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长圈,"三公"始终是择校鄙视链的顶端——上外附中、上实、浦外,三所不用学区房、全市掐尖的特殊存在。但有趣的是,2025年招生季,一个说法越传越广:"冲不进上实和上外附中,才去浦外保底。"浦外争议重重?如何拿面单?附上海三公学校培训班浦外为何争议重重?

争议一:录取率高=含金量低?别被数据骗了
不可否认,浦外的录取率确实略高于另外两所三公。但这就像说"复旦比清北好考",只是横向比较的结果——三所学校都要经过"神仙打架"般的选拔,入学后同样面临高强度竞争。

浦外的"真香"特质,恰恰藏在"没那么鸡血"的表象下:
相较于上外附中的“自由散养”模式,浦外校风更传统,适合需要规范管理的学生
对于浦东地区的英语特长生,或各校校级、区级优秀学生,浦外优势明显
学校社团活动丰富,选修课程多样,注重学生自律自治能力培养
所以,浦外从来不是"次选",而是"特质匹配度"更高的选择。它适合那些需要规范引导、具备英语特长、愿意在自律中成长的浦东家庭。
争议二:浦外=语言专科校?
关于保送:是机会,非枷锁2025年浦外保送呈现新特点:
校排名前部的学生多数选择放弃保送,参加高考
2025年高三一模,浦外语数外总分位列浦东第三,仅次于华二、上实
春考英语成绩浦东第一,全市第四

学生出路有多元选择:想走语言保送,有清北复交的外语专业;想拼高考,理科实力也不输市重点。这种"可进可退"的灵活性,反而是普娃家庭最需要的。
浦外备考指南
浦外申请通常在3-4月开放,材料审核和面谈环节极其看重"长线积累"。想拿到那张珍贵的面单,规划必须前置。
✅第一环:荣誉体系,拒绝临时抱佛脚
校优、区优是基础配置,但评选周期长达一学期,需从四年级就开始布局
"五育评选" 是新兴加分项,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特质(艺术、体育、劳动等)选择1-2个方向深耕
核心原则:三公学校对"功利性刷荣誉"极度敏感,一切要坚持至少半年以上才有说服力。
✅第二环:学科能力,数学思维是分水岭
今年浦外面谈后,不少家长反馈数学难度"爆表"——不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侧重思维灵活性。
数学:AMC8成绩是硬通货,建议冲刺20分以上。即使没有获奖,备考过程中培养的解题逻辑也是面谈加分项
英语:浦外可能采用"人机对话"考察口语能力,小托福建议具备850分以上水平,重点训练即兴问答和观点表达
语文:古文积累和阅读广度需从四年级开始抓,每天坚持30分钟课外阅读

上海三公培训班

针对三公备考我们构建了覆盖1-5年级的完整课程体系,涵盖袋鼠数学、AMC8、小托福、KET及科创编程等核心项目,旨在夯实学科基础、提升逻辑与语言能力,实现备考与综合素质发展的双重目标。

✅课程类型:一对一辅导/3-8人小班课
✅授课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授课
✅授课语言:中/英双语教学
✅线下校区:徐汇黄浦浦东闵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