我们看不到对方更多的个人优势、独特经历和表达方式,而这些恰恰才是ta能被录取的真正缘由。

乍一看,这些内容确实很让人心动,尤其对那些学术成绩不算理想,但又怀揣名校梦的同学来说,更是莫大的希望。然而,老师忍不住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些帖子轻易骗了!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

仅凭所谓的“打动人心的申请文书”或“丰富的课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模糊定义很容易让真正GPA较低的申请者误以为他们也有同样的机会。

营销信息夹杂其中,不少这类帖子背后,可能隐藏着某些机构的广告或推销意图。

第二类:给项目随意贴标签

在小红书上,有关“水硕士”,就是指录取门槛低、学术挑战性不高的硕士项目的讨论和批评频繁出现...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截图)

这些评价中夹杂着大量主观意见,很多人可能根据单一的个人体验或道听途说的内容,对某些学校或专业贴上“水”的标签。

网络上部分内容存在从众心理,一旦有一些人开始吐槽某些项目“水”,更多人可能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跟风评论,形成舆论放大效应,导致负面评价更加突出。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截图)

许多学生和家长抱着对名校的高期望选择了这些项目,但可能发现实际体验与预期不符,比如就业资源不如预期丰富、学术氛围不足等,这种落差容易转化为对项目的批评。

大家在小红书冲浪的时候,应该理性看待“水硕士”标签,避免因为部分片面的声音,导致用户对项目和学校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第三类:夸大500强实习经历

大公司的实习机会通常被认为更有价值,尤其是那些外资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企业。小红书很多人也在追求这样的实习,让很多人感到焦虑。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图源:小红书)

然而,美研申请中,一味追求知名企业的实习并不一定能让你脱颖而出。

实际上,选择一个与你的背景高度匹配的实习机会通常比公司的名气更为重要。

密歇根大学招生官说过:“我们看重的是实习内容与专业的匹配度,而非公司名气。”当你为了镀金硬凑大厂实习时,可能正在偏离招生官真正想看的成长轨迹。

好信息不是让你焦虑

我们不是要否定所有网上信息。相反,信息依然是重要的资源,但只有围绕“你自己的目标”来使用,它才有意义。

6月,小红书发布《关于“留学移民”行业不规范营销的治理公告》,两周内对留学移民领域的无资质账号、夸大宣传、虚构案例、隐瞒关键信息等展开专项整治,违规账号将面临限流、禁言乃至封号。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截图)

风暴一出,留学圈瞬间炸锅:有人鼓掌叫好,有人心生焦虑,网上讨论褒贬不一。听上去,这场整顿既正义又必要,但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还行业一片清净

评论区里,不少举报的内容刺痛人心:

有学生称:“自己的申请材料被中介私自用来做广告”,不但侵犯隐私,还让自己不知不觉成了“成功案例”。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截图)

还有人分享被骗经历,明明已经拒绝了中介的服务,却被拿着自己名字反复包装宣传,误导其他留学生上钩。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截图)

部分黑中介、无良机构长期利用留学生及家长对申请流程的不熟悉,收割金钱的同时制造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平台“一刀切”

在拍手叫好的声音中,也有大量留学生对平台“一刀切”的做法表示担忧:

看了小红书这些帖子后,26Fall感觉没学上了...

(来源:小红书截图)

这次被大批量封禁的账号中,不少是留学在读或刚毕业的学长老师,他们因为亲身经历,更懂得学校、项目、申请细节,分享内容真实实用。

由于没有公司资质或未完成繁琐认证流程,这些内容创作者直接被“连坐”,优质的、接地气的真实信息被快速清空。

留学生和家长们再次陷入无助状态,很多人只能在评论区或豆瓣到处找推荐,“求靠谱中介”“有没有成功案例的顾问”,信息差进一步拉大。

如何在小红书里找到方向?

在小红书这样一个信息量庞杂的平台中找到方向,老师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习和参考类

• 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持聚焦;

• 善用搜索和标签功能筛选精准内容;

• 学会判断内容质量,过滤噪音信息;

• 通过评论和互动获取更多定制化建议。

在浏览之前,先问自己以下问题:

• 想解决什么问题?如留学选校、职场发展、兴趣探索

• 需要什么类型的信息?如经验分享、攻略建议、产品推荐

• 期望从中获得什么价值?如实用性建议、启发性内容、社交互动

明确目标后,能让你更有针对性地筛选内容,避免被大量碎片化信息干扰。

关注优质内容创作者

找到高质量内容的创作者后,可以:

• 关注他们:长期跟进他们的分享,了解系统化的建议。

• 评论互动:通过评论区与作者交流,获得更具体的建议。

• 查看他们的收藏夹:部分作者会推荐其他优质博主或资源。

例如在留学方向,寻找有明确经历、成功申请记录或从业背景的用户,他们的分享更有参考价值。

过滤信息噪音

面对大量碎片化和甚至矛盾的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过滤:

• 看点赞和评论:点赞和评论多的笔记通常更有价值,但也要警惕内容是否过于“迎合大众”。

• 多角度验证:不要完全依赖单一笔记,对同一话题多查看几个创作者的观点。

• 警惕商业推广:一些带有营销性质的内容可能并不真实,例如“炫富风”的内容可能只是广告。

申请美研的过程中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建议,它们往往误导申请者走向不必要的弯路。对留学生来说,信息焦虑不能用盲信来解决。

真正能提升录取率的信息,是那些能帮你理解目标、评估差距、构建链接的内容。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6fall开局就“放水”的几所英国大学

下一篇

深圳国际学校MAP测试难不难?一文读懂MAP 测试!附适用校+备考指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