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布消息:据统计,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3万。考研报名总人数继2024年迎来下降拐点后再次下滑,2025年直线下跌50万后,再次下跌45万。
再跌45万!2026考研人数,大跳水
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下降,研究生扩招仍是大势所趋:

图片来源:软科
这是否意味着:考研越来越简单了?近两年的考研情况或许可以作为参考。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迎来自2016年起的首次下跌,这一消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考研难度降低的曙光。
毕竟,报考人数减少,按常理来说竞争压力应该会有所缓解。从政策层面来看,似乎也在为更多学子提供深造的机会。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尽管报考人数减少了36万,但2024研考国家线和各校复试线并没有像网友期待的那样降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提高了要求。
更令人惊讶的是,400 +高分在今年的考研中遍地都是。这些高分考生,无疑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在无数个日夜中埋头苦读,为了梦想全力以赴。
然而,即便等来了自己满意的分数,却仍有大批人无缘复试。这就像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400 分不再是通往理想院校的通行证,而仅仅是一张入场券的争夺资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方面,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考研的热度虽然在短期内有所波动,但整体上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考生们对研究生学历的追求愈发强烈,这使得竞争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另一方面,研究生扩招并不意味着招生标准的降低。
院校在扩招的同时,也在提高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加注重考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即使报考人数有所减少,但符合院校要求的优质生源依然众多,这就导致了高分考生扎堆,复试线和国家线居高不下的现象。
343万考生背后的博弈,留学成突围新选择
国内研究生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堪称残酷。每年报考人数的持续攀升,使得录取率不断走低。以热门专业和名校为例,录取比例往往低得惊人,考生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日夜苦读,刷题、背诵、模拟考试,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便如此,最终能够成功上岸的依然是少数。
而留学可同时申请多国、多校、多专业。比如英国允许提交5- 6份申请,考生能通过多份申请分散风险,避免因一次考试失利就错失深造机会,这对担心考研失利的考生来说极具吸引力。
同时,港大、港中文、英国G5等众多留学院校,QS排名常年位居全球前列,学术声誉和雇主认可度高。华为、腾讯等大厂会定向招聘这类院校毕业生,回国考公、考编时,留学学历也能与内地硕士享有同等待遇。同时,不少留学地区还有政策加持,如港硕毕业生可获 2 年 IANG 签证,英国有 PSW 签证允许留学生毕业后留英工作两年,为就业提供更多缓冲和机会。
特别需要提醒同学们,国内985院校考研录取率不足 5%,双非学生想考上顶尖院校难度极大。而QS前100的海外院校,对均分 85 + 的双非学生录取率达 35%-50%。这让很多在国内考研中难冲名校的学生,通过留学实现了学历层级的提升,成为突破自身学历瓶颈的有效路径。
