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大学校园里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变迁”。
十年前,法国接收的外国学生还不到 26 万;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突破443 500 人,占法国高教体系总人数的15%。留学生数量十年上涨70%,这是一个会改变大学结构、会改变城市人口分布、甚至会改变法国社会讨论方向的数字。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来?毕业后又去了哪里?法国到底吸引到了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沿着数据走下去,会看到一个比单纯“留学生增长”更复杂的现实。
1、谁在来到法国?十年增长 70%,但结构几乎没变
法国在 2017 年推出“Bienvenue en France”计划,目标极明确:
2027 年前,吸引 50 万国际学生。
签证简化、奖学金扩展、审核更快……但法国并没有像加拿大、澳大利亚那样设置“目标学生群”(如 STEM、硕博、高收入国家青年等)。
于是出现了一个模式上的后果:
法国吸引到的学生来源结构,与法国的整体移民结构几乎一致。
根据法国教育部最新数据(2024):
| 排名 | 国家 | 人数(学生签证) |
|---|---|---|
| 1 | 摩洛哥 | 35 665 |
| 2 | 阿尔及利亚 | 27 675 |
| 3 | 中国 | 23 213 |
| 4 | 塞内加尔 | 16 118 |
| 5 | 喀麦隆 | 10 158 |
| 6 | 科特迪瓦 | 10 101 |
前六大来源国中,除了中国,全部来自非洲。
这意味着法国吸引的不是“高研发、高技术国家的青年人才”,而是与传统移民流相近的结构。
2、他们之后去哪?不同国家学生,走向完全不同
法国官方追踪了学生签证发放 10 年后的状态,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
1)东亚学生:完成学业就走,典型的“留学型”迁移
中国学生:86% 已离开法国
韩国学生:大部分毕业即回国
原因包括:
本国经济机会更大
法语门槛高
法国文凭在本国市场认可度有限
对他们而言,法国是教育目的地,但不是职业目的地。
2)非洲学生:更倾向在法国长期停留
阿尔及利亚学生:57% 仍在法国
留下的原因中,41% 是“家庭团聚”
摩洛哥学生中,34% 留下是“经济原因”
这些数据显示:
法国的高教体系实际上成为非洲国家青年进入法国的另一条通道。
这是政策的溢出效应。
3、为什么这些学生会来?一个词:几乎免费的学费
法国是发达国家里对外国学生收费最低的国家之一。
更关键的是:
约 90% 外国学生没有缴“国际生差异化学费”,被直接豁免。
这就使大部分学生仅需:
170 欧/年(Licence)
243 欧/年(Master)
并且可以享受:
CROUS 住宿
APL 住房补助
奖学金
健康保险
交通补贴、食堂补贴
根据法国审计法院(Cour des comptes):
2023–24 年 CROUS 宿舍中,有 36% 是外国学生(三年前为 30%)。
在全球高教市场上,法国的“价格带”太低,以至于:
发达国家学生不一定觉得法国“划算”,甚至觉得“便宜=质量存疑”。
反而是高商、工程师学校、高艺术院校,因收费较高,吸引了更多“发达国家背景”的学生。
4、政策成功了吗?从结果看,法国其实并不满意
法国政策希望达到三点:
吸引国际人才
提升大学国际化
为法国经济留下技术人才
但数据告诉我们:
(1)吸引到的不是目标群体
来自发达国家的学生比例低;来自教育体系薄弱国家的比例高。
(2)留不住高学历青年
中国、韩国、日本的硕博人才大多毕业即离开。
(3)“人才流入”被“移民路径”替代
法国媒体和学者近年越来越多地指出:
“学生签证成为非洲青年进入法国的主要路径之一。”
这并不符合“人才导向”的政策初衷。
5、法国高教的结构性悖论:越免费,越难吸引发达国家学生?
这是一句法国大学校校长说过的话:“价格本身是质量信号。”
当学费过低时:
对非洲及发展中国家学生 → 强吸引力
对北美、日韩、北欧 → 反而削弱认同
因为这些国家的留学市场有一个普遍逻辑:
高价的教育 = 高质量的教育(尤其在商科、工程、艺术领域)
这也是为什么:
INSEAD、HEC、ESSEC、ESCP
Centrale、Mines、Télécom
ENSAD、Beaux-Arts
反而能够吸引到更多欧美学生。
而大学的“170 欧/年”,让很多发达国家学生天然地对法国大学保持距离。
6、法国吸引了 430 000 留学生,但法国得到了它想要的吗?
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
一个国家吸收多少学生,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决定影响的是:
学生来自哪里?
学什么?
留下来做什么?
能否补足国家的技术短缺?
能否融入高技能劳动市场?
如果:
大部分来自非洲
大部分选择非 STEM
大部分无法进入法国紧缺行业
大部分发达国家学生毕业即走
那么:
留学生数量的增长,很难转化为国家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这也是法国政界、高教界、媒体界如今最激烈讨论的话题。
7、结语:法国确实仍是“全球穷学生的选择”
法国从不讳言自己要“吸引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但事实也很清楚:
在全球留学目的地国中,法国依然是穷学生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这里的“穷学生”没有任何贬义,而是一种结构性的现实:
低学费
高补助(但很可能会结束,参见以往文章)
公共住房
健康保险
语言门槛较低(英语项目更多)
对于来自资源不足国家的(穷)年轻人,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来自发达国家的青年,法国则不是优先项。
法国希望吸引的是“高技能人才”;但法国学费体系与吸引力结构,使得它真正吸引到的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
从这点来说,第五共和国真的做到了“自由、平等、博爱”,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