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多家长都在纠结:AMC8到底值不值得让孩子考?
这个被坊间戏称 “绝望杯” 的数学竞赛,如今成了国内小升初和国际学校升学的热门选择,AMC8相当于国内什么水平?中国孩子参赛又是否有必要?今天就用这篇文章来把这些问题说透!
01、AMC8=绝望杯?

“绝望杯”这个称号,最早是前年在家长论坛上流传开来的。那年AMC8全球前5%的分数线飙到了21分,比2018年足足提高了6分!
这种分数通胀背后,其实是中国学生的”内卷“作祟。AMC8原本是针对 8 年级及以下学生的竞赛,但国内很多孩子从 3-4年级就开始准备,上海很多5年级的孩子里,60%都接触了初中数学,AMC8前15题对他们来说就是送分题。
更夸张的是,由于国际化考试时间不同,不乏会出现投机取巧的考生,等出成绩的时候真正靠实力的孩子反而吃亏。
02、AMC8相当于国内什么水平

这是大多数中国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从知识层面看,AMC8难度在思维层面约等于国内8年级的水平,但对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国内学生来说,甚至能达到高一的思维难度。
具体来说:
知识广度:AMC8覆盖了国内小学全部数学知识点+部分初中知识,如代数方程、数论基础、简单几何证明等
思维要求:AMC8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跨学科融合,远高于国内同年级的思维要求
分数参考:学完国内小学知识的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可以冲击15分左右;学完国内8年级知识的学生,通过针对性训练,可以冲击18-22分。
值得注意的是,AMC8与国内数学课程存在明显的“知识错位”。比如组合数学一向是国内初中生的普遍盲区,却是AMC8的难点和拉分关键。
03、中国孩子有必要参加吗

尽管AMC8存在这些人为因素,但单看题目本身,仍有不错的练习价值。
至于是否参赛,结论很实在:现阶段竞赛赛道收紧,AMC8是“没有选择中的选择”,对于想走小升初择校、国际学校欧美路线的孩子来说,是为数不多有参考价值的合规竞赛;若未来政策放宽,家长再对比其他竞赛做选择也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