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远赴英国求学。但在“精英教育”的光环背后,有个很少人提起的冷知识——
英国大学的“第一年留学生存率”,最高可达98%,最低却只有74%。


这意味着——每 5 个学生中,就可能有 1 个在第一年“掉队”。
“掉队”的原因,其实很现实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出国后就是“上课+考试”两件事。但在英国大学,真正的挑战是“完全不同的学习逻辑”:
1.入学后“掉队”风险高

英国大学的学习节奏快、要求严,仅凭“去了就能顺利”那可真是误区。根据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HESA)数据显示:2019-20 学年,英国全职本科一年级学生中,约 5.3% 未能进入第二年。FE News+2社会流动性+2
- 虽然看起来“只”5.3%,但这是“整体平均”,对于国际生、语言基础弱、文化适应慢的孩子,风险远不止这个数字。
- 此外,不是所有“留不下来”的都被标为“退学”——有“转校”“转专业”“重读”的情况,被动陷入困境。
2.取分越来越难

高分学位(例如一等荣誉 First Class Honours)并不是“随便拿拿”。数据显示:2022-23学年,英国授予本科一等荣誉的比例为约30%,而“获一等或上等二荣誉”(First + Upper Second)合计约 77.1%。
- 也就是说,即便顺利毕业,高分也需“拼”出来:语言、学术写作、研究报告、考试机制、课堂参与都不容松懈。
3.国际生适应挑战大
——语言、文化、教学方式、考核体系差异都可能成为断档点。英国高校“继续率”(Continuation)虽整体较高,但对于少数学生群体适应性差、背景较弱的学生仍然是挑战。
4.家长关注但操作复杂
很多家长虽然重视辅导、支持,但是:
- 不知道如何为孩子制定“英国学习”专属方案;
- 辅导资源繁杂(教材、真题、课件、模拟考试)不系统;
- 辅导机构参差不齐,缺乏合同保障、服务跟踪。
01、成绩差距,从第一学期就拉开了
英国官方数据显示,虽然总体毕业率 > 80%,但能拿到“一等学位(First Class Honours)”的只约 30%。也就是说——7 成学生没能冲上“最高档”。
而中国留学生中,能稳定保持 70 分以上(相当于英国的一等标准)的,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学生第一学期还在“摸索”——
- 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 不知道写作结构;
- 拖到DDL 前一晚才通宵赶Essay。
到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已经进入 Final 阶段,补救空间极小。
02、家长最怕的三个场景
1️⃣ 孩子说:“我真的听不懂。”→ 学术听力、写作术语太难,课堂节奏跟不上。
2️⃣ 成绩单上:Pass 线徘徊。→ 模块分数 48、49、50,随时有被退学风险。
3️⃣ 临近毕业才发现:论文写不出来。→ Reference 混乱、结构不清、逻辑空洞。
这些场景并非极端个例,而是英国大学国际学生常态。但可怕的是——很多孩子连“求助渠道”都不知道。
03、真正高分留学生的“秘密武器”
观察那些能稳拿一等学位的学生,会发现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不是一个人“硬扛”。
他们会:
- 提前熟悉课程要求;
- 把作业拆分成阶段任务;
- 有人帮他们审稿、讲解作业要求;
- 出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获得反馈和策略。
这种“系统学习+持续陪跑”方式,正是近年来留学生口中的 ——包课辅导模式(Course Coaching)。
04、解决方案|英刊留学辅导的系统支持
我们不是“保分机构”,而是“学习策略团队”。
全流程服务:从入学前模拟笔试、专业预习、海外课程辅导,到论文冲刺,一站式支持。
定制化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语言水平、学习习惯,制定个性化方案。
10 W+学习资料库:真题、课件、论文范例、报告模板,应有尽有。
3 V1售后服务:导师+助教+学习顾问 + 售后协调,全程跟进,签正规合同,未 pass 可退款。
灵活授课:双语教学、无时差安排,海外教师团队 24 小时响应。
专业覆盖 Finance / Management / Data Science / Law / Media 等多个热门方向。
05、学生真实反馈
“以前我Essay老被扣语言分,后来导师教我改句式+引用,第二篇直接从 55 涨到 70。”
“辅导老师帮我拆读原文,一节课带我看懂两篇文献,论文引用终于不乱了。”
“原以为包课是‘保分噱头’,结果发现其实是‘学习方法的补课’。”
06、案例分享|从新生“小白”到一等荣誉
案例1:新加坡国立大学

专业:Master of Art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W同学本科英语语言学出身,入读NUS后发现课程强度远超预期,尤其在语料分析和论文写作方面频频受挫。
经过系统辅导,她从“写不出论文”到掌握语言学研究方法与批判性分析框架。最终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并获高平均绩点4.5+/5。
案例2:帝国理工学院

专业:Risk Management & Financial Engineering
L同学数学基础一般,入学后被随机微积分、Python建模等高难度课程压得喘不过气。第一次考试50分边缘,让他差点挂科。
在辅导老师带领下,他重新梳理金融建模逻辑,针对Final阶段做专项冲刺。
所有科目全部通过,整体成绩稳居Merit上区,部分模块接近Distinction(优等)水平,如今已在伦敦投行实习。
案例3:香港中文大学

专业:Master of Art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同学以为“中文系硕士”轻松,没想到课程全英文、论文考核严格。第一篇作业被批“论证不足”。
通过系统性辅导,从研究设计、文献综述到数据分析全面提升。
毕业论文被导师评为系内优秀作品,最终以高平均绩点3.85/5顺利结业。
07、家长行动指南
✅趁早规划—— 刚拿Offer时就安排预习与写作训练。
✅监测成绩—— 一旦出现 C 或 Pass 边缘,马上介入。
✅ 选对服务 —— 看机构是否有合同保障、英美双师资、专业资源库。
✅鼓励孩子主动沟通—— 英国导师不“逼你问”,但会“看你问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