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大学正式发布2026学年国际生本科招生简章,不仅学费迎来超10%的涨幅,热门专业的学术门槛更是跳级式提升——这场申请大战,刚开局就拉满了紧张感。
2026年,港大非本地生学费首次突破20万港币大关:STEM专业(如计算机、工程)学费飙至24.3万港币,非STEM专业(如社科、文科)也涨到21.8万港币。
家长钱包压力还没消化,更“卷”的消息接踵而至:
多个热门专业的学术门槛直接“升级”,其中工程学院精英项目的A-Level要求,从往年的3A猛涨到3A*1A,成了本次调整中“最难爬”的门槛。

01、疯狂的地狱级 录取率跌破5%
港大的申请难度,早已不是“逐年上升”,而是“断崖式飙升”。2025年,港大非本地本科申请量超2.5万份,其中84%来自内地学生——相当于每5个申请者里,就有4个是内地同龄人。
最终录取仅约1400人,录取率直接跌破5%!这个数字不仅创下港大历史新低,更让它稳稳跻身“全球最难进大学”阵营。有考生直言:“现在申港大,已经不是‘地狱模式’,是‘地狱2.0’了。”
若横向对比,如今港大的难度虽略低于牛津、剑桥和藤校,但已和帝国理工、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平起平坐”,甚至比UCL、LSE还要高——想靠“港大保底”?早就行不通了。
02、热门专业集体“提分”
2026年港大国际生的基本录取框架已明确,但“基本线”下藏着巨大差异:热门专业集体“提分”,少数专业却成了“意外惊喜”。
整体要求可参考这组数据:
具体到学院,“涨分大户”不少:
- 工程学院精英项目:A-Level从3A→3A*1A(涨幅最猛)
 - 法学院:法学专业IB从39→40分,法学与文学IB从40→41分
 - 生物医学科学:IB从36→38分
 - 理学院理学士:IB从32→33分,A-Level从3A→1A*2A
 
不过也有“逆向操作”的: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IB要求从38分降至34分——对想读建筑的学生来说,这或许是个“捡漏”机会。
03、成绩只是入场券 面试和文书才是决胜关键
港大早已告别“唯分数论”,现在的录取逻辑是:学术成绩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哪怕分数够线,也可能在面试或背景评估中被刷。
面试的权重如今堪比“主要筛选器”,问题不再是“介绍自己”这种表面题,而是深挖你的批判性思维(比如“如何看待AI对传统行业的冲击”)、逻辑推理能力,甚至会追问你对申请专业的真实热情——比如申计算机的,可能会被问“最近关注的技术突破是什么”。
背景方面,“普通亮点”也不够用了:省级竞赛奖项几乎成了“标配”,只有全国性(如全国奥赛)或国际级(如IBO、IPhO)的亮点,才能让你在申请者中冒头。
更关键的是文书,它相当于你的“无声面试”:必须清晰回答三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你?为什么是港大?为什么是这个专业? 逻辑乱、情感假的文书,哪怕分数再高,也很难打动招生官。
04、你的起跑线 决定了冲刺难度
港大把申请者分成了三个“池子”,每条“赛道”的竞争强度天差地别——选对赛道,比盲目刷题更重要。
最吃香的就是本地生通道:面向持香港身份、考DSE的学生。2025年香港本地大学申请总人数43269人,15808人获录取资格,整体录取率约36.5%——相当于每3个人里就有1个能上,像走平坦步道。
最难的则是内地高考生通道:高考本身就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港三所”的录取分数直接对标“清华复浙同”,这是三条赛道里最卷的。
不上不下的则是国际生通道:面向用A-Level、IB、AP等成绩申请的非本地学生,这条赛道人数比高考、本地生通道的人数都少,看似很容易被录取,但藏着不少“高分选手”——A-level申请港大,热门专业直接提高至4A*,往年更是有学生提交过最高的成绩——6A*1A!
上面已经提到了:国际生录取门槛抬高,这几年也是格外的卷!
所以,如今的形势下,与其闷头冲刺,不如先看清自己的“赛道”——你的起跑线,早已决定了该用什么样的策略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