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类世界大学排名陆续发布——从重学术的 QS、THE,到 U.S.News 和软科排名,可谓百花齐放、各有侧重,有的衡量学术声誉,有的看重出版物与国际化。
而这次由 American Caldwell 发布的 GUV 排名,则是考察全球大学知名度,基于过去 12 月大学品牌实力和突出程度进行比较。聚焦高校的全球知名度与影响力,根据过去一年中的品牌曝光度、公众热度和传播表现,评选出“最具国际话题度”的大学。

对高校而言,知名度不仅是荣誉,更关系到生源质量、国际合作与人才吸引力。那么,2025-2026 年度哪些大学在全球学术舞台上最具“存在感”?
一、排名指标
总部设在美国 DC 华盛顿州的全球大学知名度排名,对于全球 1000 所高校进行了分析。
当前可见性得分计算为一个加权度量值=News Mentions+Public Interest+Social Media+ Website Visitors+Video Views
简单来讲,就是谁被讨论得多、被搜得多、被看得多,谁就排名高。

具体涵盖以下 7 个指标(全部信息统计基于公开数据):
新闻提及
基于过去 12 个月的新闻提及次数。新闻渠道主要包括国内和国际报纸、印刷品和在线杂志、电视和广播、新闻专线和博客。
公共兴趣
根据平均每月在主要搜索引擎(比如谷歌)上搜索大学信息的人数,衡量公众对大学的兴趣(综合涵盖国内和国际上的兴趣)。
社交媒体
这一数字由学校官方的 Instagram、脸书、Twitter (X) 和LinkedIn 渠道的粉丝总数组成。注意:抖音没有包括在内,因为许多大学在该平台上缺乏存在,因此无法进行一致的比较。
网站访问者
这反映了在给定的一个月内花时间访问主要大学网站的大致人数。
网络引用
此信息基于大学网站的唯一在线链接数量。这个参数是基于由 Google 的 PageRank 首先推广的算法,也可以称为引文。
在线足迹
在线足迹揭示了与大学相关的公开可见和免费访问的在线信息的数量,并且不收费。
视频播放
基于 YouTube 的影响深远:它是世界上访问量第二大的网站,也是第二大搜索引擎。YouTube 覆盖了每个年龄层,几乎每台电视都可以观看。视频浏览量作为排名参考,衡量的是官方大学频道的总浏览量。
二、排名亮点

无论是在学术声誉还是知名度上,美国高校的表现都出类拔萃。在全球大学知名度排名 Top10 里有 6 所美国院校,哈佛大学持续霸榜第一,MIT 和斯坦福紧随其后,三所高校展现了“全能 ACE”的实力,在各种排名中表现出色。

TOP10 除了美国高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表现也非常出彩,从去年的 11 名,跃升至第 4 名;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也从去年的第 16 名到了 TOP10。
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成为英国大学的代表。牛津大学保持了第 5 名的位置;剑桥大学则从第 7 名下滑至第 11 名。

三、各国高校表现
美国高校:
Top5 占 4 席:哈佛、MIT、斯坦福、哥大包揽前四,牛津勉强挤入第 5。top20 中 13 所美校,top100 占 38 席,绝对的主场作战。
加州大学系统就是当之无愧的“实力网红天团”。5 所加州系大学在知名度上都进了全球前 100,尤其是 UCLA 和 UCB 甚至进入了前 20 的行列。
英国高校:
IC:QS 排名第 2 的帝国理工,知名度暴跌至 106 名,成 G5 中唯一跌出前百的院校,去年还能排在 83 名,今年直接暴跌。
老牌强校比如牛津(5)、剑桥(7)、UCL(19)仍在前 20,但曼大(61)、LSE(65)、爱丁堡(72)、KCL(99)排名略显挣扎,布大、华威等直接无缘前百。
澳洲高校:
新南威尔士从去年 88 名猛涨至 23 名,力压墨尔本大学(31名)成澳洲第一。
莫纳什(50)、悉尼大学(51)、昆士兰(75)均进前百,5 所院校上榜数追平英国。
中国大陆高校:
清北稳中有降,清华从 22 名跌至 28 名,北大从 39 名跌至 40 名,但仍是唯二进前 50 的大陆高校。
交大(139)、浙大(143)、复旦(189)在 Top200 中挣扎,复旦今年终于进入前200。
新加坡高校:
新国立下滑,从 52 名跌至 76 名,南洋理工逆袭从 196 名猛涨 119 名至 77 名,两校排名差距从 144 名缩窄至 1 名。
四、榜单TOP100






完整榜单请戳:https://americancaldwell.com/guv-rankings
GUV 排名虽不直接衡量学术水平,却揭露了一个关键真相:高校的影响力不止于实验室,更在于 “讲故事” 的能力。美国高校的霸榜,源于其新闻资源、校友网络与国际传播的协同发力。
对留学生而言,这份榜单提供了择校新视角,除了专业排名,高校的知名度往往与就业资源、国际认可度深度绑定;对高校而言,如何将学术实力转化为全球可见的 “品牌力”,或许是比冲排名更重要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