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春招正式进入高潮阶段。
上周末,光华剑桥首考,现场人声鼎沸,陪考家长多到需要加座。国际学校招生“寒冬”的传言不攻自破。
接下来,上海近百所国际学校将陆续开考。考试机会是多起来了,但国际学校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做才能赢得学校的“欢心”,顺利拿下offer?
上海国际学校
招生偏好很明显
其实,国际学校对学生的偏好,或者说对学生能力的关注点,在入学考试尤其是面试中早有体现。
第一类学校喜欢思维活泛的孩子。
一是重视热点时事、新技术运用。
比如,前几天领科在首轮面试中考到的两条视频:《没出息》台湾版本小视频、始祖鸟烟花事件。如果学生平时不看新闻、不用手机,可能都不知道讨论的是什么,更不用说分析事件、发表看法。
上半年的秋招考试中,领科更是引入了AI技术,要求学生在前一轮小组讨论结束后,使用DeepSeek辅助论证,再重新开始讨论。这不仅考验学生对新技术的运用,更考核了信息筛选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米特面试工坊
二是头脑的灵活创新,浅举两个例子:
1.如果你是一种动物或植物,当外星人来到地球时,你会怎么向他们描述你的生活?
2.如果你有十分钟能获得一千万人的注意,你会说什么?
思考3秒,你的答案是什么?
这两道题分别来自星河湾、平和,出的相当有创意、有难度。
大部分拿到题目的人,都很难在一时之间想到既有新意,又有充分理由的回答。在正式面试中,更是要临场快速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向考官娓娓道来,相当考验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类学校喜欢考逻辑,看学生的观点态度、思维方式。和前一类充满想象力的考题比起来,让人觉得更加四平八稳。
比如七宝德怀特今年3月的面试题:中文面试要求围绕“哈佛大学删除数十门文科课程”的事件,5人一组,讨论自己对“文化衰亡论”的看法;英文面试需要小组设计理想中的新学校,再用海报形式展示出来。
一旦见识过“对话外星人”的创意话题,不管是文科倒闭潮,还是设计新学校,都显得相当合情合理,基本算是意料之内的问题。
当然题目简单了,学生在逻辑思维、临场应变、表达能力、合作领导力等方面的层次差异也会更加突出。能力高下,考官一眼就能看出。
第三类学校则更关注学生本身,问孩子的问题会比较基础,包括但不限于:理想、梦校、喜欢怎样的老师、来国际学校的原因。
有时候还会涉及学生的人际交往态度,比如,“和父母观点不同,最后听谁的?”、“和朋友发生冲突怎么办?”……
整体上,更注重学生是怎样的人,对未来有什么目标,生活在怎样的家庭里,平时如何待人处事。
中规中矩的问题,从备考难度上看,算是最轻松简单的一类。这时候,面试礼仪就很重要了。
笔试考高分,却在面试环节失利的遗憾每年都在发生。你孩子的目标学校,面试属于哪种风格?往年考到了哪些问题?扫码添加米特老师,领取国际学校面试题,报名参加模拟面试:
什么样的学生,更受学校欢迎?
说白了,国际学校面试,就是为了筛选出与学校教育理念最匹配的一群学生。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才能得到学校的青睐?
今年早些时候,在米特举办的学校沙龙上,平和的招生办老师提到:面试环节,平和更喜欢积极阳光的学生。
如果学生侃侃而谈,讲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时眉飞色舞、眼里有光,那就是学校喜欢的学生。反之,如果学生过于紧张,甚至一句话也憋不出来,死气沉沉地坐在那里,就算笔试分数再高,也未必能通过面试、拿到offer。
换言之,学校对学生最基础的要求就是:积极、阳光、有爱好。如果孩子具备这些特点,即使面试的学校不是平和,也一定能得到认可。
米特世界教育的创始人汪然老师也为我们罗列了平和最看重的6种特质。各位家长不妨对号入座,看看您的孩子满足了几点:

国际学校面试,千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在平和的招生考试中,笔试后基本前60%的学生都会收到面试邀请;面试后,学校会再筛掉50%的学生,最终的录取比例只有20%左右。
因此,各位同学一定要提前了解面试“战况”,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