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一本法语原著(一)

阅读能力,绝对是所有留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硬通货。

然后,这是一种对于我们来说绝对稀缺的能力。

至少在我接触的高考教育中,我几乎没有真正被训练过如何“读”。

哪怕我来自于北京最好的高中,当然,可能一部分原因是理科实验班。

在语文阅读理解题上拿高分这件事虽然不是很难,而真正的阅读,是另一回事。

这点使得我在法国留学的时候非常不适应——不管是阅读量,还是阅读深度,法国老师给全部同学的阅读要求和阅读强度巨大。

我不能再读一篇节选文章,而是能需要完整地读一本书或者一堆书。

哪怕是小说,也不是追剧情,而是能分辨作者在讲什么、为什么这样讲。

读书笔记不能是机械划金句,而是知道圈画的是什么线索、结构和思维。

没人教过我这些。但这些真的太重要了。

而且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发现,哪怕从最功利的角度出发,学法语背单词,这也是越来越多的语言专家所最推崇的方法:学语言,要到语境中学,要到阅读中学。

那这一切,究竟该怎么做到?

我会结合我这些年的教学经历和当时在学校学的阅读课的内容,试图带大家重新认识“阅读”——至少去看看法国教育体系里是如何教学生阅读的。

选书方面,我选用了一本不会有任何异议的,难度适合所有同学的好书——法语原版小王子。

再次地、由衷地、特别地,诚邀各位理科生来参与,我们大概是更需要这一技能的那一类人。

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

一、一本书读几遍好?

我们就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秀操作的。我不会读书,至少我去法国那年不会。

所以如果大家和我一样,一定要避开一个大雷:读书讲究高低之分。

他们读书厉害,杂志太低端,轻描淡写地评价这个作品不行,那个作家塌房,这跟我们都没有什么关系;哪怕是老师们所说的,读书要进行主题阅读,横向阅读,分级阅读,这些其实真的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掌握的方法。

我当年在手机和社交媒体尚且不泛滥的时候,都是一个平时除了教科书以外,啥书也不看的人。

要知道,如果我们的目标还是读原版书的话(因为国外图书馆只有原版书),我们能读完一遍其实已经超越了99%的身边同学;况且,真正经典的著作,往往读一遍有读一遍的收获,我们何必一定要把书里的全部收获都get到手,才叫有所收获呢。

对于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法语的人,我有这样的教学经验:

如果的学习目标是B1,我建议一本书只读一遍。

如果目标是B2或者C1,我建议一本书可以读两遍。

永远先从小说开始。

多了没有必要,好书太多,读不过来的。再经典的书,被剧透了,阅读体验都会打折一半以上,没必要强求。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先从一刷开始,这也是所有书目都可以采用的简单方法。

我们唯一的目的:看故事。

我们唯一的任务:画故事线。

二、绝对不能忽略的封面和封底

结合我们上周的文章,我其实已经给大家剧透了阅读封面的方法和重要性,因为这本质上就是一个看图写话的过程。

一本书的封面往往是一本书最大的无剧透攻略,它一般都揭示了全书的主题和主人公。

主人公很好理解,主题的意思就是:这个故事到底探讨了一件什么事?

怎样读一本法语原著(一)

根据上次的方法,我们可以简单描述封皮:

画面主体是小王子,背景是宇宙里,小王子站在一个星球上,星球上有一些小花和老师,星球喷出了一些星星和月亮。整个画面有一种温暖感,也有一丝孤独感,天马行空的感觉。

然后我们用自己的话把它翻译成法语,做一个看图说话的练习:

Le sujet principal de l’image est le Petit Prince,

l’arrière-plan se trouve dans l’univers,

le Petit Prince se tient debout sur une planète,

et sur cette planète, il y a quelques petites fleurs et de petits arbres. La planète projette des étoiles et la lune.

De plus, l’ensemble de l’image dégage une sensation de chaleur, mais aussi une légère impression de solitude, avec une atmosphère pleine d’imagination.

接下来,我们找一张纸,作为我们阅读一本书的阅读笔记,后面我们可以把这一页纸加在书里,正好当了书签,很方便。

这更是我们读书笔记的第一笔要记的:问三个问题。

假如我没读过小王子,我的问题如下:

1. 小王子是谁,为什么能成为这本书的主人公?

2. 这个星球为什么要往外喷星星?有什么深意?

3. 这到底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至于三这个数字,确实是我从法国老师那里学来的,我自己在学习和教学中也觉得非常好,不多不少刚刚好,我们沿用吧,减少选择成本。

把它写在我们的读书笔记里,会一直提示我们读这本书的起点是什么。

不忘初心,隔一段时间如果翻看这几个问题,经常会觉得当时的自己很有趣。

三、调研作家和写作背景

读书之前,务必要做这件事。

我在上学的时候,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每篇课文都要注释这个作者是干嘛的,创作背景是啥。甚至有的时候还要背诵,考试还要考,个人对这件事特别反感。

直到我在法国的阅读课上才明白这里面的奥秘,再后来,“沉浸式体验”这个词被大家广泛使用后,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可以彻底说清楚了。

了解创作背景,本质上就是让我们沉浸式体验一下作者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局面下,完成的这部作品。

这件事现在变得特别容易,我们可以完全交给AI,省时省力。

怎样读一本法语原著(一)

怎样读一本法语原著(一)

这时候,我们又要拿出图书笔记了,来记录我们的第二笔,别忘了结合我们前面在封面上找到的蛛丝马迹来大胆总结:

作者是一个贵族的孩子,可能比较叛逆天马行空,飞行员经历了航空时代非常危险的早期岁月。这部作品创作于二战时期,作者正在流亡美国,这部作品很可能是投射他对人性的思考,对战争的控诉。最终这部作品成为了作者的遗作,他在完成作品后的下一年飞行任务中意外逝世。

我们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一定要时刻把这张纸摆在眼前,这样,就能始终让我们带着作者当时写作的感觉去读这本书。

读小王子的时候,周围应该是战火纷飞,各种不太平,阴冷无比。而绝对不是嗑着瓜子,窝在被窝里读暖心童话。毕竟作者如果是飞行员的话,写作的场景估计是在执行任务的途中迷路的时候,使用的可能是时间碎片。

试想,这样的创作背景,如果作者写出了一部震惊世人的童话作品,是不是应该被载入史册呢?

这些感觉我们都带着,才算是调整好了读书的姿势。

四、作者序、译者序和目录要不要读?

允许我我离经叛道,固执己见。

上课的时候,法国教授说这些都要认真读,而且布置过相关的作业做synthesis。很多讲阅读的著作,也都强调过它们的重要性。

但我个人其实只有三个最深切的体验:

第一,序如果很长,我真读不下去。

第二,序里面老给我剧透。

第三,我对作者再版和译者的忆苦思甜无感。

我发现,对于再版以后的作者序,往往都是作者在做一些个人复盘,回答一些读者的问题,或者发一些感慨,我作为初识这本书的人,和作者很难共情;而译者序,往往是在讲这本书的背景介绍,以及价值观的深入探讨。背景介绍部分我们自己已经做了调研,所以可读性也不是很强。

我个人的理解是,作者序和译者序更大的价值是帮助我们选书,来决定这本书值不值得读不读。如果我们已经决定要读这本书了,那么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

最后然后来说说目录。

书籍最重要的是目录,论文最重要的是目录。但是我读书,其实不爱读目录。

因为我发现对于小说,作者不会傻乎乎的把剧透的内容写在标题里。在目录里,往往使用大量的谜语人或者谜语元素,从而让排版看起来更加精彩,所以我读了目录,也就读了目录。

对于论说类书籍,或者工具类书籍,目录主要是一个强大的索引工具,它的实用性很强,所以读不读它并不由阅读体验所左右。对于电子版的书,能直接搜索其实比目录有时候还好用。

尤其是,我做教学的时候和同学碰到的都是现实的问题。

我们选择的是原文阅读!是法语的!一分钟本来就读不了几句话。

还磨磨唧唧不进重点,进不了阅读状态,乐趣都没了,只剩坚持了?

所以我选择不读序言和目录——至少一刷不用读。

截止到目前,我们的读书笔记可以有如下内容:

怎样读一本法语原著(一)

自此,我们可以正式翻开书本的第一页了。

下周我会陪着大家一起逐章看一看,一本原版书我们应该怎么读。

不跟人比,读给自己。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MIT官方推荐 每年仅招12人 学术强悍还免费 堪称人文学子的终极梦想!

下一篇

SAT和ACT哪个更容易出高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