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本申请的激烈竞争中,最令人惋惜的往往不是申请者的平庸,而是他们的优秀缺乏"叙事性"。当招生官面对成千上万的申请材料时,他们寻找的不是完美无缺的申请者,而是能够通过清晰、连贯的故事展现学术身份与成长轨迹的个体。
许多学生拥有出色的GPA、标化和丰富的活动列表,却在文书创作中举步维艰。他们的履历犹如散落的珍珠,虽颗颗璀璨,却因缺乏一条主线,难以串联成一条能打动招生官的完整项链。来自某国际学校的T同学,在申请季初期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他拥有扎实的申请背景,各项条件均表现优异,但这些优势在申请材料中未能形成有效呼应:
👉 优异的数学成绩和竞赛奖项,主要体现的是计算与逻辑能力,尚未展现出与经济学的深入结合
👉 作为社团主席和创始人,所体现的组织与领导才能,未能自然衔接其学术兴趣的主线
👉 创业、实习等多元经历之间缺乏内在联系,难以系统回应像哥大这样的学府在评估时关注的核心问题——“你对经济学的热情具体体现在哪里?”
面对这一挑战,T同学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整合思路:他将参与全美经济学挑战赛(NEC)的经历作为核心线索,串联起原本分散的履历亮点。NEC对他而言不仅是一项竞赛,更是一个能够有机融合其数学素养、领导力与实践经历的学术平台。
通过围绕NEC系统构建申请叙事,他将孤立的成就编织成了一个逻辑连贯、重点突出的个人故事,从而更贴合顶尖高校对申请者“学术主线”与“成长真实性”的期待。
“数学高分”
到“经济学思维”的跃迁
T同学的数学能力更多体现在考试成绩和竞赛奖状上,这些成就虽然亮眼,却难以直接证明他具备将数理知识应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潜力。招生官期待看到的,不是申请者"会什么",而是他们"如何思考"。NEC作为一个经过验证的学术平台,为T同学提供了将数学能力"转译"为经济学思维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
💡从解题到解构现实问题:
在NEC中,数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公式。他需要利用函数模型分析市场需求曲线,运用概率统计评估投资风险。这让他的数学能力完成了从“会解题”到“能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关键转变。
💡建立跨学科的思维框架:
通过备赛,他自然而然地搭建起了连接数学与经济学的思维桥梁。微积分成了他理解经济变量变化率的工具,统计学则成为他解读复杂市场数据的透镜。这种融合的视角,正是顶尖大学所看重的核心素养。
💡奠定未来研究的基石:
更重要的是,NEC培养了他一种将模糊的经济现象转化为可量化、可验证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竞赛技巧,更是一种受益终身的学术研究方法,为他未来在哥大可能从事的经济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转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展示了T同学已经为大学级别的经济学研究做好了准备——他不仅拥有工具,更懂得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学科思考。
"活动经历"
到"学术身份"的构建
招生官在评估课外活动时,关注的是学生背后的叙事一致性和身份认同感。传统活动列表的局限在于:社团经历往往停留在“做了什么”的层面,缺乏对“为什么持续投入”的深度解释,各项活动之间缺少内在逻辑联系。而T同学通过NEC的整合效应,以它为核心重新组织他的课外经历,他实现了:
💡动机的显性化:
将分散的活动统一在"经济学探索"的主题之下。T同学所做的就是将所有看似独立的活动——无论是社团管理、创业尝试还是数学竞赛——都重新置于“经济学探索”这一统一的主题之下进行阐释。这种转变,让招生官看到的不是一个忙于完成任务的简历填充者,而是一个充满内驱力、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学术兴趣进行主动探索的求知者。
💡影响力的延伸:
把个人参赛经历转化为社团建设的资源,展现了对学术社区的贡献。他将NEC中获得的团队协作经验和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性地运用到自创的EconoFinance Lounge社团运营中。通过组织读书会、案例研讨和学术讲座,他将个人参赛经历转化为了可持续的集体学习平台。
💡身份的确认:
该社团获得了NEC中国委员会的官方认可,这个外部认证不仅证明了他的组织能力,还确立了他作为"年轻经济学爱好者"的学术身份,为他的申请材料增添了独特的说服力。
这种“学术身份”的构建使招生官能够清晰地看到:T同学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在身份认同上完成了向"经济学研究者"的转变。
"广泛兴趣"
到"专注热情"的证明
"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是商科申请文书中常见的表述,也是最需要证据支持的主张。T同学通过NEC的完整参赛经历,将这句略显空泛的陈述转化为了一个完整的热情证明体系:
💡用投入深度证明热爱:
全国奖项的背后是持续数月的系统准备,包括大量的文献研读、数据分析和团队讨论。这种深度投入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其学术热情最直接的证明。
💡用客观排名定位能力:
"全国个人金奖"的客观排名,为招生官提供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评估其学术水平的清晰参照系,使他的经济学素养变得可衡量、可比较。
💡构建完整的认知闭环:
NEC的参赛经历完整展现了他从掌握经济学理论,到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案例的全过程。这个"知行合一"的完整证据链,让他的学术热情显得真实可信。
这一转变将主观的“兴趣声明”转化为了一套客观的“能力凭证”。通过NEC,T同学用可量化的投入、可比较的排名和完整的实践轨迹,构建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证据链,向招生官有力地证明了其热情的深度与学术选择的成熟度。
T同学的成功并非源于他在某个领域的突出表现,而是因为他通过NEC这一"学术粘合剂",向招生官展示了一个完整、可信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经济学研究者”的个人形象。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美本申请中,比积累经历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个能够将你的经历转化为有说服力故事的核心线索。对T同学而言,NEC就是那条将散落珍珠串成项链的金线。
看完T同学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对NEC这项竞赛如何塑造了他的申请优势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在,老师带大家一同深入了解NEC商赛,这个在全美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的经济学挑战。
CNEC经济学素养研习
CNEC经济学素养研习,前身为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高中生经济学竞赛。由美国经济教育学会CEE举办,全球知名财经新闻台CNBC对赛事进行全球直播,打造国际顶级经济学赛事展示平台。
竞赛考察微观、宏观经济原理以及世界经济知识,鼓励学生应用经济知识并进行团队合作。该竞赛受到华尔街知名金融机构、全球顶尖大学的广泛支持和认可。60%的全球站学生被世界一流名校录取。

2025-2026 活动时间
1.报名开始:2025年6月6日
2.报名截止:2025年11月30日
3.中国站初赛:2025年12月13/14日
4.中国赛区决赛:2025年3月
5.全球站(美国):2026年5月-6月
6.全球站(亚洲):2026年7月-8月
7.全球站(英国):2026年7月-8月

活动组别要求
NEC根据难易程度从简单到困难分为三个组别:Pre,DR,AS。
👉1. Pre(入门组别)组队要求:每支队伍须有2-4名学生组成,同组队员必须于报名截止前完成组队,同组队员必须组别相同。
👉2. DR(初级组别)& AS(高级组别)组队要求:每支队伍须由4名学生组成,同组队员必须于报名截止前完成组队,同组队员必须组别相同。
注:涉及到跨校组队的团队,团队需在Bloom组队界面确定团队归属学校,即团队荣誉的归属学校。每位队员的荣誉证书不受影响,显示的是本人所在学校。
更换队员同学可于报名截止前更换队员,一旦报名截止,则以截止日的组队情况为最终组队。
测评内容
👉1.Pre(入门组别):NEC 2025中国区初级站阶段为线上测评环节,测评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共计两个科目。
👉2.DR(初级组别)&AS(高级组别):NEC 2025中国区初级站阶段为线上测评环节,测评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和时事,共计三个科目。
写在最后
以上便是2025-2026年度NEC赛事的相关信息,目前已经处于报名阶段,有意参赛的同学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组队报名~
机构为大家准备了NEC Knowledge Map以及Test Bank等相关备赛资料,其中包含Pre组别,DR组别和AS组别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