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不少留子集体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全球网络事件,不管是在用 ChatGPT 学习的、用 Zoom 上课的,还是用 Spotify 听歌的、用 Canva 画图的,通通都被下面这句话糊了一脸,甚至当你想上 X 搜看到底发生了啥时,也没能逃过这句话的“制裁”。

但这场全球范围的“全网大串联式黑屏”的幕后黑手,不是黑客,不是太阳风暴,当然也不是你电脑的锅,而是一个你可能没听过、但每天都在依赖的公司:Cloudflare。

大约从周二下午一点开始,全球互联网突然像同时打了个嗝:ChatGPT 打不开,X(Twitter)刷不动,Spotify 停在正在播放的一半,Canva 的设计师们瞬间陷入沉默,大量 SaaS、支付网站、购物平台直接 1020 / 500 / 504 错误轮番上,一些大学/企业的内网甚至出现“平地起飞”式故障……

一时间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互联网世界末日”的氛围,大家都在同一个循环里挣扎:打不开 → 换浏览器 → 重启 WiFi → 继续打不开 → 怀疑人生。
这波宕机持续了大约三个小时,直到 Cloudflare 站出来官宣:“问题找到,已修复,给大家添麻烦了,抱歉,勿念。”然后留下一脸懵逼的群众们顶着个大大的问号:
Cloudflare 是谁?
Cloudflare 是一个提供内容分发网络/安全防护服务的公司。其服务内容包括:内容加速、恶意流量/机器人流量防护、CDN(快速分发)等。很多大型网站/应用并不是自己完全独立处理所有访问流量和安全防护,而是使用像 Cloudflare 这种网络基础设施服务。

关于这次“事故”本身,Cloudflare 的官方说明是这样的: Cloudflare 有个叫 Bot Management(自动识别网络爬虫/机器人)的安全系统,系统里有一个自动化配置文件。这个配置文件非常频繁更新,是给机器学习模型用来判断请求是不是机器人(bot score)的。
在最近一次更新后,这个配置文件因为重复数据膨胀,短时间就超出了内存处理上限,进而导致 Cloudflare 核心的代理系统以及边缘网络里的规则引擎崩溃、WAF 卡死、路由表无法正常加载。所有经过 Cloudflare 的流量,包括 ChatGPT、X、Canva、Spotify 等等统统被判定为异常或直接无法处理。于是,依赖 bot-score 规则的网站误把正常用户当机器人阻断了流量。

如果把 Cloudflare 想象成一个给全网当门卫的“安保公司”,那么周二的情况大概可以这么类比:
保安弄丢了全小区所有访客信息(Bot 管理配置文件异常);
结果所有来访的人都被当成坏人挡在门外(1020 错误);
小区门口的闸机同步卡住(Edge 网络逻辑挂掉);
大家都挤在门口回不了家(用户打不开网站)……
所以大家经历的其实不是“网站挂了”,而是网站没法通过 Cloudflare 把守的大门 —— 不是攻击,也不是黑客,就是系统自己把自己绊倒了。

如果说这次 Cloudflare 的事故算“全网一卡”,那上个月亚马逊网络服务 AWS 的那次“事故”简直就是互联网行业的多米诺骨牌倒下。当时受到影响的除了 Snapchat 和 Reddit 这种普通的社交网站,还有一大堆诸如劳埃德银行这种商业级应用或者企业内部系统一并“躺平”。
嗯,如果那天你还能正常上网不受影响,那说明你不够商务不够精英。

而真正的难堪之处在于: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AWS、Cloudflare、Azure 这些巨头“连坐式宕机”了,相反它们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次全球级“打喷嚏”,然后全网跟着感冒。
实际上,如今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交媒体、AI 工具、云服务平台,都把最关键的部分外包给了 Cloudflare:
CDN(内容分发网络):网站的加速器
WAF(网络防火墙):网站的盾牌
DNS:域名解析器
DDoS 防护:反攻击系统
SSL 网关:安全加密入口
清一色都是网站的“入口”,这就导致一旦 Cloudflare 卡住,那就不是某个网站被阻塞,而是整个互联网入口集体关门。


这不是巧合,而是互联网商业结构几十年演化的必然结果,是成本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现代互联网太复杂了,如果让一个网站自己搞:全球 CDN,只会成本爆炸;反 DDoS,需要超大规模带宽;Web 防火墙,要24/7不间断维护;还有 SSL、DNS、动态路由,随便一个环节都能搞死人。
对于任何中小团队来说,自己搭系统几乎不现实;对大公司来说,把这些外包也更省钱、省心、省人力。于是外包成为默认选项,一站式平台统治整个行业。Cloudflare 们不是“想垄断”,而是市场自己走到了这一步。

Cloudflare 现在处理全球20%以上的网络流量,而 AWS 占全球云服务的30%。它们“赢家通吃”的特性非常明显:
越多人用,它越能优化性能
越能优化性能,越没有人愿意离开它
越没人离开它,集中度越高
集中度越高,风险越集中
互联网的理论结构本应该是高度分布式的,“一个节点出问题,不影响全局”,但现在却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愈发集中。这种集中化至少会带来三重隐患:
单点失败:一个规则文件爆炸,就能卡死整个网络
基础设施私有化:公共网络依赖少数几家公司
系统透明度不足:用户完全不知道自己依赖 Cloudflare 的程度


细看这次 Cloudflare 宕机,其实就是典型的自动化链路失控,导致系统黑箱化。而未来随着 AI 自动生成安全规则、AI 自动判断流量、AI 自动启用策略,企业越来越依赖黑箱系统,这种事故不仅不会减少,甚至可能会越来越频繁。
本质上,这是一个经典的复杂系统脆弱性问题:越自动化,就越复杂,越复杂就越难审计,越难审计就越容易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爆炸。
虽然这次 Cloudflare 的事故让不少童鞋当天的作业直接“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反而是一场非常明确的“就业信号灯”事件 —— 这类事故越多,某些专业越值钱。可以预料的是,企业会更愿意投钱在 Web 应用防火墙、Bot 管理、零信任体系、流量审计与策略优化上。这些方向的人才本来就缺,现在更缺。任何涉及“让网站别挂”的工作,都在价值上升。

现代互联网远不止“写代码那么简单”,而是包含了云架构设计、多区域容灾、流量路由、自动化部署管线、24/7 可靠性维护(SRE)在内的庞大体系。让网站跑起来容易,让它永远不挂几乎是玄学。能让系统“不玄学”的,就是 DevOps、SRE 和云架构师。只要互联网继续存在,这类岗位就不可能被替代。
对于CS专业的同学而言,升学路上不妨更多的关注这些方向的专业项目。
网络安全科研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