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内地学生赴港读书热潮持续升温,从大学到中小学,内地生源占比稳步攀升。香港教育凭借 “低成本、多路径、高水准” 的独特优势,成为规避教育内卷、拓展国际视野的优选。本文结合最新数据与政策动态,全面拆解香港教育体系、核心优势及升学规划,帮你理清决策思路。
现状洞察:内地学生赴港读书呈爆发式增长
内地学生已成为香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学段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大学阶段:核心非本地生源2024-2025 学年,香港八大高校非本地生中内地生占比达 75%,港大更是高达 86.3%(约 2.25 万人)。2020-2025 年,内地生赴港读大学年均增长 15%,港大内地本科生 4 年间增长 48%。
中小学阶段:政策驱动回升受 “高才通”“优才计划” 带动,新来港中小学生数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4-2025 学年,新来港小学生 4614 人(同比增 3%)、中学生 2471 人(同比增 5.5%)。
整体趋势:占比稳步提升内地学生占香港学生总数的比例从 2020 年 1.3% 升至 2025 年 2.3%,总人数达 15 万人,其中大学 10 万人、中小学 5 万人。
资源全景:香港教育体系的分层与分布
香港教育覆盖 3-18 岁全学段,学校类型多元,资源分布均衡,能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1. 学段资源核心数据(2024-2025 学年)

2. 核心学段特色解析
幼稚园:本地为主,资源充足分本地计划(学费低,政府资助)、非本地计划(自费)、非本地幼稚园(国际课程)三类。新界学生占比 50.8%,近 10 年学生人数虽下降,但学额始终充足。
中小学:公营主导,班额优化公营学校(官立 + 资助)占中小学总数约 75%,本地生免学费。小学每班平均 24.9 人,国际学校仅 22 人;中学 “降后企稳”,2024 年学生数回升至 34 万 +。
高等教育:八大高校为核心8 所 UGC 资助大学(港大、科大等)每年提供约 1.5 万个首年学位,是高等教育中坚力量,本地生录取优先级显著高于非本地生。
3. 专业补充:香港教育监管与质量保障香港教育局通过 “质素保证视学” 制度监管学校,所有公营及直资学校需符合课程指引与教学标准。
国际学校需通过 IBO、CIE 等国际机构认证,确保课程质量与全球接轨。特殊教育则遵循 “融合教育” 原则,普通学校设特殊班,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诉求。
核心优势:为什么香港教育成为内地家庭优选?
香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福利 + 路径 + 质量” 的三重赋能,性价比远超纯海外留学。
1. 本地生福利:
低成本高优先级15 年免费教育:官立 / 资助学校对本地生免学费,仅需支付 1000-2000 港币 / 学期的书杂费。
学费差额巨大:港八大本地生学费约 4.4 万港币 / 年,非本地生达 19 万港币 / 年,四年可省 66 万。
升学优先级高:港八大 60% 学位通过 JUPAS 分配给本地生,港大本地生录取占比达 75%。
2. 升学路径:
多元选择规避单一风险DSE 考试(香港高考):全球认可,可申请香港、内地 145 所高校(含清北)及海外 300 多所名校,2025 年录取率 38.5%,远高于内地 985 录取率。
华侨生联考:香港永居 + 回乡证可报考,文科一本线 430 分、理科 460 分,比内地低 100-200 分,竞争仅 1.19 万人。
国际课程:IB、A-Level、AP 等课程全覆盖,哈罗香港 IB 平均分 38 分(全球 29.9 分),学费比内地国际学校低 30%-40%。
3. 教育质量:国际化与实用性兼具
双语 / 三语环境:“两文三语” 教学,小学中一学生词汇量达 3500 词,超内地高一水平。
教学方法先进:注重探究式、项目制学习,开设 STEM 工作坊、海外交换等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
全球资源对接:依托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学生可参与国际赛事、跨国交流,拓展全球视野。

在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个新港家长都在用的教育平台,里面汇集了香港中小学学校最新资讯,还可以给您家孩子建立档案。
升学规划指南:按身份类型精准布局
香港教育规划的核心是 “身份匹配路径”,不同身份对应不同升学选择,需提前布局。
1. 基础教育阶段(幼、小、初、高)
非永久居民(内地户口保留):可就读香港所有类型学校,学费与永居一致;也可留在内地读公立、私立或国际学校。
永久居民(注销内地户口 + 回乡证):香港学校任选;父母在大湾区工作的,子女可在内地公立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参与中考、读公立高中。
2. 大学阶段
非永久居民:可参加内地高考(无特殊限制),或考 DSE 申请香港及海外高校,享受本地生录取分数优势。
永久居民:不能参加内地高考;可凭 DSE 申请香港、海外及内地高校(文凭试收生计划),或参加华侨生联考专攻内地名校。
3. 申请关键节点(专业补充)
小学:小一申请分 “自行分配学位”(每年 9-10 月)和 “统一派位”(次年 1-2 月),热门学校竞争比达 43:1。
中学:插班申请集中在每年 1-2 月和 6-7 月,中四插班竞争比 25:1,需提前准备语言成绩和在校表现证明。
大学:DSE 报名每年 9-10 月,次年 4-5 月考试;华侨生联考每年 3 月报名、5 月考试,需提前满足居住要求。
趋势与建议:理性选择,提前规划
未来,随着香港 “抢人才” 政策持续推进,内地学生赴港读书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对于内地家庭而言,香港教育不是 “完美答案”,但能提供更灵活的国际化选择。
建议根据家庭需求精准定位:追求低成本选公营学校,注重国际化选直资或国际学校;升学目标瞄准内地名校选华侨生联考,倾向全球视野选 DSE 或国际课程。核心是提前 1-3 年规划身份(如优才、高才通)和学业,避免临时冲刺导致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