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澳洲政府向国会正式提交了《 2025 年教育立法修正案》(Education Legislation Amendment (2025 Measures No.1) Bill 2025)。在这份法案中,备受关注的“全国性国际学生硬性限额”条款被删除。
但与此同时,澳政府推出了一种更加灵活且注重质量的新机制——“国家规划水平”(National Planning Level, NPL),即为新入学国际学生设定目标总量,并由各高校按照表现获得相应配额。
此举标志着澳洲国际学生政策从“以数量管控”为主,转向“以质量、诚信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教育部长 Jason Clare 表示:“国际教育不仅为澳大利亚经济带来数十亿澳元,更建立起全球友谊与长期联系。但我们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该行业。”

来源:The KOALA
一、政策重大转变
澳洲政府曾计划在 2025 学年设立约27 万国际学生入学上限,其理由是担忧留学生激增会大幅推高租金、挤压本地住房资源。
但是,该提案遭到了自由党、绿党以及多所大学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一举措将削弱澳洲教育出口、影响高校收入,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经过长期的博弈,澳洲政府现在终于开始转变思路。在本次新版修正案中,留学生人数上限被明确删除。
不过呢,这也并非意味着“全面放开”,政府仍通过“国家规划水平”(NPL )+ 各校名额分配(NOSC Allocations)+ 签证/监管机制等手段来管控增长。
换言之,这是“从一刀切上限,变为更精细化的管控”。
大致实施是这样的:
教育部将为每所大学设定一个“国家规划水平(NPL)”作为参考基线,一旦某校国际学生数量逼近规划水平,政府可通过放缓签证审批、暂停配额增加等方式进行“柔性调控”,以平衡教育质量与本地资源。
二、政策架构解析
01.国家规划水平(NPL)
2025 年 8 月,澳洲政府公布2026 年国际学生新入学目标为295,000 人(较前一年增加约 25,000 人),仍低于疫情前峰值约 8% 。
据澳洲教育部介绍,NPL 设定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高校提供增长“上限”指引,以便各校能在规划环境下稳步发展,同时政府可通过配额及签证机制实现“可持续增长”。



来源:澳洲教育部官网
02.各校配额(NOSC)
在刚刚过去的 10 月,澳洲政府已向各公立高校下达了2026 年的“新入学国际学生”配额(Indicative NOSC Allocations)。
其中,澳洲“八大”(Go8)的国际新生配额如下:
悉尼大学:11,900 人
莫纳什大学:11,300 人
墨尔本大学:10,500人
新南威尔士大学:10,350 人
昆士兰大学:8,050 人
阿德莱德大学:7,350 人
澳洲国立大学:3,750 人
西澳大学:3,550 人
2026 澳洲高校国际生配额完整一览


来源:澳洲政府官网
根据 2026 年的国家规划水平,公立大学共获得了额外的17,500 个国际学生学位名额。
澳洲政府邀请各校表达是否有意愿申请增加名额,共有5 所大学未申请增加国际学生配额,而32 所大学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申请。其中,悉尼大学是唯一一所申请增长被拒的大学,其新入学配额仍为 11,900 人,与去年保持一致,但名额数量依然位列第一。
据悉,澳洲政府在分配增长名额时,主要依据每所大学在以下方面的实际表现:
新学生宿舍建设情况
与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情况
学生来源市场多元化
地域高校发展等
其中,学生宿舍成为关键指标。高校如果有新学生住宿建设计划,通常能获得更多名额。当前数据显示:超 11,000 个学生宿舍床位在建、15,000+ 已获审批、12,000+ 处于规划阶段。
另外,政府还明确指出,要“让国际教育的利益更公平地在澳洲各地分布”。因此,多个地区性高校在 2026 年配额中获得最大比例增长。
例如,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澳洲联邦大学(Federation University)、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查尔斯·达尔文大学(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的增长幅度位居前列。
03.诚信监管/签证机制
除了配额之外,澳洲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机制,其核心是全面整顿教育行业的中介与培训机构生态,主要包括:
1)禁止教育中介从“境内转学”中收取佣金,防止中介为牟利诱导学生频繁更换学校;
2)加强教育机构负责人“适任性”审查,确保机构运营符合法律要求;
3)关闭“换壳重开”漏洞,防止不良教育机构在关停后改名复活、继续招生;
4)建立全国教育诚信数据库,提高院校与中介透明度。
5)通过签证优先级、部长指令(如 Ministerial Direction 111)等行政手段,将配额、资质、住宿条件相互挂钩。
教育部长 Jason Clare 表示:“我们希望吸引真正来学习的学生,而不是被中介牵着走、在系统里反复流动的人。”
三、留澳利好机会
首先,从 2026 年的数据来看,澳洲高校的招生规模总体有增,申请“门槛”有所放宽。
各公立大学国际学生名额分配总额从 2025 年的约 145,000 人提升至 160,850 人,增长幅度达 11%,大部分澳洲大学都获得了更多的留学生配额。
对中国学生而言,尤其是对那些考研/留学澳洲方向犹豫中的人,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其次,区域学校崛起,选择更广泛。
不仅是热门悉尼、墨尔本高校,更多地区高校获得了较大增长配额。这意味着,你如果愿意考虑“城市之外”或是一些“新兴热门高校”路径,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入学机会。
再者,留学生毕业后工作及移民环境更具弹性。
配合取消留学生上限政策,澳洲还简化了485 毕业生签证申请手续,放宽了申请标准。
所有本科和授课型硕士毕业生可获得在澳工作 2 年的权利,研究型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可分别获得 3 年和 4 年的工作权利。
此外,教育部已表态将与内政部合作,放宽部分签证审批标准、鼓励雇主担保留用优秀毕业生。这意味着,国际学生不再需要“为移民选专业”,任何学科背景都有获得工作与移民的机会。
过去几年,澳洲一直面临国际学生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从住房、城市基础设施、学生体验,到国际教育生态本身的诚信问题,导致整体留学政策及环境处在较为紧缩的状态。
而此轮政策调整,则体现出澳洲的留学环境正在“有序放开”,对于希望赴澳留学的学生而言,本次变革确实是一针强心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