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美国大学招生政策经历了从“全面Test - Optional”到“部分回归标准化考试”的重大转折。2025年起,多所常春藤盟校,包括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以及 麻省理工学院(MIT)、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等,都宣布重新要求或强烈建议提交SAT/ACT成绩。
这一趋势标志着美本招生政策正在从“全面自由”转向“数据平衡”,为全球申请者带来了新的导向。
趋势回顾:从“取消”到“回归”
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美国高校普遍实施Test - Optional政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提交SAT/ACT成绩。虽然这项政策最初被视为教育公平的象征,但多年实践让部分高校发现:缺乏统一数据后,评估不同教育体系学生的学术实力变得更加困难。
2024年底,达特茅斯学院率先宣布恢复SAT/ACT要求。研究数据显示,提交标化成绩的学生在录取中表现出更高的学术准备度与持续学习能力,且入学后学业表现更稳定。紧随其后,耶鲁大学与布朗大学也相继发布公告,恢复“Test Recommended”政策,强调SAT/ACT作为衡量学术潜力的重要参考维度。与此同时,MIT与乔治城大学早已明确:未提交标化成绩将影响录取评估的完整性。

常春藤联盟的官方表态与逻辑
各校在恢复SAT的声明中,都强调一个共同理念——“公平比较”与“数据透明”:
耶鲁大学(Yale): 校方表示,SAT为来自不同国家、教育体系与学校背景的申请者提供了“统一的学术参考框架”,尤其有助于识别来自资源有限学校的优秀学生。
布朗大学(Brown): 在官方说明中指出,标化成绩“帮助招生官理解学生在学术挑战中的真实潜力”,同时提高录取评估的“预测性与公正性”。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在其内部研究中发现,提交SAT成绩的低收入背景学生,反而更有机会脱颖而出,因为成绩提供了客观佐证,减少了主观偏差。
麻省理工学院(MIT): 早在2022年便恢复SAT要求,强调工程类和数学型学生的学术基础无法仅凭课程成绩判断,标化分数能有效预测其在大学阶段的表现。
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常春藤及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共识是:标化考试并非制造不公平,而是提升识别潜力的工具。
中国学生的策略调整
随着常春藤和顶尖大学的回归趋势,中国申请者应重新审视SAT的重要性:
1. 规划更早,准备更系统: 建议在高二完成首次SAT考试,并保留至少一次重考机会。熟悉Digital SAT界面与节奏是制胜关键。
2. 关注政策差异: 并非所有大学都同步回归,例如加州大学系统依然Test - Free。申请前应查阅目标校官网,制定差异化计划。
3. 强化整体背景: SAT成绩是“门票”,而非“决定因素”。科研、课外活动与Essay仍是展示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

教育启示:标化的回归,是公平的延伸
标化考试的回归,不代表“唯分数论”的复辟,而是教育公平的一种“再定义”。在招生官看来,真正的公平是让所有学生都能被基于数据、而非背景所评价。未来的录取趋势将更加注重“分数 + 背景 + 潜力”的综合平衡。
对于中国家长而言,这一趋势传递的信号是:要回归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帮助孩子建立系统的学习规划与自我驱动能力,才是应对教育政策变化的最稳健方式。
信息来源:
Yale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2024–2025 Testing Policy Announcement)
Brown University – Standardized Testing Guidelines (2025)
Dartmouth College Admissions Office – Testing Research Report (2024)
MIT Admissions – Standardized Testing Requirements (2022)
Georgetow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2024)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April 2025: “The Return of the SAT Deb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