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学费了吗?法国高校“慢涨十年史”:不是在涨就是在涨的路上

引言

如果你问一句:“法国高校涨学费了吗?”

官方标准回答往往是:没有大改革。但如果你真的去翻一翻收费表,会发现一个更真实的结论——

不是已经在涨,就是在涨学费的路上。

而且,每一类学校,都有自己的涨价故事。

引言

第一波:2019年的学费差异化政策

法国最早的一次明显“涨学费”,其实并不是涨给法国学生,而是——非欧盟国际生

2018 年底,法国推出 “Bienvenue en France”;2019 年 4 月,法令正式生效:

本科国际生:2770 €

硕博国际生:3770 €

本国与欧盟学生:维持 170 € / 243 € / 380 €

这个数字后来按照指数化逐年略有调整,稳定在约 2895–3941 €的区间。

更关键的是 2020 年的判决:法国 Conseil d’État 明确写入:

公立高等教育的“免费原则”只适用于国家文凭(Licence、Master、Doctorat),不包括学校自主颁发的工程师文凭(Diplôme d’ingénieur)。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从制度上打开了“涨价”的大门。

虽然很多大学给国际项目大量“豁免”(exonération),把政策软着陆,但潮水已经开始退了。

第二波涨价:高商十年涨到“7 万欧俱乐部”

如果说法国哪里最敢涨价?那一定是——商学院(Grandes Écoles de commerce)

来看最直观的数据(2024):

HEC:71 750 €

ESCP:65 300 €

ESSEC:60 300 €

emlyon:61 100 €

EDHEC:60 880 €

再看十年涨幅:

HEC:从 2015 年的41 250 €

涨到 2024 年的67 400 €

十年涨了 63%

而同期法国通胀大约 20%。

换句话说,高商有自己的一套“稳步上涨”的节奏:每年涨一点点,十年过去就是完全不同的价格。

毕业生起薪?涨幅远远赶不上学费。但学校的逻辑很简单:国际化、行业专家、职业项目、高质量实习——都要钱。

高商是法国高教体系里的“涨价试验田”。

第三波:工程师学校终于也撑不住了

过去很长时间,大家都相信:

工程师学校(écoles d’ingénieurs)是公立最后的净土。

学费不到 1000 欧,国家补贴 80%–90%。培养一个工程师一年要花一万欧,学生只付象征性金额。

但是,2025 年,这个故事变了。

CDEFI(工程师学校校长会议)在 2025 年正式表态:

支持实行“分级学费(modulation)”,希望从 2026 年起开始推广。

官方理由很朴素:国家补助多年未涨,通胀蚕食运营成本,科研经费不稳定,学校普遍入不敷出。

一个标志性案例迅速引发全国讨论:

CentraleSupélec 宣布:

2026 年起实行分档学费,范围 2 500–5 000 € / 年。

这意味着:

“600 欧学费时代”将在几年内逐步失效

工程师学校也进入“可涨价”时代

未来怎么涨,由董事会说了算

一句话总结:

涨学费,终于走到了工程师学院。公立系统里最后的坚持,也开始松动。

暗流涌动:IEP & Sciences Po的分级收费与公立大学里的 IAE

如果要说谁最早把“高价学费+阶梯收费”制度化,那肯定是 Sciences Po 系列(包括各地 IEP)。

以巴黎政治学院为例:

Bachelor:0–14 720 €/年

Master:0–20 380 €/年

学校公布的“真实平均学费”(扣除奖助后):

本科:5330 €

硕士:7350 €

这已经远远超过“象征性收费”的水平。但 IEP 的社会分级体系做得很法国:有奖学金、有大量免学费档、阶梯收费横跨从免费到两万欧,富人补贴穷人是制度设计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这套模式跑得太成熟,它慢慢“外溢”到了大学体系里最职业化的部分——IAE(大学管理学院)

IAE 的涨法很“公立”:不高调,但稳步上行

IAE 挂靠公立大学,本科仍是象征性学费,但:

主流职业硕士多数已在3000–6000 €,稍微有头有脸的学校要一万多欧元。

国际化、就业导向的项目更贵

供应链、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热门专业”价格连年上调

涨幅不夸张,但十年下来,IAE 已经从“便宜管理学院”,悄悄走向了“公立里的轻量版高商”

法国的涨法一贯如此:不是一次性变贵,而是每年贵一点点,只有回头看时才发现,它已经不是当年的价格了。

综上你会发现:

无论是精英院校(IEP)还是大学里的职业学院(IAE),法国的“分级收费+温和涨价”已经扩散到整个管理学教育体系。

看不见的涨价:CVEC、小费用、各种“附加成本”

法国还有一种非常典型的涨价方式:

不涨学费,涨学费以外的东西。

比如 CVEC(学生生活与校园贡献费):

2018:90 €

2022:100 €

2025/26:105 €

名字很好听:“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的贡献费。”

但学生就是每年多掏一笔钱。

审计署的报告也写得很直白:

CVEC 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追加收入来源。

这种“涨法”也非常法国:

不动基本盘,但让边缘项目慢慢变贵。

上面的CVEC只是个“温柔”的例子,更不要说高商校友会,俱乐部动辄每年数百到以两千欧元的会费了。

国际对比:法国涨得慢、涨得克制、涨得“不好意思”

法国涨学费,但涨得非常克制。

你看几个数字:

法国(欧盟学生)

Licence:170 €

Master:243 €

Doctorat:380 €

工程师学校分档后:预计几千欧上限

非欧盟学生差异化:3000–4000 € 区间

对比:

英国

国际本科:11 400–38 000 英镑

平均:22 000 英镑(≈26 000 €)

美国

公立大学国际生:20 000–35 000 美元

私立名校:50 000+ 美元

于是你看到一种非常有趣的对比:

法国在争论:“600 涨到 1200,会不会不公平?”英美在讨论:“涨 5000 美元,学生还能不能贷款撑得住?”

这就是法国的“价格天花板”。

为什么会涨?

经济下行+政治右转+高校缺钱

总结一句:

法国涨学费,是财政现实,不是理念改变。

公立大学和工程师学校这几年遇到的现实包括:

学生人数增长 15%

高校自筹经费能力下降 25%

公立大学债务飙到 8.66 亿欧

国家补贴多年未涨

通胀侵蚀教学成本

数字化、建筑、宿舍都需要钱

再加上欧洲整体政治右转,强化“学生应承担更多成本”的声音越来越大。

所以,涨学费不是改革方向,是一个被动的财政结果

但法国有它自己的“天花板”:第五共和国的公共教育信仰

尽管如此,法国还是法国。

法国不是英美,也不会走英美那条教育产业化路线。

为什么?因为三个东西太根深蒂固:

教育是公共服务(service public)

象征性学费是国家身份的一部分

左派基因太强,涨价风险巨大

于是你会看到一种非常法国式的矛盾:

一边强调“公平、普惠”

一边悄悄给国际生涨、给工程师涨、给 IAE 涨

一边坚称“我们绝不会英美化”

一边又需要钱、必须慢慢涨

这种矛盾的结果就是:

涨学费了吗?

官方说:没涨呀。但你只要翻一翻这十年的收费表:没有哪一类学校还在原地踏步。

涨,是慢慢涨;趋势,是结构性的;但涨到哪里、怎么涨,那是法国整套历史文化共同塑造的“法国式缓慢”。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录取难度直逼哈佛!申请人数远超哈耶普斯麻!四位不同背景新生分享他们进入哥大的N种策略

下一篇

2025年11月15日SSAT考前须知:成都、深圳考点有变化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