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留学申请季结束,在各种社交媒体上都能看到晒offer的帖子~
辛苦了一整个申请季,又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晒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但在点赞和祝福之中,也隐藏着不少风险。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有位同学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offer,还附带高达26万港币的奖学金!于是,这位同学和申请机构都在社交媒体晒了一下offer。
可没想到,这一晒,出事了。
港中文招生委员会的人看到了这条动态,对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这名同学被要求重新录制面试视频,再经历一轮可能更严格的审核,到手的奖学金说不定也黄了……
不仅是港中文,其实美国大学近年来也对社交媒体颇为关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规避类似的风险呢?
事件后续
两篇再正常不过的分享帖,一篇是学生回顾自己申请成功的经历,另一篇是留学机构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但谁也没想到,招生委员会的老师们,也会这么仔细地浏览社交媒体。(不过据说也有可能是被第三方举报了)
总之结果就是那位同学收到了校方的正式通知,要求她重新录制面试视频。
校方还明确表示,如果拒绝重录,或者表现不佳,已获得的奖学金资格将被取消。
学生和中介当然无法接受这个决定。他们认为申请过程合规,材料真实有效,校方仅凭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就提出质疑,实在站不住脚。
校方对此的态度还是非常强硬:当申请材料出现疑点,或收到外部反馈时,要求申请者再次面试属于常规审核流程。
那些乐极生悲的经历
其实像港中文这位同学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
伦敦大学学院
一些被UCL录取的同学在拿到Offer后,又被学校通知需要补充提交材料。多方打听后才获悉,原来这些同学被某个家长举报了。
原来是有位家长认为自己的女儿成绩很好,被UCL拒了太不合理。于是把在小红书上晒offer的学生背景全部收集起来。
然后家长直接给UCL写了一封信,质疑校方的申请公平性,同步附上了其他Background不如自己女儿的申请者的资料。
校方获悉后,只能重新背调,并让已经收到Offer的学生重新提交申请材料。
哥伦比亚大学
有位同学拿到了哥大的offer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可没想到这条朋友圈竟然让他无法入学。
他的朋友圈写道:“终于可以去美国,买把枪轰死美国人了”。
校方得知此事后,立刻开展调查。在确定这名学生多次发出暴力威胁及仇恨主义言论,决定撤销下发的offer。
麻省理工学院
这位同学被MIT录取,Ta的妈妈在朋友圈晒了一下女儿的优秀。没想到,这条朋友圈却迅速传播,引起了热议。
不少网友化身侦探,逐字逐句分析李妈妈的文案和孩子取得的成就。
随着各种猜测和解读不断发酵,甚至有人传言她被撤回录取资格。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这位同学不得不两次发长文回应,只为自证清白。
以上种种都在说明,offer到手也不能完全松懈,大家还需谨慎为上。
你可以说只要我没有破绽,有什么可害怕的,但是谁都没法保证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为什么随手一晒这么危险?因为嫉妒是人性,而网络放大了恶意。
你的成功,真心为你高兴的人只会祝福;但在某些人眼里,就只剩下嫉妒。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公开分享与机构审核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有时候,一份单纯的喜悦,也可能被推至聚光灯下,接受无数目光的审视,从而喜剧变悲剧。
offer不稳的原因
申请材料不实
在留学申请中,材料的真实性是美国大学最为看重的关键因素之一。
美国大学对学术诚信有着极高的要求,绝不允许申请者在材料上弄虚作假。
一旦发现申请者提交的成绩单、推荐信、语言成绩等材料存在伪造或夸大的情况,大学会毫不犹豫地撤回offer,甚至还可能将申请者列入黑名单,日后再也不能申请该所大学。
发布涉政言论
仇恨主义和涉政言论都处于目前美国国务院的监管范围内。
6月中旬,美国国务院官宣恢复国际学生的签证预约,但将申请者的社交媒体账户审查作为了审核必选项之一。
针对任何对美国国家安全存在威胁的申请者都会被拒签,甚至不接受社交媒体账户审查也可能会成为拒签的理由。
大学的乌龙offer
比如由于大学系统故障、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大学会发错Offer。
东北大学就曾多次出现过这样的问题,2022年,东北大学法学院因技术错误,向205名23Fall申请者和3930名22Fall申请者错发了Offer。
2023年,东北大学再因技术故障,导致48人收到了大学错发的Offer...
如何努力保住offer?
确保申请材料真实
在准备申请材料时,不夸大、不造假任何申请材料。在填写申请表格时,要仔细核对每一项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社交平台谨言慎行
注意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行,避免发表极端、歧视、暴力等不当言论;定期自查网络足迹,删除一些可能会引起误解的旧动态。
主动出击保offer
如果真的不幸收到学校撤回offer的通知,第一时间与学校取得联系,诚恳地表达你对这所学校的向往,了解撤回Offer的具体原因。
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沟通,争取挽回局面。很多时候,学校撤回Offer可能只是一个误会,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往往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还是想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于详细的个人信息或申请材料。任何一次不经意的分享,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