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 毁约有多严重?这所大学拉黑四所涉事学生高中

近期,美国杜兰大学因 ED(Early Decision,提前决定)申请出现学生毁约情况,采取了罕见处罚举措:一名学生通过该校 ED 项目被录取后,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其他大学,学校因此禁止该生所在高中的全体学生一年内申请该校 ED 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三所未公开名称的高中,也因类似 ED 毁约问题被同一所大学处罚,暂时失去了该校 ED 申请资格。

ED 毁约有多严重?这所大学拉黑四所涉事学生高中

1、ED 制度特性:高录取率背后的 “捆绑责任”

作为美国大学早申请的重要类型,ED 原本因录取率高、出结果早,成了不少学生冲刺梦校的选择,但它同时带有强制捆绑属性,属于一把 “双刃剑”—— 一旦学生通过 ED 被录取,就必须入读,仅 “经济资助不足”“重大突发事件” 等特殊情况可例外;若擅自毁约,不仅会影响个人申请信誉,还可能像此次事件一样,波及自己的母校高中。

2、处罚高中是否合理?

这一处罚引发了大学招生专家的争议,有专家认为,大学想要维护 ED 项目的完整性,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 “惩罚高中” 的做法过于极端,毕竟毁约的是学生个人,而非学校本身。不过目前,被处罚高中的学生并未完全失去申请该大学的资格,仍可通过常规录取(RD)渠道提交申请,只是暂时无法参与该校 ED 申请。

3、ED 制度初衷与现状:从 “双向便利” 到 “筛选工具”

回溯 ED 制度的初衷,最初是为了让学生提前锁定录取结果,同时帮助大学稳定预测入学率、规划学费收入,实现学生与学校的 “双向便利”;但随着美国留学申请竞争不断加剧,ED 逐渐变成了名校筛选 “有准备、有资源学生” 的重要途径,申请门槛和责任约束也愈发受到关注。

4、给申请者的警示:ED 申请是 “承诺” 而非 “冒险”

此次事件也给所有计划申请美国大学 ED 项目的学生和家长敲响警钟:ED 申请不是 “先抢 Offer 再观望” 的冒险,而是一份需要郑重对待的承诺。申请前务必认清 ED 的强制属性,确认 “录取后若经济援助达标,就必须入读”;同时要明确目标,仅当某所学校是 “个人最想去的梦校” 时,再考虑申请其 ED,避免盲目冲刺;此外,还要提前与升学顾问、家长充分沟通对接,确保学校、家庭、个人三方对 ED 申请决策达成共识,避免因信息差导致违约。

ED 的 “早决定”,本质上是 “早负责”—— 录取结果提前的同时,个人信用与母校声誉的责任也同步生效,对留学申请而言,谨慎选择、信守承诺,才是长久之道。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港前三2026本科新开专业大盘点 想申香港的同学别错过!

下一篇

高效备战IEO初站:考前一个月如何主攻宏观经济、微观理财实现提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