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怀揣着出国读博梦想的同学,会被“脱产读博”所带来的现实难题困住。
全职博士学习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数年求学路不仅要承担学费、生活费,还可能错过职业发展黄金期。
这一窘境让不少怀揣学术梦想的同学们望而却步。那如果博士能和工作同时进行呢?老师在这里说的可不是非全日制博士,而是欧洲岗位制博士。
它以“带薪科研”的独特模式,让你既能深耕学术领域,又能获得稳定收入,成为“边赚钱边读博”的优质选择。
01、岗位制博士的三大核心优势
经济无压力,生活有保障
岗位制博士薪资覆盖日常开销绰绰有余,部分国家薪资甚至能达到当地中产阶级水平,不仅能支付房租、饮食、交通等费用,还能有结余用于旅行、提升生活品质,彻底告别 “脱产读博” 的经济焦虑。
工作经验 + 学历双丰收
岗位制博士其实就是一份岗位,博士们拿的是工作签证。读博期间的科研工作会被计入正式工作履历,毕业时你不仅能拿到博士学位,还能积累3-4 年的一线科研经验,无论后续想留在学术界继续深耕,还是转向企业研发、行业咨询等领域,都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移民友好,易拿绿卡
欧洲多数国家对申请移民的要求是有一定时长的工作经验,加上语言过关。而岗位制博士期间的工作年限可直接计入移民申请的要求。也就是说,在不少国家岗位制博士毕业之后,能直接申请绿卡。
02、欧洲各国岗位制薪资参考
荷兰收入(税前)参考:€2,600–3,300/月;
德国收入(税前)参考:€2,800–5,900/月;
挪威收入(税前)参考:€3,400–3,600/月;
法国收入(税前)参考:€1,800–2,400/月;
瑞士收入(税前)参考:48,216 — 51,291瑞士法郎/月;
比利时收入(税前)参考:€3,000–3,400 /月;
瑞典收入(税前)参考30,800 — 35,100瑞典克朗/月。
03、最适合双非学生的一集
欧洲岗位制博士还有一个很多学生都不知道的大特点——适合双非背景的学生。
欧洲大学是导师制的,在招生上导师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而大部分欧洲的导师对于国内的高校了解甚少,能知道清北已经很好了。所以在他们看来,双非背景不代表任何问题。
欧洲院校选拔博士时,更关注你是否具备与招聘项目相关的科研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写作)、是否有相关课题经历、与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契合,而非纠结于 “是否 985/211”“是否双一流”。
对于双非背景的同学来说,这意味着无需被院校标签限制,只要能拿出扎实的科研成果、清晰的研究计划,就能和名校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拿下金额比全奖博士更高的岗位制博士offer。
机构也有很多双非学生拿下岗位制博士offer的案例。
W同学:
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光学工程方向
岗位制博士offer
学术背景:
- 本硕双非,GPA3.3+/4.0
- 有4篇发文
上周老师分享了W同学的申博详细案例,想要了解W同学如何成功拿下年薪总额26,000+欧元的岗位制博士offer。
X同学:
科隆大学教育学专业
岗位制博士offer
学术背景:
- 本科三本,GPA 3.6/4.0,获优秀等第
- 硕士双非,GPA3.6/4.0,获优秀等第
- 多年教师经验
- 没有国际发文
- 硕士毕业论文获优秀等第
- 有获奖
文科类的岗位制项目本来就很少,X同学花了将近2年的时间,发出上千份套磁邮件,最后终于收获了岗位制博士offer。
S同学: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
岗位制博士offer
学术背景:
- 本科双非,GPA90+/100
- 英硕,Merit
- 有相关工作经验
- 目前在都柏林大学读二硕,成绩distinction
不仅对双非学生友好,还对想要冲26fall入学的博士们非常欢迎。
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例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的26fall博士申请已经进入尾声,现在冲刺26fall入学基本不可能了。
但是欧洲岗位制不同,岗位制项目随开随申。现在依旧可以申请26秋,甚至26春开学的项目。


(哥本哈根大学岗位制项目,26年3月1开学)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岗位制项目,26春开学)
以上就是本期的所有内容了,欧洲真的是很宝藏的申博地区,它不仅能让你在无经济负担的状态下专注科研,还能收获学历、工作经验、移民机会多重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