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治理再起波澜,弗吉尼亚大学成为最新一家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的顶尖高校,承诺遵守反歧视指导并调整校园DEI项目。此次协议不仅标志着学校的行政选择,更折射出联邦对高校招生与聘任逻辑的持续影响,为后续的高校治理趋势与国际申请者策略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图源abcNEWS官网
UVA选择“停火”,DEI清零进入执行期
美国司法部宣布与弗吉尼亚大学达成协议,校方同意遵守联邦提出的反歧视指引,以换取暂停对其招生与聘任流程的调查。这是继哥伦比亚大学与布朗大学之后,又一所顶尖名校在同一议题上签字停火。
不同于哥大缴纳亿美元、布朗支付500万美元,弗吉尼亚没有罚金,其代价仅是每季度提交合规数据并由校长亲签,同时协议写明政府“不干预课程与学术表达”,看似“成本最低”。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低成本隐藏着深层压力,原校长詹姆斯·瑞安已于6月辞职,他坦言,如果为了保住个人职位而与联邦政府正面冲突,其他校内人士将承担过大代价。这一辞职不仅反映了个人风险,也折射出高校在面对联邦施压时的无奈与现实考量。
弗吉尼亚的协议条款较短,仅4页,相比之下布朗为9页,哥大更长达22页。这不仅体现了不同学校在谈判策略上的差异,也折射出联邦政府在具体要求上的灵活度和政策意图。
协议明确写入了学术自由条款,强调政府“不会干预学术表达或课程内容”,这在形式上为学校留出了表面上的独立空间,但实际上,校园的DEI项目已被迫调整、收紧,学术环境的某些实践可能会因此发生结构性变化。
这不是单点事件,是联邦在重写高校边界
弗吉尼亚大学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特朗普政府在高校治理上的长期策略的最新体现。今年以来,白宫对公立高校展开系列压力行动,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乔治梅森大学在内的多所校园被纳入类似审查。
除了DEI项目,联邦还对反犹问题进行了独立调查,使高校在行政与学术事务上同时承受双线压力。可以说,美国高校面临的不再是“要不要DEI”,而是如何在合规与风险之间选择最优路径。
这一治理趋势的直接逻辑是:联邦要求高校的招生和聘任操作必须可审计、可量化、可证据化。任何含糊的、多义的政策性语言都可能被视为潜在违规。高校不得不在保留表面学术自由与符合法规要求之间找到平衡,这意味着学校在未来的行政决策中会倾向于低风险、可控的操作模式。
对中国/国际学生的含义
这一系列变化对国际申请者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过去几年,招生官在评估中可以正当化使用多元化(diversity)、公平(equity)、Inclusion(包容性)等理由,这为“身份叙事”提供了加分空间。
然而在新的合规框架下,这类理由逐渐变成敏感点,招生官会更倾向于依靠可量化指标进行判断,包括学术成绩、科研成果、竞赛获奖、可验证的社会实践影响等。换句话说,身份或理念背景不再是材料中的安全加分项,必须通过具体的成果和数据来支撑叙事。
对国际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在准备申请材料时,志愿经历、社团活动、公益项目的描述需要转向成果导向表达。例如,强调团队管理成效、具体项目产出、获得的证书或奖项、量化数据,突出可验证的学术与实践贡献,而非单纯强调社会价值或理念参与。
更底层的变化:从理想叙事回到审计现实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次事件标志着美国高校制度性叙事的调整:台面上仍在讲理想主义与多元价值,但后台的审计标准和联邦监管将硬性要求学校行为可量化、可证据化。DEI项目正在制度性收紧,招生评价逻辑正回归以成果和绩效为中心。对于国际生和申请者而言,考验不再是讲故事的能力,而是能否提供能够支撑判断的证据。
结语
综合来看,弗吉尼亚大学与司法部的协议不仅是单个学校的行政操作,更是整个美国高校治理趋势的缩影。从哥大、布朗到弗吉尼亚,学校正在经历一场“从叙事加分到成果加分”的系统性转向,这将影响未来几年国际学生的申请策略和材料写作方式。理解并适应这一趋势,是中国及其他国际申请者应对美国高校录取变化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