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材料专业出"新套路"了!
这是IC头一回这么搞,形式跟Kira面试差不多,但时间更长,要20到25分钟。

学生收到的这封邮件提示:
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6申请季新增视频评估环节。 评估通过Shortlister平台实施,考生需在11月27日收到邀请后48小时内完成;模块包含5个限时问题,总时长20-25分钟,重点考察申请动机、个人经历及逻辑推理能力。
我们点进IC材料系官网,确实能看到相应的更新和详细说明:
这一部分是今年新加的一个环节,申请了ic材料的国际生都收到了这一封视频上传邀请。根据官网给出的信息,相当于学生后面的面邀发放会基于这个video assessment的表现+申请材料。
也就是说视频审核过了,还会有第二轮面试,也就是正式的面试。

IC面邀高峰期来了!
IC的面邀高峰期,真的来了。
化学、BME、工程、地球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分子生物工程等专业。尤其化学、BME已经发放多轮面邀。
与此同时,剑桥的面试邀请也在陆续发出。牛津虽然暂未全面放出消息,但预计也会在11月下旬-12月初集中发送。
还有一个好消息,机构学员获得剑桥大学历史与政治专业和土地经济学面邀,骄傲一下~
IC 7大专业官方面试建议
帝国理工7大热门专业的面试时间及要求:
材料科学系
帝国理工材料专业采用两轮筛选制:
第一轮:视频评估(仅针对无法到场的国际生)
如果你没法飞英国,得先在线完成一个视频评估。材料系会在1-3月期间发邮件,通过Shortlister平台给你48小时完成录制。总共5道限时题,20-25分钟搞定,主要问你为什么想学材料、有什么相关经历、对专业有多热情,以及考你逻辑推理。
需要准备:安静房间、带摄像头和麦克风的设备、护照(学生证不行)。这轮成绩加上你的个人陈述,决定你能不能进下一轮。
第二轮:申请者日(现场或线上)
通过初筛的国际生和本土申请者会被邀请参加完整的申请者日,时间安排在1-3月的某个周三,从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半。当天考察英语口语和学术能力,必须全程参与。流程包括:
30分钟一对一面试:和讲师聊天,看看合不合适
45分钟小组任务:工程类团队挑战,考察协作能力
30分钟学生答疑:跟在读学生代表提问,了解课程和伦敦生活
关键提醒:两轮面试都会全程评估你的英语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建议提前熟悉专业内容,练习清晰表达思路。

经济金融与数据科学EFDS
申请后面试:
通过的候选人会被邀请参加一场与学者的线上面试(时长20-30分钟)。
面试的目的是让招生老师更了解你的学习动机、分析思维和沟通能力。不要求你展示对经济学、金融学和/或数据科学的先备知识。面试中的目标,是找出最有可能在这个学位课程中收获乐趣并取得成功的潜在学生。

电子电气工程系
入围的申请者会被邀请参加线上面试。秋季学期的面试通常在11月底 - 12月初举行,春季学期的一般在2月中旬。
面试会有什么内容?
一场在Microsoft Teams上,与一位讲师进行25-30分钟一对一面试。
面试准备
面试更像一场交流。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让招生导师看看你是否适合这门课程,也让你判断帝国理工是否适合你。
会被问到一些问题,以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以及你解决问题的方式。面试官还会问你选择这门课程的动机。
- 准备好解释为什么你想学习电子与电气工程或电子与信息工程。
- 想一些团队合作的例子,以及你如何高效利用时间。
- 思考为什么选择帝国理工学院以及这门课程。
- 你可能会被问到关于个人陈述的问题,所以要做好准备。
- 如果你做过拓展项目,准备好谈论。

航空工程系
通常在11月和2月,提前约一周通知具体时间,时长25分钟。
通过Microsoft Teams在线进行,考察申请动机、学术抱负(如 “为何选择航空工程”),以及数学 / 物理 / 工程问题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能力,需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和多角度思考能力。

设计工程系
11月初至3月中旬,提前一周邮件通知,时长25分钟。
在线面试(Microsoft Teams),面试前需完成一项非测试性任务(可准备纸笔草图),考察设计 / 技术 / 数学技能及申请动机,鼓励携带作品集(展示时间≤2分钟,支持屏幕共享或摄像头展示)。

机械工程系
11月至次年3月的周三下午,提前1-2周邮件通知,时长25-30分钟。
线上进行,由学术人员评估课程适配潜力、工程师思维能力(基于个人陈述提问)及工程学兴趣,无固定分数线,综合UCAS申请与测试成绩筛选。

化学系
11月初至2月中旬,时长20分钟。
全部线上进行,由两位化学教师面试,考察化学学习动机、专业知识与问题解决能力(涵盖熟悉 / 不熟悉的化学主题),以及沟通能力,需准备个人陈述相关话题,去年约53%申请人获面试邀请。

收到面邀后:这几件事一定要做
如果你已经收到IC或剑桥的正式面邀,恭喜你!不过,别急着开心太久——面试准备从这一刻才真正开始。以下几件事请务必认真确认:
1️⃣了解面试教授的背景
收到面试邀请后,第一步是查清楚负责你面试的教授。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就,看看相关论文。这样,你可以预测哪些话题可能会被问到,并找到与教授兴趣的契合点。
2️⃣识别并弥补知识盲点
根据教授的专业领域,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向学科老师或学长老师请教,弥补这些不足。比起死记硬背课本,这样的准备更有效。
3️⃣进行模拟面试训练
找老师或学长进行几次模拟面试,特别是针对陌生问题的应对。模拟的关键是锻炼你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背答案。
4️⃣避免过度复习基础知识
很多同学在收到面邀后疯狂刷课本,但面试更注重思维逻辑和反应能力。有限的时间里,应专注于提升表达和推理能力,而非记忆定义。
首场化学面试回顾来了
帝国理工化学系首批面试者传来最新反馈:
据这位同学反馈,面试未涉及个人陈述相关内容,AS阶段知识才是考察重点。不过考试方向与文书仍有较强关联性,该学生文书侧重有机化学,面试问题便全部围绕有机领域展开。
面试形式为一问一记录,两位教授轮换进行。设备方面对双机位无硬性要求,该生使用电脑完成面试,iPad亦可使用。
关键注意事项有两点:其一,不允许共享屏幕,所有思路需通过纸笔书写并同步讲解,建议提前针对性练习,该生因未准备初期略显生疏,所幸面试官耐心引导;其二,光谱学考察极为精细深入。
面试问题集中于有机反应,面试官深入追问具体谱图数据,学生表示此类细节题未能答出,但对整体结果影响不大,若能记住关键数据则更为理想。
为什么有指导更容易拿到offer?
虽然面试本质上考察的是思维与学科能力,但训练是可以显著提升表现的。
以往成功拿到IC、牛剑offer的学生普遍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面试前进行过至少3-5次模拟训练。
这些模拟不仅帮熟悉形式,更能暴露常见问题:
- 思考逻辑不够连贯
- 回答太短或太空洞
- 紧张导致听不懂问题
专业的导师能从教授视角出发,帮学生逐步建立“学术对话感”——如何听懂问题本质、如何解释推理过程、如何自然地表达学术兴趣。
此外,对于IC这种偏重技术题的面试,针对性训练更关键。模拟需要重点练习:
- 用英语表达数学/物理思路
- 解题时保持思维连贯
- 遇到错误时如何自我修正
正如很多成功案例所证明的——面试并不是“考记忆”,而是展示思维。而思维的表达,是可以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